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对文化同质化现象的推动作用
2011-12-29陈永凤
新闻世界 2011年11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本身的同质化倾向、网络传播的共享特征与网络经济的消费主义模式以及网络的“信息鸿沟”现象,来分析互联网对文化同质化现象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同质化 网络传播 网络经济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日渐频繁,与此同时,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接近的趋势,这也就是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网络,看新闻、看视频、收发邮件、即时聊天,网络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乐趣。
一、网络同质化现象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众对网络的认识和运用也发展到了一个趋向成熟的阶段,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以及网络资源的无限性使互联网产业与受众双方都开始更多新的尝试。我们不再限于通过QQ与不同的人实现即时交流,各种聊天工具纷纷面世,微软的MSN、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无缝通信服务的移动飞信、人人网的人人桌面、专为淘宝商家和买家交流的阿里旺旺以及各门户网站针对注册用户推出的网页交流工具,如雅虎的雅虎通、搜狐的搜狐搜Q和新浪的新浪魔方等,此外,局域网的用户也有类似飞秋、飞鸽传书等工具的联系方式。但是纵观以上种种即时交流工具,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打开电脑的时候,但是这些选择大多具有类似或相同的功能,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很多人的QQ签名与飞信心情甚至人人网状态都是同样的话语,再加上现在微博的火热,QQ签名又有了一次重复上场的机会。在社交网站风靡于网络之时,通常会发生你的某位QQ好友空间里的日志与其在人人网的分享如出一辙这样的事,又或者我们在QQ空间的农场里偷菜之后,紧接着登陆开心网去偷菜,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完成着同样的任务。不难发现,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站上,我们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同样的网页模块设计,主页、个人、相册、日志、留言板、分享等等。
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也趋向同质化,打开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首页,我们会感觉网页的整体设计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版面的划分也趋于一致,鲜明的文字标题、滚动的图片、弹出广告。新闻报道的方式也是如此,为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很多网站都出现了“标题党”,以夸张煽情的标题文字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但是提供的却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门户网站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元,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但是与此同时,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却越来越小。①门户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也集中在广告、网络游戏和一些增值业务上,这也是网络同质化倾向的一个原因,各网站都在争夺这几个方面的受众和经济利益,自然会在同样的追求目标上形成同质化的网络文化。
二、网络跨文化传播
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只要有条件上网,人人都能发布信息并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传播的灵活性与互动性体现在多媒体化、非线性的互联网上,也使得网络跨国界传播更容易实现,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完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与共享,但是现在的网络跨国传播在很多情况下更多是由一些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强势国家通过向弱势国家输出文化产品,透过文化产品的传播实现文化意义在当地的深入,而使那些国家的文化出现“同质化”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是一种最有力的手段,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媒介,网络在传播信息文化产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拉近不同地区民众之间的距离,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大洋彼岸的社会风俗习惯;借助于网络与异国网友实现音频视频聊天,就算实际相隔千里,还是可以完成近距离的人际传播;跨国公司的老总通过视频会议可以听取设在其他国家分公司的员工做工作汇报。互联网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信息网络建设所导致的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文化领域的产业革命。②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根据中国家喻户晓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改编制作的,虽然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设计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比如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位勇敢独立,追求自身价值的美国式英雄,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观众对迪斯尼版《花木兰》的欣赏和接受;与此同时,影片毕竟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展开,影片片头以中国水墨画的绘画风格展示,片中也运用了长城、皇宫、龙等象征中国文化的意象,这些也同样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没有影响他们对影片的接受。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消灭了区域地界,抹平了差异阻隔,流动空间取代了地域空间,信息成了到处躁动的符号在浮动,形成一个无他者、同质化的平面世界。③中西方观众在互联网世界中通过各种社交网站实现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深入到彼此所处的文化背景之中,网络的搜索功能也为双方了解彼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双方已经有了文化趋同的心理接受力,所以就出现了中西方观众对迪斯尼版《花木兰》都认同的情形。
三、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已经表现出其强大的力量,在全球化方面,网络经济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信息化,是指全面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④网络技术的大范围多领域进步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向全球范围扩展,这个过程包括信息或经济活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发展,我们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到国外的产品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易,跨地域的网上交易连接了不同消费者的审美观并使不同地区的流行文化以产品的交易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为文化的同质化倾向提供了一个建立在网络经济基础之上的推动力。在网络连通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沟通下,受众会形成较为相近的消费主义模式,这种相同的消费主义形态借助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帮助,渐渐被扩展为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固有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普遍状态,建立起一种同质化的文化联系。作为消费文化的一种主要传播媒介,网络在消费文化的发展和渗透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载体作用和导向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了解到国外的时装展,了解到正流行的色彩和服装并可以在网上购买喜欢的服装,这就让不同地区的人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并体验到相同的文化享受。网络媒体多维化和非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电子商务贸易的自由化与跨国性,使消费主义文化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蔓延到各个不同的地方,为当地人所接受并逐渐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民俗习惯当中,最终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出现,同时,消费主义文化的多元性与相互渗透性在互联网经济的支撑之下,实现了很好的互动与融合。网络媒体本身是一个主要以符号来传递信息的,实现双向交流的媒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性符号,这样的消费文化符号也在一步步拉近处在网络经济包围中的受众,使他们产生接近的消费观念或对消费文化产生某种共鸣。
结语
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已经是信息社会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对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媒介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网络就是一种承载着文化传播与相互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网络经济的发展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借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延伸出来的文化扩展和渗透,对不同地域和不同观念的人们会产生一种文化的交融。随着网络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而且会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⑤虽然社会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介,离不开网络,虽然文化的同质化倾向在网络的推动力下越来越无法避免,但是在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我们在接受他国文化的同时,还是要大力保持与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借助网络的全球化发展适时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融入到其他地域的文化之中。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对文化的同质化现象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与合理的网络运用下,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也是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①江泽文,《门户网站同质化现象初探》[J].《青年记者》,2006(4):57
②郭素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J].《现代情报》,2003(10):56
③胡朝阳,《消解与重构:E时代的网络与大众文化》[J].《媒介研究》,2004(12):152
④张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与信息的高效益》[J].《网络财富》,2010(1):141
⑤宋伯东、张海成,《网络新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0(1):95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