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图书广告与促销术
2011-12-29王海刚
出版科学 2011年4期
[摘要]明代书业广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明代书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同时反映了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出版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文章从书名广告、扉页广告、牌记广告、凡例广告、书目广告及征稿广告六个方面对图书促销术作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图书广告促销术
明代出版史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4-0096-05
明代是我国古代书业最发达最活跃的时期,其时刻家蜂起,书坊林立,竞争激烈。明代书商为了增加书籍发行量,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精心设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本文拟从书名广告、扉页广告、牌记广告、凡例广告、书目广告、征稿广告等方面,就其图书促销术略陈一孔之见。
1书名广告
书名是一书之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透视全书五彩缤纷的内容。明代出版商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书名这块方寸之地,尽行广告之能事。
其一,托名“京本”,宣扬版本来源之菩。“京本”一词并非明人发明,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即有《京本太平广记》一书。所谓“京本”,是指当时在两京(北京与南京)刊行的版本。然经过调查发现,明代所谓的“京本”图书,基本上都是在福建建阳刊刻的,如《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万历二十二年双峰堂余象斗刊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万历二十四年建阳熊清波刻本)等。书坊主为什么要打上“京本”的旗号昵?郑振铎先生指出:“闽中书贾为什么要加上‘京本’二字于其所刊书之上昵?其作用大约不外于表明这部书并不是乡土的产物,而是‘京国’传来的菩本名作,以期广引顾客的罢。”胡士莹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标‘京本’字样,实书贾伪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建建安一带书贾的惯技。如郑氏、余氏、杨氏所刊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标‘京本’。”嘲郑、胡二先生都道出了书名以“京本”为号召的广告实质。
其二,冠上“出相”“绣像”“全相”等字眼,招徕读者。美国汉学家伊佩霞曾指出,在明代书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为了使自己的书更具吸引力,书坊日益频繁地聘请艺术家画插图”。有明一代,“差不多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没有好的插图的书籍在这时期好像是不大好推销出去似的”。与没有插图的图书刊本相比,插图本无疑更受到读者与市场的欢迎。明代书商深谙此道,他们在图书刊刻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在书名前冠以“出相”“绣像”“全相”等字眼,招徕读者。如《新刻出相增补搜神记》《绣像玉闺红全传》,以及北京永顺书坊成化年间所刊《新刊全相唐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等11种词话。这样做的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云:“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其三,书名以“新奇”相号召。首先,借鉴模仿畅销书书名,以冀速售。如《型世言》《觉世雅言》《三刻拍案惊奇》等就借鉴了当时畅销不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书名。其次,取“新奇”书名,吸引读者。明代雄飞馆书坊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合印在一起,另起新名《英雄谱》,并在该书封面上写道:“《三国》《水浒》二传,智勇忠义,迭出不穷,而两刻不合,购者恨之。本馆上下其驷,判合其圭。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校雠精工,楮墨致洁。诚耳目之奇玩,军国之秘宝也。”从小说内容直说到插图、文字,很有诱惑力。李开先《词谑》记成化时大学士尹直的一个故事:
