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

2011-12-29陈凌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1期

  “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中显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从业人员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素质是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内在潜能,只有将这种内在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种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途径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消除职业倦怠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研究解决。
  首先,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在大的教育环境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如果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体制,学生只能是学习机器,教师也就不能脱离升学率的枷锁,因此必须研究制定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学目标、评价机制及推荐政策等规范。二是要提高教师待遇。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要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指标,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三是要加大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宣传,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的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ClZI5Gq+6Uxlo2ugdzkc2w==的舆论环境。
  其次,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给教师提供个人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教师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要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正确认识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挫折,有效控制个人情绪。学校应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兴趣和理想抱负,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要,如赋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满足其履行不同角色的需要,让教师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适当增加其工作难度等,往往更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最后,教师职业倦怠的消除,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教师自身。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发自内心地“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怀有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以本人情况来说,我毕业于大学地理专业,教地理已有些年头了。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中学地理知识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上有些倦怠,备课和上课时也没有下很多的工夫。促使我发现问题的是一名学生。有一次,我讲授非洲的知识,课本上有关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介绍,由于我在上课前已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坦桑尼亚的情况也略知一二,就随口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说说看,你们对坦桑尼亚的了解有哪些?没有想到,我的话刚一说完,一名学生就站起来回答说,坦桑尼亚是北京奥运会火炬到达的唯一一个非洲国家,中国曾帮助坦桑尼亚修筑了坦赞铁路,修铁路时,中国派出了5万名科技人员,其中有51人因为修筑铁路而殉职。听到他的发言我很震惊:作为教师还不如学生,那我对学生不就没有吸引力了吗?通过和他的交流,我知道了他对地理知识很感兴趣,平日涉猎甚广。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职业倦怠的危险。从那以后,我在备课上下工夫,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地理故事、新闻资料走进地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消除职业倦怠,教师还应拥有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面对压力要学会积极地寻找应对策略,比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长时间重复无益的工作;做到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才能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