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就嫁德勇哥
2011-12-29王九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1年2期
王德勇,在2010年底成了网络红人,人称“德勇哥”。
他是“最给力的60后”“最值得嫁的男人”,为什么?
2010年11月28日中午,王德勇站在济南名流整形医院的手术室外。他顾不上吃午饭,只是不停地踱着步,走不到一个来回,眼睛就不由自主地望向手术室紧闭的大门。他搓着手,眼神里有着紧张,但更多的,是期望。
手术室里,是他的妻子张碧艳。2009年9月,曾经性格开朗的她被人用硫酸泼至重度毁容,生活无法自理。从那天起,这个家庭就像一辆骤然出轨的列车,在翻天覆地的疼痛中找寻着行驶的方向。而今天,这个手术承载着这个家庭重生的希望。
手术前一天,王德勇特地去理了发,刮了胡子,他说,看到自己精神一点儿,妻子就不会觉得那么紧张。等候手术的3个小时里,王德勇和记者聊起了这一年多的经历,他多次落泪,但仍努力地面带微笑。
“我就是个普通人。”王德勇会向每一个采访他的人这样反复强调,但过去的这400多个日夜,却并不是一段普通的故事。
117天
2009年9月18日凌晨,王德勇和两个女儿像往常一样,早早睡下了,平时就喜欢打上几把麻将的张碧艳被朋友叫去“玩上几圈”,还没有回来。他们的家只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条件很简陋,但并不影响他们睡得香甜。此时,他并不觉得这一天有什么特别,在日复一日劳累的打拼中,日期往往被很轻易地忽略了。
凌晨一点,急切的敲门声和呼叫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睡意正酣的王德勇刚一开门,就被张碧艳的朋友一把扯了出去:“快走,碧艳被陈健康泼了!”王德勇有点蒙,陈健康?那个平常没说过几句话、也没有任何经济往来的四川老乡?泼?泼啥子哦?
但等他跑到家附近的小路上,刹那间惊醒了。张碧艳躺在地上,身上冒着烟,痛苦地扭成一团。王德勇的脑袋一片模糊,只剩下最基本的念头:送医院!到了医院,王德勇才明白,张碧艳被硫酸重度烧伤。但这家医院并不是专业治烧伤的医院,在简单处理过后,张碧艳被迅速转到济南军区总医院。
在医院住了多少天?王德勇的回答不是3个月也不是4个月,而是一个清晰的数字:117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这里面的每一天,都是他掰着手指头熬过来的。
张碧艳的面部、颈部、胸部被严重烧伤,右眼和右耳烧没了,双臂也无法活动。刚开始的20多天,为了清创,张碧艳被烧烂的地方都没有包扎,医院每两天给她换一次药。王德勇要做的,除了陪床和基本的照料外,每天上午,都要用棉签和纱布把伤口分泌出的脏东西清洗干净,然后赶回家去照看两个女儿,给张碧艳做好饭带回医院。买菜是抽空去买,睡觉更是“抽空眯一会儿”,剩下的时间,他还要忙着借钱。
20多天后,张碧艳的伤口包扎上了。这时候,王德勇才让两个女儿去医院看望妈妈。这之前,他不敢,他怕“伤口吓着孩子”。两个女儿去医院之前,他仔细地叮嘱她们:“绝对不准在妈妈面前说丑不丑。”这个时候,疼痛、真相和容貌交织折磨着张碧艳。每当疼痛稍一过去,她只想知道两件事:为什么陈健康要伤害她?她究竟变成了什么样?
同样被这两件事折磨的,还有王德勇。张碧艳已经多次向他要镜子,每次他都会说“等长好了你再看”,但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同时,陈健康的老婆开始逢人便讲陈健康和张碧艳之间“不清白”。王德勇感到惊诧、愤怒,但并不是对张碧艳。对于老婆,他选择绝对信任:“19年的夫妻,我了解她的个性,我们和陈健康几乎毫无往来,那就是谣言!”但真相到底是什么?他去问过公安分局1次、检察院两次、法院两次,但案子正在审理中,他被告知,问是没用的,他能做的只有等待。
张碧艳的脸部逐渐长成形了。一天晚上,她不停地管王德勇要镜子。“早晚也得知道。”王德勇这么想着,最终同意了。但张碧艳的反应超乎他的预料,她看了一眼,就把镜子撂在一边,哭了,但只有左眼能流出眼泪,她第一次想到了死:“我怎么出去见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王德勇赶紧劝道:“怎么没意思,孩子和我都需要你。”王德勇知道,这句话对于她来说太过虚无,但此刻他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他只能抱住张碧艳,大声说:“我不嫌弃你,谁能嫌弃你!”