《西厢记》谓之《春秋》,以会和以春,别离以秋云耳。或者以为如(《春秋经》笔法之严者,妄也。尹太学士直舆中望见书铺标帖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氏莺莺事。
书商在书铺标帖《崔氏春秋》,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出奇制胜,犹前些年一些书商将《水浒传》改名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一般。最后,在书名立意上,以女色动人作诱导。《张古老种瓜得文女》,本是描写道人方士的超人境界和不同凡响,致力宣扬超凡脱俗的思想,作者却用了一个类似老夫娶少妻的题目,以蛊惑人心。《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本是一个士女向佛、最后皈依佛教并坐化亡身的故事,作者却拟了这样一个艳丽的题名。
2扉页广告
扉页亦称护页、副页,是夹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子,其作用是保护书页,防潮防蛀。扉页往往是读者阅读或购买书籍时首先接触到的,因此,扉页刊语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具有较佳的广告宣传效果。明崇祯问奇阁刻本《精刻古今女史》扉页刊云:
闺阁词章,久为传诵,须家标世揭,始成全帙,倘俯近遗远,终非大观。是集也,上溯秦汉,下迄元明,搜翠幕之琼瑶,馨香奁之锦绣,综口既精,校雠复榷。海内博览鸿儒,自具鉴赏。问奇主人识。
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虽然在数量上不算多,但行情一直不错,鱼玄机、薛涛、李清照等人的诗词集历代数有刊刻。此外,读者对于历史上女才子的故事也津津乐道。这中间除了女作家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表现之外,也带有某种猎奇的心态。基于此,该广告用“搜翠幕之琼瑶,馨香奁之锦绣”等语言,吸引读者。而对于医书的刊刻,最重要的就是要无文字之错讹,一个药方往往因一字之讹,小者其药无效,大者断人性命,因此历代刊刻医药之书,于文字校勘都极为重视。万历四十八年(1620)世庆堂刻本《食物本草》七卷,扉页刊云:
镌王宇泰合订东垣食物本草。斯集乃内府秘书,本坊近觅真本,复恳翰林王宇泰先生,严加参订校雠,犁正鲁鱼亥豕,以便士庶知饮食调养之法门,口却病延年之秘诀。识者辨之。世庆堂梓行。
此则广告,抬出名医王宇泰作为招牌以吸引读者,并强调参订校勘之严,无鲁鱼亥豕之讹,使读者放心。
此外,有的图书扉页中还刊刻插图,吸引读者。如万历间福建书林金拱塘刻本《新调万曲长春》,其扉页上栏为戏文人物画像图,左右两边题有“洒落千般调,清新万曲音”,下栏刻印大字“新调万曲长春”书名及小字“徽池滚唱新白”“书林金拱塘梓”,中间有一方朱文印记,日“每部价银一钱二分”,四周边框有装饰花纹。这是一幅十分精美的带有插图的扉页广告,其明码标价“每部价银一钱二分”,更说明书坊主人制作这幅插图的意图与目的。
3牌记广告
牌记又叫墨围、碑牌、木记、木牌、书牌等,为古籍版面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叶德辉云:“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其牌记亦谓之墨围,以其外墨阑环之也,又谓之碑牌,以其形式如碑也。元明以后,书坊刻书多效之。其文有详有略。”牌记之作用有二:一是申明版权,二是广告宣传。反映刻书缘起和刻书内容的牌记大都带有广告宣传的性质。明弘治十六年(1503)刘氏溥济药堂刊本《类编经验医方大成》牌记云:
古今医方汗牛充栋,虽良医有不能尽阅,阅之有不能尽用者,文江孙氏允贤世为儒医,每用一方,有验者必集而类编之,以方名附各门圆散之下,名日《医方集成》。意使今之医者,虽行万里,不必挟他医书,而治病之要了然在目,其于活人之心,视杏林阴德不啻过矣。不敢私秘,敬锓诸梓,与天下明医之士共之。
