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版企业成长的结构效应
2011-12-29原继东王树恩
出版科学 2011年4期
[摘要]结构效应是推动企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出版企业成长的结构效应,需要对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结构和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出版企业成长结构效应组织结构战略结构资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4-0042-04
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人力资源水平,不同的组织方法或管理模式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生产效益;同样资源配置的企业,通过改革其内部构成的资源要索或子系统的组合方式,就可能造就企业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成长跃变。这种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组成企业系统的资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变化,或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使企业系统整体产生特征、属性、功能或行为的突变现象,我们称之为“结构效应”。
具体而言,企业成长的结构效应又包括组织结构效应、战略结构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所谓组织结构效应,就是通过企业组织系统的重新组合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推动企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益。所谓战略结构效应,就是根据环境调整与优化体现企业系统功能与经营方向的企业战略,使企业整体战略结构涌现出新的特征。所谓资源结构效应,则是通过对企业的实体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等资源要索的调整与配置,使有限资源产生更大效益。组织、战略和资源三方面的结构效应是相辅相成的。
出版企业也是由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相结合、由资源要素和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在出版企业系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成长过程中,结构效应同样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结构效应在出版企业系统成长中的作用,则要通过出版企业系统的组织结构、战略结构和资源结构的完善和优化等途径获得。
1出版企业成长的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
调整与优化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其公司治理子系统中。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运营环境以及核心能力等因素的变化都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完善、调整和优化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要视这些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而定。
从国外出版企业的经验来看,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随着企业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环境复杂程度的提高而变化的:初始的出版企业是建立在个人魅力或个人能力基础上的非正式组织结构;随着出版企业成长,这种非正式组织结构演化成为等级结构;当出版企业发展到一个临界规模,出版企业必须要进行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变革,在出版企业内部推行更有组织化的矩阵组织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出版企业大量涌现出出版集团甚至跨国出版集团,矩阵结构也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从高层重压式的矩阵结构向弹性的协调网络结构转变,扁平化、弹性化、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出版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总趋势,这种变化也是与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出版市场的重大变化相适应的。
面对出版市场急剧变化和读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我国出版企业,其生存和可持续成长的关键是要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出版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等措施建立起扁平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据读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rXt5+qWb4dGld9VYOPap2Q==,以保证企业对信息快速反应、准确传递、决策及时、资源合理配置。从我国出版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经由组织结构的再造或优化从而获得结构效应有以下两种形式。
1.1通过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发挥结构效应
现代信息传输手段的应用和对知识管理的重视正在改变着我国出版企业系统内部原有的垂直一体化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力结构的纺锤型变化。现代出版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人数大幅度增加、地位大幅度提升,传统出版企业由管理人员为塔尖、操作人员为塔底的金字塔形人力资源结构正在向少量管理人员为上尖、大量知识型员工为肚子、少量蓝领工人为下尖的纺锤型结构转变。二是组织系统扁平化。传统出版企业的层级组织是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制定,员工只需在任务指令下完成有效生产。现代出版企业组织扁平化授予知识型员工思考和行动的权利,鼓励其发挥能动性,形成自我管理型团队。相较传统层级结构而言,组织扁平化下的知识型员工的行动范围更加宽广。三是分工合作方式的小组化、项目化。这种方式,一是打破了部门分工,把出版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活动分成若干项目,策划编辑、文稿编辑、美术编辑、出版技术设计、市场推广、财务等不同专业人才集合在一起形成独立活动小组,共担责任,共享权力、信息、知识和报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以读者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或生产流程为中心,打破以控制为导向、以职能为中心、结构式的科层组织,极大地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更好地实现读者满意与企业利润的统一。
1.2通过外部组织结构优化发挥结构效应
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体现为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及交流过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及交流已经突破了地理限制,导致出版企业组织之间的界际不再清晰可辨。这种变化也能够使出版企业方便地实现某些资源要素与企业外部相关要素的重新组合,比如“战略联盟型组织”和“虚拟组织”的出现,使出版企业具备了新的功能和生产能力。
战略联盟型组织。主要是指由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实现共同拥有市场、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而建立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我国出版业迄今为止已经自发建立了若干出版企业战略联盟,比如中国童书联盟、华东六省少儿联合体、天津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在联盟之内,一种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销售,各个参与方打破企业界限协同行动,实现各个企业之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战略联盟的建立,可使出版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获得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由此分散和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与风险,增加资本收益。
