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四十载 一片丹心铸辉煌
2011-12-29江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11期
在历史的长河里,四十年只是稍纵即逝的瞬间,然而,对于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第四小学来说,却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洗礼和学校的变迁与发展。悄然流逝的岁月里记载着学子们求知的历程,绵延着家长们的期盼,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洒下了求知者的汗水,学校秉承着“培养合格+特长的阳光少年”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培育了冯坤、倪红等奥运冠军和大批优秀合格毕业生,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较高的社会声誉。时值学校四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她,去倾听、去发现、去体味,并用笔触记录那些过往的岁月和崭新的现在。
“历经更迭,你生生不息;峥嵘岁月,你风采依然;负重自强,你铸魂励教;花开花落,你薪火相传……”诗中吟诵的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第四小学四十年的奋斗史,弘扬的是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四十年的奋斗,交织着光荣与梦想,书写着探索与追求,充满着奋进与希望。拂去历史的尘埃,追溯岁月的长河:垂杨柳四小在艰辛中奋起,在坎坷中前行,从老校的移交、学生和教师的分流,到新校的开荒重建;从理念的重审到以“尊重教育”为核心,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的理念的形成;从挖掘文化内涵、特色文化的建立,到形成艺术、体育等特色,并获得无数荣誉。这一切源于垂杨柳四小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共建美好校园不懈努力的结果。
传承与发展 全面实施“尊重教育”
漫步于垂杨柳四小,聆听着鸟语花香,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搬入新家的垂杨柳四小,拥有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环境:饱含幸福之意的彩虹门,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学楼,宽广整洁的操场,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在这片绚丽的知识海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看到老师们质朴外表下透射出的亲切与真诚,感受到如沐浴春风般的惬意和愉悦。这一切欣喜的变化源于垂杨柳四小迁入新校址后深刻的思考和务实的行动。
只求安定,不求发展,必然会造成未来的忧患。面对学校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社会的关注与师生的期盼,学校未雨绸缪,在搬进新校舍之前就积极规划和全面落实,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深入挖掘学校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提炼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承上启下,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经过无数次的交流、研讨,垂杨柳四小在原来“务实育人、和谐发展”的理念上提升出“尊重教育、开放办学”全新的理念,并以“知真情、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为原则,办“优质、均衡、特色”的教育,努力实现“学生的喜欢是学校的生命,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动力,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发展”的教育追求。
“尊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两千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从社会学家卢梭到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再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们的论著中都有涉及。而垂杨柳四小提出“尊重教育”的理念,着力于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以“尊重”为主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个人主观意愿去实施教育活动,同时,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人性,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众所周知,“尊重教育”之所以被推崇、被提及,主要是它的精神内涵诠释着信任、尊重、和谐等诸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尊重”作为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科学、尊重环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就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其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尊重”作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管理策略,就要明理、动情、得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的主要条件;“尊重”,作为教育教学策略,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人性,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由此可见,“尊重教育”的本质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正是垂杨柳四小实现“尊重教育”的初衷。在一路跋涉的路途中,垂四人正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目标,脚踏实地地将“尊重教育”渗透于教育的细枝末节,在无形中,垂四人的身上渐渐地升腾出一种和谐之美,闪耀着一种智慧之光。
狠抓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育人团队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经说过,新教育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垂杨柳四小,就是这样一所致力于师生幸福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教育乐园。学校提出“尊重教育”的理念,旨在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外,还包括干部、教师得到学校、学生的尊重与关怀,让价值得以延伸,让心灵得以舒展,成长为优秀的育人团队。
“干部是学校发展的领路人,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垂杨柳四小首先把目光集中在干部队伍的培养上,坚持在使用中培养,深入推进“双名工程”。学校通过专题培训与交流平台,推进了干部对“尊重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落实;通过“管理轨迹”,提高了干部科学规划、计划的能力,细化了每月和每周管理工作目标,科学地推进了工作计划的落实,提升了干部的目标管理和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增强“七种意识”,落实“七项要求”,推进了班子队伍建设进程。有条不紊的管理,紧锣密鼓的指导,步步为营的落实,最终使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垂杨柳四小也自有章法。首先,学校执着于教师内在素养的诠析与追求,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启动了教师阅读工程,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和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的心灵荡漾在书香氛围之中。此外,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专题培训,贴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做实了各项专题学习培训,做到了有针对性、前瞻性、生动性、实效性。其次,为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如党群间的“一对一”、师生间的“一助一”、教育教学“开放日”等各种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多渠道的监督评价机制,开展了“星级党员”、“五优教师”、“优秀教研组”、“学校、学区骨干教师”评选等教育评价,切实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和谐全面的发展。
另外,垂杨柳四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落实了“科学引领教科研,提高本组教科研质量”组长责任制,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贯彻落实推进“质量工程”,实施有效监控,校长还提出了两个100%(100%的学生合格,100%的学生有一项特长)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监控指标,体现了“尊重”的理念。除此之外,学校还坚持“在赛马中选马,在长跑中看马力”的骨干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进行专项基本功培训,开展基本功竞赛和考核,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平台。学校现有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和优秀青年教师5名,学区骨干3名,校级骨干5名,形成了骨干教师梯队,他们在这条任重道远的路上孜孜不倦,用心播散春的芬芳。
强化特色育人理念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一所优秀的学校除了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沉淀外,更需要一种独特的办学个性的彰显和办学优势的弘扬。因此,垂杨柳四小根据校情,立足现实,以体育文化建设与美育校本课程开展为主,深化学校内涵品质。
“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作为学校体育课程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垂杨柳四小认为,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促使学生体魄的健壮,更能锻炼学生一种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精神。为此,学校注重体质锻炼和体育课程的建设,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为了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重在实效,学校坚持做到“五有”(时间有保证,工作有特色,运动有负荷,运动有技能,评价有标准)。为了确保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体质、不同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一、二年级开展跳绳、拍球、踢毽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跳绳、乒乓球、踢毽活动。学校开展的全校仰卧起坐比赛等活动,不仅让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更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可喜的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运动队屡创佳绩,健美操、小足球、独轮车等体育校本课程经过2年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体育特色课程,如今,学校又开发了跆拳道、乒乓球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之外,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力量。
“秉承国学精髓,浸润艺术之神韵”,垂杨柳四小重在锤炼学生的健康体魄外,还精心于内化学生的心灵之美,大力开展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之花开在师生的心间。学校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出发,开展科技、美育活动,在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此,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并且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了健美操、跆拳道、篮球等体育类校本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路走来,看似波澜不惊却内藏万千波涛,看似繁花似锦却孕育万千风采,垂杨柳四小的付出与耕耘,成就了学生的精彩,收获了学校的风采,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学生们团结、健康、积极向上,质朴坚韧中透射着奋斗不息的昂扬精神;教师们求真、尚善、唯美,高雅的学术气质中盈动着一种特殊的垂四人的特质。多年来,学校获得了几十项荣誉称号,在这些成绩下,垂杨柳四小依然踏着那最坚实的步伐,持守着“尊重教育”的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凝聚着更为强大的力量。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