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魔鬼城》
2011-12-29刘殿学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1年7期
小主持人:老师,今天的这位作家也叫天山吗?前面我们好像学过他的一篇小小说。
主讲老师:对。那篇小小说叫《校长办公室的爆炸》,大家对它还有印象吗?
小主持人:有。我还记得那“嘭!”的一声巨响!青花瓷瓶打碎了!
主讲老师:很好!你还记得这个细节。今天,我们要讲他的另一篇故事《魔鬼城》。
“魔鬼城”这个地方在新疆乌尔禾一带,那儿的雅丹地貌非常奇特。再加上作家天山的写作手法,“魔鬼城”就更妖魔化了,读起来简直有点惊心动魄!这篇故事很长,我们选取其中一段来欣赏: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乌孙国国王在北部边疆打败了大月氏部落,大月氏弃城而逃,留下的土城,成了废城。长年累月,日晒雨淋,杂草丛生,野兽出没。
历经数千年的狂风吹刻,城中那些土块垒起的皇宫王室、亭榭楼阁、炮台碉堡,就被吹刻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土雕。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天坛,再看看,又像北约总部的会雕。有的像张开的狮子嘴,再看看,又像凶恶的鳄头,张开血盆大口,随时要把人吞下去似的。有的则像一支出鞘的宝剑,直刺苍穹。有的又像巨大的蘑菇。有的则像从地下钻出来的蟒蛇头……
中午,要是戈壁滩上蒸发的旺气里水分适宜,“魔鬼城”的上空,还常常出现海市蜃楼那样的景象。海市蜃楼里,城堡街道,车马行人,亦幻亦真,十分奇妙!
整个“魔鬼城”,实际上是一部风的杰作,一部神奇魔幻的风雕!天长日久,是风将这座古老的土城,雕刻成各种各样的神奇之作。也是风将这座古老的城堡,变得有灵性,有语言。还是由于风的耐力和想象,不辞辛苦地将土堡上多余的松软的土,一点一点吹掉,留下坚硬的,让它们变成想象中的作品。从而使一座座土雕上,有了一条条风道,有了一张张风嘴。它们不但有了想象中的各种形象,而且它们还会唱歌,会呻吟,会叫喊,会哭嚎,会发出各种叫声。
如果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一阵大风突然吹来,整个“魔鬼城”就像有无数的魔鬼在哭叫,在怒吼!听到这种声音,就会使人毛骨悚然!会觉得周围的魔鬼,一齐向你袭来!所以,无论是白天黑夜,很少有人从这里路过。
沙尘暴的到来,整个“魔鬼城”更加恐怖!
一会,巴迪听到一阵呜呜声传来……天!“赤豹”是不是走到“魔鬼城”来了?!
那个叫买买提的坏蛋,心里也开始发抖,忽然,他狗急跳墙,趁巴迪不注意,用力一掀,“咚!”一下,将巴迪掀下马去!然后迅速掉转马头,拼命往山里跑去。
天已经黑透了。
沙尘暴还在一个劲地呼啸!
巴迪好半天才醒过来。
满天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巴迪搂着书包,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他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什么地方?“赤豹”哪里去了?坏蛋会不会伤害“赤豹”……
往前走不多远,巴迪听到“魔鬼城”里传来各种怪声:
“呜——!呜——!……”像女人在恸哭。
“嗡——!嗡——!……”像B52轰炸机在低旋。
“嗷——!嗷——!……”像野狼在哭嚎。
“咿——!咿——!……”像黄鼠狼在尖叫。
“啊——!啊——!……”像有人在练嗓子。
……
各种声音混在一起,就像有无数个魔鬼在合唱,在哭喊!
不好!我走进“魔鬼城”了!
……
小主持人:哎哟!这段故事听起来真让人有点毛骨悚然!
主讲老师:“毛骨悚然”这个词用得好。好,让我们平静一下,来看看这段让人毛骨悚然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大家想想,那些奇形怪状的土山,本来都是死的,而作家把它们写得像活的人,这叫什么手法?
小主持人:这个我知道,叫拟人化手法。
主讲老师:对。我们选取这段文章的目的就是学习作家的这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对我们来说,应该不算生疏,语文课里也经常讲到“拟人”手法。简单地说,拟人,就是把景物、动物写得像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
小主持人:老师,今天有当课练习吗?
小主持人:今天没有。说一个小例子,你们回去写。大家听好:有一条小鱼生活在瓶子里,老是转不开身子,它很纳闷,后来,主人又给它换了个大一点的瓶子,小鱼还是不自在……
这一段小文章,要写小鱼的生存环境、思想活动,使用拟人手法更有话写。请大家来练习写个几百字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