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探究
2011-12-29余霞任红丽
新闻世界 2011年1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研究,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舆论 沉默的螺旋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这类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发展趋势有危机性,对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具有破坏性、灾难性,影响社会安定。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并引发社会舆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发表观点,其中一些观点迅速聚焦、发酵并形成网络舆论。著名学者陈力丹在研究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时提出,“一种新的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样的外界信息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种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性表现。”因此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一、百度贴吧中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
本文对“日本地震”帖吧里的帖子进行了内容分析。样本选择的时段为2011年3月16日至3月31日。该时段切合主题的帖子发布数量最多,共获得152页7909条。根据帖子的内容,选取了态度、来源、主题等三个维度对所选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1、态度分析
根据帖子表现出的态度倾向性、强烈程度等,将网友的态度分为偏激意见、中立意见、理性意见、调侃意见四类。统计数据显示,中立意见占11%,偏激意见占51%,理性意见占16%,调侃意见占22%。很明显,偏激意见和调侃意见占大多数,而中立意见和理性意见占很小的部分。另外,为了对帖子态度做出更加明确的分析,本文做各类意见日走趋势图以供研究。
图1显示,从3月16日到3月21日之间的各类意见总量最多,这段时间是贴吧里舆论最为激烈的时段。整个过程中理性线和中立线基本处于被偏激线压倒的地位。3月21日,偏激线和调侃线十分接近,之后这两条线占的百分比越来越多,而理性线所占的百分比则越来越少,大多数人对该事件发表偏激意见时,持理性意见和中立意见的人声音越来越小,图1表明沉默的螺旋在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中已经形成并一直存在。
2、来源分析
本文将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帖子来源大致分为中国媒体、日本媒体、原创及其他四类。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媒体的帖子占30%,而来自日本媒体的帖子只占4%,原创的帖子占56%,来自其他媒体的帖子占4%。原创帖子数量最多,这与百度贴吧自身的特点相符合。但是从中国媒体、日本媒体以及其他媒体帖子数量来看,不同来源之间的数量差距很明显。中国媒体的声音明显盖过其他媒体。
3、主题分析
帖子涉及的主题包括日本地震问题、战争历史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等。
就帖子主题而言,我们发现,3月16日到3月21日之间,帖子主题紧贴日本地震这一话题,关于日本地震问题的帖子数量最多。但是自3月22日开始,关于战争历史、中日关系等主题的帖子数量日渐增多。很明显,随着讨论战争历史问题和中日关系问题等话题的变大,讨论日本地震主题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二、百度贴吧中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等社会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
人们对公共突发事件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的意见即社会舆论。网络在扩大人们的交流范围的同时,也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当人们通过百度贴吧等方式对于日本地震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时,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引起他人对此事的关注并表明态度,再借助网络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意见。这其中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其来源的权威性、主题的切合性、认识问题的全面性、成熟性等有待检验,但毫无疑问是民意的真实反映。于是围绕公共突发事件等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就形成了网络舆论。
第二,网民情感表达的需求是网络舆论形成的主观动因
百度贴吧的网民可以在贴吧里自由发表对各类公共事件的个人看法,不论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意见,还是颠覆性意见,都能引起其他网民的支持和回应,网民的情感表达需求在这里得到了满足。网络传播具有的隐蔽性、匿名性、实时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使普通网民敢于发表意见,普通网民有了表达的畅通渠道。这种网民在网络上热衷于表现自我的现象,引起我们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群体规范和群体意识会对其成员产生某种压力,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判断,使人们放弃自己的意见而趋于大多数人的意见,这就出现了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和劣势意见的沉默,也就形成了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假说依托社会规范发生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社会规范作为一种社会凝聚力,以惩戒脱离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个人为基础,惩戒的方式便是使那些XZnvQt1XsZdDFRdUoYvSVA==脱离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人感到孤独。人们在网络环境里可以放松对传统社会规范的遵守,但这并不表示在网络世界里就不存在沉默的螺旋,网络世界同样有它的规范和体系,人们脱离了传统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却要受到网络规范的约束,仍然具备群体认同和群体压力效应,“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仍然存在。在快速发展的百度贴吧里,一个个类似于现实环境的贴吧内部组织已经形成,参与贴吧的网民们依然有着不可逃避的对孤独的恐惧感,在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下,他们在贴吧中发言时依然会对“民意”进行评估并“隐藏”观点。而这种隐藏同样必然造就一个个贴吧里的强势和弱势意见方的失衡,并最终形成如诺依曼在理论中所论及的“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
在沉默的螺旋形成过程中,掌握并发表优势意见的人就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在贴吧、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每个人都能成为舆论主体,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讨论、交流,一部分网民就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他们除了发帖多之外,发布的信息通常比较客观,用理性的态度发表评论、专业的知识来分析,而且用语比较准确和文明,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引导虚拟社区的网络舆论。
一是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虚拟社区的主流舆论。网络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更多的公民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要精心打造、培养一批主流新闻网站的优秀强势论坛,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虚拟社区的参与情况看,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利用他们来引导网上舆论,已成为一些大型网络虚拟社区的普遍做法。这些意见领袖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一般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二是引导既有的网络意见领袖。许多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身份接近,更容易交流意见,有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在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助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起关键作用。对他们的积极建言,应当鼓励。有关方面要加强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引导他们成为网络环境中的建设力量而非破坏力量。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2007-11-1)[2007-08-30]
http://www. gov. cn/ ziliao/flfg/
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l
②张爽,《浅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河北经贸大学》,2009
③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南京社会科学》,2007(11)
④唐喜亮,《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⑤周裕琼,《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研究——以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为例》,《当代传播》,2006(3)
⑥钟瑛、余秀才,《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J]. 《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