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两
2011-12-29澹台梅英
新闻世界 2011年11期
【摘要】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及时、快捷、低门槛等特点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无论草根大众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平等置身其中表现自己的关注点,表达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微博成为两会征集民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媒体争相开辟的沃土。在经过了之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今年通过微博关注和报道两会的景况有增无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关键词】微博 问政两会 规模效应
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起,微博正式进入了中国网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备受关注的两会当然也不会例外。从会前的提升参与热情、吸纳民意到两会进行过程中的“问政”,微博充分体现了同其他媒体比较所独有的优势。在2010年全国各地的两会中,“微博问政”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不少代表、委员开通了新浪微博,在微博上“晒”议案、提案。通过新浪微博草根意见与代表、委员实现了最为直接、充分的交流。今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们开通微博,而且早早在网上写议案提案,向广大的“围脖们”征集关心问题,使今年的“微博问政”在去年的基础上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一、两会代表“晒”提案,征民意,双向互动成规模
毫无疑问,微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低“门槛”是其主要特点之一。知名博客人洪波认为:“比博客的高门槛和发布前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