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评来得更单纯些
2011-12-29列孚
综艺报 2011年12期
内地电影业迎来难得的发展高峰期,作为电影文化构成的必要部份,电影评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是,希望这样的影评能够来得更纯洁些、单纯些。
自网络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特别是微博出现后,几乎人人都可以写影评了。但由于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多少有些不一样,两地的影评也大不相同——看看两个地方的网站就知道了。
比如在内地,原来意义上的影评人已不复存在,其中一大部分已转向电影“宣传和发行”。但在香港,影评人难以为电影公司或发行公司做“宣传”。可惜,随着香港本土电影低迷,原来报刊均有影评专栏的盛况已不复存在。不过,向以严谨著称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其网站还为香港影评人留有尊严。此外,发表严肃影评的还有《亚洲周刊》和《信报》《明报·星期天生活》等。但比起过往的热闹,还是差远了。
这是ZBB6NeNTmDVhR3WJxMW9+g==影评的悲哀?
老实说,在以文字为生的职业中,影评人的待遇最低。以香港为例,写一篇影评既要花时间看电影,还要跑到茶餐厅,至少买一杯咖啡,才能打开电脑写稿。所费时间和费用,与一篇不过二三百元的稿费相比,不值一提。
内地则不一样。据我所知,内地许多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占据影评阵地。此外,传媒从业员多出席制片方组织的观影活动,然后再发表影评,既拿红包又赚稿费。如此美事,在香港很难出现。当然,这样的影评,可信度也打了折扣。内地还有一些所谓的专业影评人,多在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校任职,既可以领工资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工作时间为报刊撰写影评赚“外快”,更令香港“同行”羡慕不已。
内地还有另外一种影评人,主要靠在网络博客或网站电影专栏撰写影评。这些人身份不一,有些是电影从业人员,有些是网站的工作人员,有些则是靠写作维生的自由职业者。还有一些从事影评写作的人,其本身就是电影市场的幕后操盘手,写影评不过是其整个电影推广计划的一部份。
香港影评人同样也有其谋生的职业,否则,不可能在香港活下去。但是,他们大多数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去看电影或写影评,虽然他们中也有传媒人、电影人,但更多的是教师、文员等普通的工作人员,还有在读的研究生等。明知写一篇影评“成本”很高,因受上班时间所限,再加之与制片企业无甚瓜葛,他们很少有机会提前看到影片,大多出于对电影的喜好自掏腰包进影院观影,其所赚有限的稿费,根本谈不上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何况能不能发表都是未知数。即便身为电影人,大多也是从事电影创作者(如编剧、导演),与市场相距甚远。故相较而言,香港影评人的身份比内地要单纯些,其可信度也相应高一些。
内地电影业迎来难得的发展高峰期,作为电影文化构成的必要部份,电影评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是,希望这样的影评能够来得更纯洁些、单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