此广告在内容上集中地体现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消费者深信,是书为行医的必需之书,且是聪明医生的明智选择,大有“一书在手,不用他求”之意。该广告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其感染而购买。又如,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书籍铺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订奇妙注释西厢记》书中有一个上下覆祥云图案的牌记,文日:
尝谓古人之歌诗,即今人之歌曲。歌曲虽所以吟咏人之性情,荡涤人之心志,亦关于世道之不浅矣。世治歌曲之者犹多,若《西厢》曲中之翘楚者也,况间阎小巷,家传人诵,作戏搬演,切须字句真正,唱与图应然后可。今市井刊行错综无伦,是虽登垄之意,殊不便人之观,反失古制。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次大字魁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命锓梓刊印,便于四方观云。弘治戊午季冬岳家重刊印行。
牌记之右侧还标明了购买地点:“正阳门东大街东下小石桥第一巷内岳家口口诸书坊便是”,方便读者购买。这段广告烘托出阅读本书的美好意境,情景相融,动静结合,语言典雅,很能激发人们的购书欲望,堪称明代书业广告之典范。
此外,明代一些书商还在牌记中声明版权,巧妙地宣传图书。建阳书林刘双松安正堂万历四十年(1612)刊有《新板全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三十八卷,牌记刊云:
《万宝全书》一册,本堂已经编刻,大行天下。近因板朦,仍恳名家删繁补新,命工重梓,命阅是书,匪惟令观者醒心,抑且大有裨于便用耳。本堂因被棍徒翻刻删削,不便假票包封,真伪难明,于是中刻真万宝全书,名字首用葫芦书为记,海内君子宜留心鉴焉。大明万历岁次壬子孟冬之吉,书林安正堂刘氏双松谨识。
为了保护版权,安正堂主人刘双松在书中刻上“真万宝全书”字样,用“葫芦书”印记的标志,提醒读者认准商标,谨防假冒。这是一种特殊内容的广告,与今天反盗版的广告,本质上是一致的。
4凡例广告
凡例又叫叙例、例言等,它是说明著作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在明代刊刻的书籍中,绝大多数凡例都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但有些凡例则明显地带有广告、宣传的意味,可称之为凡例广告。明天启六年(1626)武林赵世楷读书坊刻本《扬子太玄经》十卷,有凡例云:
——《太玄》注,向称晋范氏本、宋司马氏本为善,但范简而司马繁。我明叶氏本亦多重复。兹刻互证诸家,句栉字比,精晰详备,以此为定。
——史称扬子好奇,故其经中多奇僻,兹于章内疑难,注之句下,其切韵句子另刻载篇首,以便览者。
——是书旧无批点全本,惟见之诸子选中,皆诸儒评定。广搜博探,橐集成帙,会心者读之了然,若夫圈点,宁靳如金玉,以便着眼。
——本坊向刻((韩非子》《董子繁露》,流传海内,已为名家鉴赏。续刻《扬子太玄》《晏子春秋》二书,随有数子,橐为九种,皆足羽翼经术,有裨举子业者,与他刻诡僻迥别。
按,读书坊乃武林坊肆,曾刻有《韩非子》《晏子春秋》等。又如,明崇祯汤大节简绿居刻本《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二十四卷,明陈继儒撰。有凡例八则云:
——是集虽名小品,凡大议论、大关系,及韵趣之艳仙者,即长篇必录。缘先生晚年著述,正未有涯,先行斯刻,示测海一蠡,窥豹一斑耳。
——墓铭碑记,撰著最富,或人人不愧有道,而论定坊遥,未敢溷载,统俟后集。
——书启不尽存稿,存者亦不能遍录,今止刻救荒诸书,及论史学名语,可揭座隅者,聊见山林中济世之慈航、文章之慧筏。
——集中品各为类,类复分门,或附列成传,裨阅者境转境生,应接不暇。
——迩来文集,后学妄增评点,读之反坠云雾。是刻止圈句读,窃附于莫赞之义,亦庶几大雅之遗。
——是刻写镌俱择名手,工良时费;校雠不倩他人,句核字研。赀出舌耕,劳呕心血,只可自恰悦,不堪持赠君。兰谱诸贤,决能鉴余形外。
——先生集,昔年曾为吴儿赝刻,不特鲁鱼帝虎,且多剿袭古人,殊可痛恨。赖当道移檄郡县,追板重惩。如有贾人俗子,希幸翻刻,前车可鉴,无赘予言。
——名叙系手书者,俱摹勒简端,海内不能遍恳。倘有同好,或跋或赞,乞邮寄武林清平山之简绿居,当依宋楷,橐梓集先,共襄不朽,亦艺林一大快事也。敢稽首以请。
上述凡例广告从不同层面反映图书的编辑水平,在明代以前书业广告中并不多见,在广告方法和手段上,可算是一个创新。
5书目广告
