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众媒体对公共事件报道的舆论支点
2011-12-29张兴宇舒启智
新闻世界 2011年11期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本文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探讨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该如何寻找舆论支点,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舆论支点。
【关键词】大众媒体 公共事件 议程设置 舆论导向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事件中,大众媒体一方面不能迎合网络世界有些偏激的舆论倾向,另一方面也不能与主流受众情绪对立而损害大众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大众媒体就得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必须寻找一个舆论支点,以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
央视《新闻1+1》栏目3月23日播出专题:“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节目内容主要是药家鑫的自述与一位专家的点评,报道一出便引发广泛热议。在微博上,对央视的评价可谓是骂声一片,有网友甚至喊出了咆哮体:“央视这样报道药家鑫,我们伤不起!”那么,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大众媒介该如何在迎合公众情绪和表达媒体自身观点中找到一个舆论支点,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媒介话语偏置是引起此次舆论风暴的原因
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取舍选择活动,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纵观央视对 “药家鑫”事件的报道,通过对一个心理专家就药家鑫案的访谈,揭示药家鑫父母对药家鑫的教育中存在过于粗暴、缺少“心理抚育”等问题,从而联系到整个的应试教育制度,本无可厚非。我们也暂且不论心理专家“关于弹钢琴”杀人的观点,是仅从专业角度的心理分析,还是为药家鑫辩护。真正引起公众对央视关于药家鑫事件报道争议的原因在于,就是只采访实施犯罪的罪犯嫌疑人,而没有理会受害的一方,整个报道中只有犯罪嫌疑人的忏悔,却不见受害者家属的泪水,这又会让公众做何感想?
就传播技巧而言,央视采用 “一面提示”的传播手法,即仅向说服对象提示一方观点的判断材料。“一面提示”固然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特别是在这起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上,而这种反抗在现实中就表现为大众媒介的受众在网络上所形成的偏激的舆论行为,这也是引起此次舆论风暴的主要原因。
二、大众媒介和网络社会的舆论互动
大众媒介影响现实世界的受众,而大众媒介本身又有着互动性差的不足,网络便给予了大众媒介和其受众互动的机会。央视的话语偏置引发了现实受众的不满,但是限于大众媒介互动性差,这些受众无法直接与大众媒介互动表达其不满,恰好网络给予了这些受众发泄的机会。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由于网络的“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