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职业价值趋向分析

2011-12-29徐红

新闻世界 2011年11期

  【摘要】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获此殊荣的一批新闻工作者更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代表。本文对第十一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获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究中国新闻记者在近十年中的职业价值的趋向。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报纸评论 记者 职业价值 趋向
  美国杰出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航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队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在中国,记者应该是社会主义舆论阵地的“守望者”,要及时发现一切阻碍我们社会前进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向人们发出警示。
  在新闻报道的三大体裁(消息、通讯、评论)中,新闻评论作为直接影响社会舆论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形式,是新闻媒体水准、品味的一个显著代表,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而相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评论,报纸的评论“在理论性、思辨性和深刻性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①决定评论价值的是评论背后媒体记者的敏锐价值判断力。本文通过选取第十一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类获奖作品147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究中国新闻记者在这十年中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趋向。
  一、第十一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类获奖作品分析
  1、评论选题
  评论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每天发生那么多的新闻事件,什么才是适合评论的题目,不同的媒体和作者从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出发,挑出适合自身定位选题。总体上,近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获奖作品呈现以下的趋势:
  (1)选题更广泛
  我们从近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获奖作品中发现新闻评论选题变化:新闻评论的选题越来越丰富了,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评论获奖作品中,关于时政的获奖作品占总获奖作品比例均在60%以上;第十四届是个转折点,22篇获奖评论中,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选题超过时政选题,成为主要获奖评论选题;第十五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中,政治选题明显日趋减少,第十九届和第二十届,有关政治评论基本在两三篇,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关于台湾和日本相关问题的评论在第十七届及往届评选中每年稳定在2至3篇,此后的三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均没有了相关的评论选题,另外,关于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军事、法治、国际热点等社会各方面选题成为近六届获奖评论关注的重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评论选题不再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