张碧艳逐渐平静下来,但王德勇知道,这只是开始。
走出去
出院回家,张碧艳仍然封闭着自己,她拒绝所有同事朋友的探望。
王德勇知道,这样不行,张碧艳需要和别人接触,不然她只会不停地乱想。王德勇打电话给张碧艳的朋友们,让她们来看她,每次他都挨个叮嘱:“陈健康不能提,他老婆的胡言乱语不能说。”要说“让她高兴的”,“她就爱听谁打麻将又赢了多少钱!”讲到这里,王德勇忍不住嘿嘿地笑了。他还专门给张碧艳买了电视和DVD机:“身体已经这样了,不能再让她心里觉得憋屈。”
即使如此,张碧艳的情绪依然起起落落。为了照顾她,外地的活儿王德勇都不能接。但他需要钱,他要还债,要给老婆治病,上初二的大女儿已经辍学,但小女儿还要读书,远在千里之外还有老家的父母要养活。每天早上,工地远的话,他5点半就要起床,把早饭和午饭做好,6点40出发去工地。如果碰上个“近活儿”,他最晚也要7点半出门。一整天的时间,他都无法陪伴张碧艳。
夏天来了,出租屋里闷热难当。王德勇担心妻子的身体,但他更怕她“越憋心病越重”,让妻子走出家门,成了王德勇最大的目标。光是哄和劝是不行的,妻子心上的盔甲有多厚,王德勇比谁都清楚。
直到有一天,张碧艳说起她担心女儿在学校的情况。王德勇马上告诉她,去学校的路出事前正在翻修,如今已经修好了,晚上,谁都看不清楚谁的时候,一起去孩子学校看看吧。为了让张碧艳减轻心理负担,王德勇又专门买了顶帽子遮住她的脸。张碧艳终于同意了。
这是出事以来,张碧艳第一次走出家门,习习夜风里,她有着说不出的紧张。但对王德勇来说,她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希望。
从那以后,王德勇每天6点前准时回家。进了家门,先看妻子的脸色,要是她心情低落,就赶紧说几句好听的,再不行,就“装小孩”,来点儿“苦肉计”:“你不吃我也不吃!”要是张碧艳挂着笑脸,就赶紧哄她出门。王德勇带她去散步、随便逛逛,或是就干脆在外面吃点儿。怕张碧艳难受,王德勇会选择昏暗街灯下的小摊儿,吃点羊肉串或是其他什么小吃。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在不让张碧艳难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她多和人接触。
渐渐地,张碧艳的胆子大了点儿,王德勇赶紧“怂恿”她去远点的地方。济南附近有个“小华山”,不远,但对张碧艳来说是个挑战,王德勇明白,他早就给她找好了理由:“让大闺女陪你去山上求个签,拜拜佛,保佑咱家。”就这样,王德勇带着她迈过一个又一个“心坎儿”,“玩儿”成了家里最重要的事。每天回家,先玩儿,玩儿回来再吃饭。
几个月里,除了大风大雨,王德勇天天都带着张碧艳出门,一天不落。
最重要的团圆饭
张碧艳出事之前,王德勇从没做过饭。
他是家里的独子,从小不做家务,不干重活。结婚后这小20年,做饭也不是他的事情,他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不做,也不重视“住家饭”,出事前,他经常不回家吃饭,朋友一叫就走,自己也经常跑出去请朋友吃饭。张碧艳有时做做,有时出门打牌,两个闺女就在外面买着吃,一家人很少一起吃回团圆饭。
从出事的那天起,王德勇进了厨房。那时候他顾不上女儿,两个女儿只能在学校吃,或是买点快餐。他开始学着给张碧艳炖鸡炖排骨补身子,“炖的还好做,不难。”王德勇回忆,“就煮嘛,再放点大枣和中草药。”至于他自己,“就是煮面,方便面,117天,天天方便面。”
妻子出院了,他开始张罗全家的饭菜。刚开始煮饭,水放少了,出来一锅“包焦饭”,没法吃,只好倒了重煮。炒菜更是“不咸就淡,不淡就咸”,淡了加盐,咸了就用水淘淘再炒。一年下来,他已经练得游刃有余,妻子想吃回锅肉,他马上说:“我做给你吃,我会。”
现在,每天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吃饭也成了他最重视的事情。灾祸让他心生畏惧,但也让他更懂得珍惜。尽管吃饭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有点手忙脚乱。很多时候,张碧艳吃饭需要用吸管,或是用勺子喂。但王德勇依然觉得,“一家人每天高高兴兴地一起吃口饭,比什么都强。”
我要告诉所有人你是无辜的
一年来,王德勇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让生活朝着好的方向一步步走去。但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究竟陈健康为什么要伤害张碧艳?陈健康的老婆依然制造着流言蜚语,但他们却始终少一个“正式的说法”,这是他们最大的心结。
出院后两个月,法院第一次开庭。1年里,一共开庭4次。两个女儿因未满18岁,每次出庭,王德勇都是唯一陪着张碧艳的人。出庭对张碧艳是无尽的折磨,她害怕出庭,更怕见到陈健康。从开庭的前一天起,她的心情就跌到谷底,在法庭上,她也只能无助地哭泣。对于王德勇来说,出庭也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第二次开庭时,审判长就已经告诉他们,张碧艳是无辜的,她是受害者。但他们却始终问不出真相,“只能法院问当事人,当事人不能多问”。这一切,让张碧艳的心情跌宕起伏,王德勇向她保证:“等宣判后我就找报社,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清白的!”
