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11-12-29

中国教师 2011年6期

  “人情消费看似使学生相互融洽,却是以消费为代价和前提的功利行为,对未成年人身心不利。”
  成人间的礼尚往来、人情消费,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也屡见不鲜,成为学生们不小的一笔花费。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评价,过早、过多、过大的人情消费,让不懂得理性消费和自我克制的学生们感受到一时的吃喝玩乐,却可能在无形中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外设辅导班、提高班、强化班、特长班,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已成为一个隐形的产业链条。 这些‘现代私塾’必须该好好管管了。”
  长春市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白建英在长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提出了关于有偿补课的问题。她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允许学校选择一些优秀的教师在校园内开设补课班,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和管理措施,适当地对自主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补课。
  “幼儿教师队伍中不能缺乏男性教师,以有利于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漳州市芗城中学玉兰分校副校长黄毓玲表示,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的合理搭配。男幼师缺失,首先是因为中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几乎不招男生,再次是工资与住房现状不佳,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幼师是女性职业,社会“另眼相待”给男幼师压力很大。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辛苦挣钱供孩子进学校上学就很不容易了,希望孩子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受到好的教育。现在进学校不要交各种费用了,但却要交更多的钱报各种培训班,这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不公平吗?”
  河北籍在京农民工刘全安说。随着外来务工子女可以进入公办小学、减免借读费等政策的出台,因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等传统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均衡现象正在逐渐消解,但很多人开始担忧,课外培训班的火爆会引发新一轮教育不公平现象。
  “根本上说,这是计划培养与市场选择的直接冲突。”
  教育学者熊丙奇提出,免费师范生无论有什么样的意愿和能力都要从教,不公平;而这对那些没有享受免费教育,却有从教理想、从教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也不公平。而且,免费师范生就业,原则上限定在按省级地域划分的、分割的市场内,他们很难在全国性平台上寻找机会。因跨省就业困难、从业后要去支教两年等政策,让一些单位对其望而却步。
  “应当承认,当前少有学生从小有梦想,长大有理想。这种充满功利主义、精神苍白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认为,这种功利色彩正在逐渐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把分数以及与分数相关的升学等功利目标当成学习的目标。孩子们在家长和社会的直接、间接逼迫下功利地发展所谓的“兴趣”,“被功利”会逐渐演变为学生的“自觉功利”。
  “今天的高考仍然是唯分数论,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都是升学,教学如何能改?”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宜宾三中高级教师张永红看来,新课改本身是件好事,但课改后高中三年所学的科目更多更难,主要是很多内容不断重复,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归根结底是因为高考的指挥棒不变,那么课改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别怕,中国就是要走这一步。现在全世界的大学都是自己发文凭,就只有中国的大学一定要教育部批准。半个多世纪过去,回过头来看,太疯狂了,为什么要去追求那张纸?”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如是说。最近教育部已经正式发文,批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朱清时在艰难中前行,有时甚至要做些违反现有规章制度的决定。等不到招生资格,便决定自主招生,如果教育部不认可这些学生,就自发文凭;不再逐一去申请硕士点、博士点,也自主招、自发文凭。
  “拆迁所产生的维稳成本巨大,花费在维稳上的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拆迁专业”。
  日前,民革长沙开福区主委黄嘉杰发帖建议部分大学设置拆迁专业,以打造一支精干、规范的队伍,正确指导房屋拆迁,以减少拆迁所造成的矛盾,以及为此付出的维稳成本。但拆迁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不平等,在于官商结盟,此类问题非某专业可以解决。而且,不问公义,只提供技术的拆迁专业大有为虎作伥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