虚拟型组织。指出版企业在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时,通过信息网络超越地理限制与外部其他企业形成临时性组织,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新产品,在项目结束后联合体立即解散。虚拟型组织打破了经济交往的地理界限,突破了传统的长期、固定、集团式的合作关系,而代之以动态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使出版企业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我国出版企业与民营出版公司、图书发行代理商合作关系的构建,是虚拟型组织的雏形,未来还会发展出更为成熟的虚拟型组织。
2出版企业成长的战略结构调整与优化
构建和优化出版企业成长的战略结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出版企业系统所能支配和控制的资源合理地配置于相应的产业或业务,从而实现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的战略结构效应。出版企业成长的战略结构调整与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2.1通过相关多元化发挥结构效应
相关多元化是指根据业务活动内容中的某种关联而在多种产业或业务中开展经营。企业经营多种产业或业务时,产业或业务之间的关联可使企业享受到经济利益上的相乘效果,即所谓的“1+1>2”。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战略又分为基于技术相关的多元化和基于市场相关的多元化。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基于技术相关的多元化是指以某种出版技术为轴心的多元化所产生的效益。比如国外大型国际出版企业集团,以其领先的内容生产技术为轴心,在书籍出版、多媒体出版、数字出版、影视出版等多个跨媒体平台领域不断开发出新颖、优质的出版产品,以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从多个市场获得利润。基于技术相关的多元化可节约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平均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基于市场相关的多元化则是指由出版企业的市场活动(读者分类和分销渠道)联结起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业务之间的相乘效果。比如我国基于高等教育类出版十分方便向高等职业教育出版拓展,因为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分销渠道和读者群体;比如以畅销书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出版企业可能有小说、历史、保健等多个方面的选题战略方向,但针对的读者群体和发行渠道是一致的。基于市场相关的多元化一方面可节约出版企业的销售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出版企业品牌拓展或延伸,获得资本增值。
2.2通过纵向一体化发挥结构效应
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将原来的市场买卖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整关系,从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我国出版集团多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成长战略,对出版的上游企业——印刷企业、造纸企业以及出版的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兼并与重组。其结构效应主要表现为:合并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出版、印刷、物流的一体化将大大提高出版物生产、储运和运输的效率;内部控制和协同的经济性,纵向一体化的出版企业集团显然比未一体化的出版企业计划、协调作业以及处理紧急事件的成本要低;信息的经济性,纵向一体化经营使一体化的企业信息传递快速准确,使市场监控、供求预测的数据分析工作成本摊低;回避市场的经济性,通过纵向一体化,出版企业能够节约一部分销售、定价、谈判、履约监督等市场交易成本;稳定关系的经济性,纵向一体化的上、下游单位之间较未纵向一体化之前稳定,各单位之间协作效率更高、更专业化。此外,纵向一体化还可能使出版企业在技术开发、确保供应或需求、增加差异化能力、减少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和建立市场壁垒等方面获得利益。
2.3通过业务投资组合发挥结构效应
业务投资组合是一种财务协同,目标是将出版企业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应用到最应该应用的业务上去,从而实现出版企业的最佳整体利益。这种财务协同,是通过对出版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的经营效益和获利前景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出版企业应该发展哪些、维持哪些、收缩哪些或放弃哪些业务。财务协同的结果,就是要提高出版企业大多数业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提高出版企业整体资本的增值能力。
3出版企业成长的资源结构调整与优化
从工商企业的角度分析,出版企业的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指实物资源,无形资源主要包括人才、技术、知识、版权、商标、商誉权等。出版企业成长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优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出版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于出版企业成长而言,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的重要程度要高得多,因此优化无形资源结构,是优化出版企业成长的资源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出版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赢得竞争、获得长期超额利润的法宝,是其结构效应的最大来源之一。首先,在出版企业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无形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而在人力资源中,企业家才能又比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显得更重要。真正的企业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果敢的决断力,善于识别和抓住常人不易看到的重大商机,从而能够高屋建瓴地制定企业战略,使企业运营富含创新特征并获得超额利润。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出版创新的源泉——知识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出版企业运营管理的制高点。因而,企业家不但要经常更新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更加重视对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源的培育、积累和利用,有重点、有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无形资源运营。当然,无形资源不能离开有形资源而单独发挥作用,有形资源是无形资源产生效益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资源结构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出版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之间联系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当今世界出版集团业务发展战略探析[J].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