明代书商刊登书目广告,传递出版信息。建阳书坊余象斗双峰堂刻本《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萃》十卷,卷首有一书目,其称:
辛卯(1591)之秋,不佞斗始辍儒家业,家世书坊,锓笈(籍)为事。遂广聘缙绅诸先生,凡讲说、文笈之裨举业者,悉付之梓。因具书目于后:
讲说类
计开
《四书拙学素言》(配五经)
《四书披方新说》(配五经)
《四书梦关醒意》(配五经)
《四书萃谈正发》(配五经)
《四书兜要妙解》(配五经)
以上书目俱系梓行,乃者又弊(币)得《晋江二解元编辑十二讲官四书天台御览》及《乙未会元藿林汤先生考订四书目录定义》,又指日刻出矣。
文籍类
计开
《诸子品粹》(系申、江、钱三方家注释)
《历子品粹》(系汤会元选集)
《史记品粹》(此正部也,系朱殿元补注)
以上书目俱系梓行,近又弊(币)得:
《皇明国朝群英品粹》(字字句句注释分明)
《二续诸文品粹》(凡名家文籍已载在前部者,不复再录,俱系精选,一字不苟)
《再广历子品粹》:
前历子氏
老子庄子列子子华子鹖
冠子管子晏子墨子孔丛子
尹文子屈子高子韩子鬼谷子
孙武子
吕子
荀子陆子
贾谊子
淮南子杨子刘子相如子文中子
后再广历子姓氏
尚父子吴起子尉缭子韩婴子
王符子马融子鹿门子
关尹子
亢仓子孔昭子抱扑子天隐子
玄真子济丘子无能子邓析子
公孙子鬻熊子王充子仲长子
孙明子
宣公子宾王子郁离子
《汉书评林品粹》(依史记汇编)
一切各色书样,业已次第命锓,以为寓(宇)内名士公矣,因备揭之于此。余重刻金陵等版及诸书杂传,无关于举业者,不敢赘录。
双峰堂余象斗谨识
这则书目类似于今日之征订清单。余象斗详细地列举了已刻书和将刻书的目录,声称这些书籍均为“关于举业者”,是学子登科中举必读之书。对新版书籍,特别强调系名家编选。这则广告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心理,不失为一则好的书目广告。
6征稿广告
征稿广告是伴随着出版业的崛兴而出现的。元代即有征稿广告之确切记载,至明代,书坊主为了获取好的书稿或善本,在刻印的书籍上刊登征稿广告,以求稿源充足。书商陆云龙的征稿广告,堪称当时之典范。其崇祯六年(1633)峥霄馆刊本《皇明十六家小品》所附征稿启事:
——刊《行笈二集》,征名公制诰、奏疏、诗文、词启、小札。
——刊《广舆续集》,征各直省昭代名宦人物。
——刊《续西湖志》,征游客咏题,嘉、隆后杭郡名宦人物。
——刊((明文归》,征名公、逸士、方外、闺秀散逸诗文。
——刊《皇明百家诗文选》,征名公、逸士、方外、闺阁成集者。
——刊《行笈别集》,征名公新剧,骚人时曲。
——刊《型世言二集》,征海内异闻。
见惠瑶章,在杭付花市陆雨侯家中;在金陵付承恩寺中林季芳、汪复初寓。
这则征稿广告征集内容广泛,涉及多种文体;注重名家之作和新奇之作,且告知书稿交付地点。由此可知,陆云龙是一个有相当经营头脑的书商。除陆云龙以外,明末苏州、杭州等地的书坊也采用这种刊登征稿广告的方法。如天启三年(1623)陈仁锡刻本《明文奇赏》四十卷,末署:“愿与征者,或封寄,或面授,须至苏州阊门问的书坊酉酉堂陈龙山,当面交付。”明崇祯问奇阁刻本《精刻古今女史》十二卷,其征稿云:“是集也,选于岁首,竣于孟冬,但人物代生,见闻有限,穷荒绝域,必有遗珠,海内君子,或有探拾,幸为邮寄本坊,以缮其后,则补偏之益大矣。”上述两则征稿广告,都告知交稿地点。另外,明代书坊主还通过出资,购买征集书稿。如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阳叶氏近山书舍刊《卜居秘髓图解》云:“都门叶氏近山币购,以寿诸梓。”天启五年(1625)苏州金阊书林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识语云:“此集乃某先生考订批评秘册,余不惜重赀,购求锓行。”天启年间吴县天许斋刻《古今小说》时,声明该书为书坊“购得”,其《古今小说识语》云:“小说如《三国志》《水浒传》称巨观矣。其有一人一事可资谈笑者,犹杂剧之于传奇,不可偏废也。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天许斋藏版。”天启年间吴县衍庆堂刻本《醒世恒言识语》云:“本坊重价购求古今通俗演义一百二十种。初刻为《喻世明言》,二刻为《警世通言》,海内均奉为邺架玩奇矣。兹三刻为《醒世恒言》,种种典实,事事奇观。”通过出资征集书稿,为刻书提供充足的稿源。
7结语
戈公振先生云:“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故广告不仅为工商界推销出品之一种手段,实负有宣传文化与教育群众之使命也。”总之,明代书商综合运用上述诸种书业广告技巧,以利图书之销售。
注释
[1]郑振铎.西谛书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