2010年10月,最终宣判的日子到来了。前一天,王德勇打通了齐鲁电视台的热线电话,约了记者跟他们出庭。看电视的人多,他要为妻子正名。
当天一早,宣判即将开始。电视台的记者被拒在宣判庭外,陪伴张碧艳的,依然只有他一人。王德勇清楚地记得,法官宣判得很快,陈健康不争辩、不上诉,他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5年,赔偿张碧艳经济损失52万元。
就是这简短顺利的宣判,却让王德勇和张碧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终于知道了真相,但真相却是这么残酷:陈健康的妻子怀疑他和张碧艳有“不正当关系”,于是陈健康用“把张碧艳毁容”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清白,他们夫妻有矛盾,他要自己清白,就要搭上我老婆的清白和性命?”王德勇不服,认为量刑过轻,他想上诉,但检察院告诉他,只能判这么多。
尽管如此,他还是满足的。当宣判庭厚重的木门推开的一刻,一切真相都暴露在摄影机里,王德勇清晰地告诉所有人:妻子是清白的,现在陈健康不再叫“犯罪嫌疑人”,叫罪犯。
乐观背后
事发后的一年多来,王德勇始终是积极的、乐观的,他挺直男人的脊梁,把这个家庭前行的所有责任扛在肩上。当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发泄一下的时候,他叹了口气,语速突然变快了:“我真想找地方发泄,想骂人,但我找不到对象。我不愿意把家里的事和别人说太多,别人也不会同情你,就算同情你,也帮不了什么实际的。我不好过,但又不能当着老婆的面显出来。我要哄她,说我挣到钱喽,让她高兴,说赔偿款能收回来,但其实那些钱根本指望不上。那个罪犯也是我老乡,他家穷得要命。但我得骗她,这都是逼着我说谎话⋯⋯”
但更让王德勇气愤的是:“陈健康的老婆到现在当着我的面装不认识,但背地里还在到处乱说。宣判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但她还不承认,她说她老公怕在里面挨打,不肯说出事实真相。有时候我气不过,真想打她。但我知道,我不能毁我自己的家,我只能搜集证据,告她诽谤!”
这些,王德勇都不能告诉张碧艳,他明白,有些事情“不说她也知道,夫妻也不是什么都能说的,说话前总要替对方想想”。
乐观背后的阴影,王德勇自己扛着,“不扛也得扛”。宣判过后,他更多地想着怎么挣钱。这一年,外地活、远活、加班活他都不接,但现在,他想多挣点儿,再凑一点儿钱,给张碧艳整形。“有时候没空想不高兴的事,还得养家,还得靠自己。”
一篇网帖带来的希望
自助者天必助之。
宣判后没多久,王德勇去工地上班,突然有工友叫他“德勇哥”。一头雾水的他问了好一阵才知道,他和妻子的事迹被军区总医院的大夫告诉了别人,又被人发到了网上。现在,他是“不离不弃的60后”、“很给力的德勇哥”,更有韩国女留学生为他捐款,并说出“名言”:“我也要嫁德勇哥这样的男人。”
紧接着,媒体采访纷至沓来。11月底,名流整形医院决定免费为张碧艳做整形手术。这个手术,省去了王德勇3万余元,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家庭更早看到了希望。“我做梦都想全家人一起逛逛公园,晒晒太阳,本来觉得很遥远,现在幸福好像就在眼前了。”
11月28日,手术顺利结束,为防皮肤萎缩,张碧艳戴着颈托,嘴不能张开,只能吃流食。“我又开始陪床生活了。”王德勇这样调侃自己,但他的语气里透着轻松和喜悦。12月9日,张碧艳要进手术室拆线,王德勇一直拉着张碧艳的手,把她送进手术室。一个多小时后,主治医生宣布手术成功,王德勇笑了,400多天的煎熬过后,命运终于冲他们绽放了笑脸。
王德勇出名了,但他并不想改变什么。他还有很多债要还,张碧艳做完手术,他就能放心接点“远活儿”了。他想攒点儿钱,在家楼下租个门脸开个小卖部,让张碧艳卖点儿瓜果。“不求她挣钱。”王德勇最担心的依然是老婆的状态,“就希望她能多和人接触。”
王德勇还有一个梦想,55岁之后,他想和妻子回四川老家,种上一亩三分地,过最普通的日子。遇见熟人的时候,张碧艳能自然地和人打个招呼。
采访手记
无辜被硫酸毁容的张碧艳,是不幸的。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不离不弃、乐观坚强而又无条件信任她的丈夫。
“嫁人就嫁德勇哥”,这或许像是一闪即过的网络句型。但如果不离不弃的责任感、对妻子无条件的信任、无时无刻不为对方着想的心这三个元素加起来等于“德勇哥”,那么姑娘们,嫁人的时候一定要找个“德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