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2011-12-29钟镜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5期
三水乐平作为珠三角农村区域教育的典型代表,在教育硬件上领先于其他地区一步,但在学校文化内涵上则呈明显弱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加学校教育文化内涵,提升区域教育品质,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教育区域发展之路,乐平政府和教育局审时度势,毅然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路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经过三年的持续发展,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科学规划,因校制宜,布局区域学校特色
农村学校由于地域条件相近,师资水平相当,生源结构相同,学校管理相似,千校一面,低层次重复雷同的情况很严重。针对这样的现状,要想发展学校,促进教育品质的提升,必须让一些学校先发展起来,让学校的某方面领先发展,以此打破校际平衡,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学校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从创建学校特色入手,每所学校根据校情实际确立一两项教育教学作为突破口,重点研究,积极探究,逐步推进发展。比如,南边小学因为有优秀书法教师选择书法为特色,范湖小学因为有武术教练选择武术健身为特色,中心小学因为有民乐老师指导故确定民乐教学特色,等等。作为区域教育的主管部门,宣教局根据各学校的申请,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把脉审定,最终确定体艺优先突破、英语学科大力探索的大方向。时隔三年,如今看各学校,特色教育如火如荼,各学校在区、市网点校的比赛中名列前茅,各学校也因为特色发展而使得学校教育面貌呈现蓬勃的生机活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师生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决心,彻底改变了以前自甘落后暮气沉沉的状态。
正确引导,文化经营,丰富学校特色内涵
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确定了,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最关键的问题。特色学校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这里的“个性”并非是培养几个会唱歌、会跳舞、能绘画、能跑跳的尖子学生,其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并达到最高水平,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此外,还应明白中小学的特色发展远远区别于大学的专业学院,只是起着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启蒙作用,选择特色发展其实只是创新教育路径,寻找突破口,更重要的是丰富教育的内涵,能给学生以切实的文化滋养。所以,朱小蔓说,“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基于本校特有的办学旨趣,并选取适合于本校的突破口(切入点),探索已有的办学之道,逐渐形成了某方面教育教学优势的学校”。
特色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特色建设旨在增加学校的文化内涵。用文化经营的理念来建设学校,发展学校的特色,要明晰学校管理必须根植在相应的文化中,必须和学校特有的价值体系相吻合,必须科学有效地经营运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校管理者要从研究和整合学校文化现象人手,将学校管理和经营提升到组织文化的高度,提炼办学的核心理念,设计文化经营、战略服务、有效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运作水平,形成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和独特品牌内涵的学校组织文化形象和经营模式。因此,在特色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大方向。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乐平教育局深知教育方向的重要性,所以每学期都会经常性地组织调研,开展各种特色教育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成熟的学校经验,对各学校的特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把脉作用。
引进竞争,活动推进,促进学校特色进步
学校的特色发展不能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积极作为,科学组织管理,有效地协调帮助和促进。乐平教育局根据各学校发展的实际,每学期组织一次特色教育专项检查,每学期举行一次集中的特色成果展示,每学年的元宵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元旦都会举行大型的演出活动,要求各学校展示本校的特色研究成果,还邀请区市领导观摩,邀请专家评委评奖和评点,以这样的方式推动各学校重视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创新发展。这是从学校宏观层面而言的。学校特色发展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其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校长要有宏观的教育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确理解特色教育的真正内涵旨意;作为特色项目的负责老师是学校特色发展最切实的推进者,他们除了本身专业的素养需要加强之外,在特色教育的理念上也要不断提升,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的观摩比较和参与,多次的碰撞交流才能逐步有所领悟,逐渐走向成熟。所以,通过引进竞争,利用活动搭建展示的平台,促使学校之间你追我赶,促进教师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如此,不断推动学校发展。
提升品位,板块联动,建设批量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不仅外显为全体学生综合能力或多数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突出发展上,更表现为学校文化建设内化为人的意识行为,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文化。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壮大,在当地甚至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了,来参观学习的人也逐渐增多。当外界的口碑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实,这样的特色很可能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形象标识。学校这时就逐渐发展到特色学校的层面了。比如,乐平中心小学的乒乓球项目,由于有很专业的教练指导,学校在该项特色上非常重视,积极协助教练选苗、训练、推荐参加比赛,几年来,在佛山市乃至广东省的少儿乒乓球比赛中常常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佛山市少儿乒乓球特色学校、广东省乒乓球体育特色学校,现在正在申请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特色教育基地。这样,乒乓球就成为学校的特色标识,学校也因此而名闻遐迩,成为地方教育的一张名片。而一个区域出现一两所突出的学校,其出现绝不是偶然,背后必定有一个厚实的群体基座作为支撑,提供养分。一方面个别突出冒尖的学校得益于特色群体的促进而愈发表现精彩,另一方面特色显著的学校以卓越的形象辐射和引领着周围其他学校快速成长,以致比学赶超,共同发展。以乐平区域为例,像中心小学这样特色鲜明的学校还有不少,如,范湖小学的国学、三江小学的课外活动课堂、南边小学的英语等等,在区市范围内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乐平教育最近呈现整体性的崛起,在全市形成一定的影响,其实正是因为特色学校呈批量出现,学校发展由点到面,学校之间板块联动,动态性地形成一个个特色板块,以此逐步推进,形成集聚效应,成就特色鲜明的教育高地。
树立品牌,扩大影响,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以特色促提高”的学校发展思路,以先行先试,个别突破,带动整体发展,客观上为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可贵又实用的发展之路。在乐平,各学校不只是特色项目获得长足的进步,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几年来,从乐平走出的学生,其整体的素质水平都明显高于市内其他同等条件的区域,乐平的学生不管是文化学习还是体艺特长,在高一级学校里都有良好的口碑。回顾这些学校的进步,除去学校自身的努力,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注重品牌学校的树立和宣传,适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空间给学校自由发展,也有重要的关系。近年来乐平宣教局在特色学校初步形成阶段,不遗余力地向上和对外进行积极地推介宣传,热情地邀请各界人士参观观摩,客观上为品牌学校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环境,为学校的品牌建设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正因此,许多学校特色建设迅猛发展,特色成果日渐丰硕,家长认可度和社会赞誉度日益提升,而这些肯定和赞誉,一些区外的领导教师慕名参观,反过来促进学校和老师更加努力地发展,更加注重自身的提升进步,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整体提升了地方的教育品质。
总之,乐平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可谓搅活了一潭静水,其积极的意义不只是发展了一地的学校,提升了区域整体的教育质量,更在于为教育观念相对保守落后的农村学校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范例,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农村学校也可以走特色发展之路,也能办成特色学校。临近区镇经常组团来乐平学习观摩,唱响了乐平教育的品牌,扩大了乐平教育的知名度,不但对本地文化教育的美誉度有提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贡献。许多入驻企业的高级员工都愿意入户乐平,放心把子女送到这里的学校读书,这是最好的证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乐平特色教育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比起教育发达的地区成绩还很小,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特色发展之路的乐平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能做出更多精彩卓著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