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惑不惑

2011-12-29隋晓琳

综艺报 2011年12期

  最近广电圈数位高管转投新媒体,成为注目焦点。事实上除了这几位知名人士,今年以来仅我身边就已有好几位40岁左右的传媒朋友转型互联网。
  “媒体人天生就有危机感”,尤其对于身处四十岁左右尴尬年龄的媒体人来说尤其如此。这些人大多是60、70后,是曾经的 “无冕之王”、传媒精英。他们是常人所言的成功人士,有房有车、衣着光鲜,但为什么会舍弃身后平台庇护、只身犯险?
  我们无法根据官方说辞探究每个人具体而微的离职原因,但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时间段,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供追寻。私下八卦,或许他们开创新天地和以下因素有关:
  一,职业天花板。若长时间没机会向更高职位冲击(或已到能前行的最高职位),面临的将是自己的性价比一天天缩水。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资历长短带来的正、负效应已越来越难评估,你能说得清10年与20年哪个经验值在职场上更有优势?
  二,虽然媒体人过劳死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但四十岁后体力下降,此时不博日后将更加艰难。传统媒体日薄西山,拥抱新媒体是早晚的事儿,不过“主动”还是“被动”,差别却很大。虽说“时势造英雄”,奈何大部分人是在回头的时候才知道“时势”在哪里,而英雄无疑出自那些当时就敢于冒险的人中间。
  三,体制捆缚下的传媒精英们,看到人家新媒体老总们“家缠万万贯”,未免心有不平、暗自辛酸。已经不止一个人语带哀怨地跟我说过“电视媒体中精英无数,但为什么价值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于是,这一波“跳潮”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释倒也容易让人明白。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理想、抱负,乃至在当下能够量化之的金钱。而对于这种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来说,同样40岁上下的马化腾、丁磊、陈天桥们无疑是成功的“标靶”。
  即便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错过了成为他们的际遇,至少现在能在潜力无限的视频网络中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强项。从大势上讲,雅虎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观看在线视频的时间变得更长,且转移到了黄金时段(晚6点到晚9点)——于是,时不我待,是时候投奔怒海。上市和拟上市的公司成为首选,即便是自主创业也要和内容和视频网络产生关联。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四十岁职场海啸波及的远不止是上面故事的主角,各种版本的中年传媒人跳槽的故事正汹涌而来。就在写这篇专栏的前一天,还有朋友问我,“你上期刊《刘春 到新媒体去》写到,最近采访过他的传媒记者都跳槽了,是否别有深意?”
  方自恍然:我也奔四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