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求真”尚须“育人”

2011-12-29冯伟伟

中国教师 2011年6期

  近年来,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大都围绕着“怎么教”做文章,教材内容改革却一直被忽视。其实,内容和方法同样重要:方法可以为内容助力;内容也可以为方法增色。不关注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现代外语教材呈现“求真”的特征:教材内容追求真实的交际对象和需求,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任务。毕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真实的语言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手段。为了“求真”,现在几个常见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一致地选择以日常生活情景对话为主要语言形式,并以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为单元主题,如学校、班级、家庭、吃、穿、住、行等。
  值得思考的是,“真实性”是否必须由孩子们的身边事和日常对话才能体现?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是否仅仅以“真实性”为原则?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既要体现“真实性”,又要满足小学“育人”目标。“真实性”包含多元化内容,选择教材内容要重视小学生与内容形成的互动关系。纯粹的日常情景对话内容在小学中、高年级显得“后劲不足”,而优秀的英语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满足“真实性”和“育人”的双重要求,取得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双赢,不失为教材内容的一个好选择。
  一、选择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求真”和“育人”需兼顾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人的一生起着奠基性作用。小学英语课程遵循全人发展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放在首位。这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英语课程才能让学生既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从教育目标上看,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立绝对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标准、流利的“语言机器”,而是为了让他们在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既对本国和他国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理解的意识和探索兴趣,又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所帮助。为此,“育人”和“求真”都是选择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所必须考虑的标准。
  1.“真实性”包含多元化内容
  在20世纪70年代英语教学“真实性”讨论之初,研究者普遍认为,只要语言材料真实,教学就是真实的。因此,“真实性”是绝对的概念,判断真实性只看“语言材料的真实程度”这一单一标准。但实践证明,不考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完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