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培养类型”与“培养级别”发展的历史探微

2011-12-29李晶

人民音乐 2011年3期

  国的音乐教育伴随中国教育发展,正以开放的姿态,在不断改革创新中逐渐和世界接轨。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总在思考:怎样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趋于高水平、靠近世界第一流。为解决音乐教育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本文就音乐教育“培养类型”与“培养级别”作一些历史的探微研究,为今天音乐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思考。
  一、培养类型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先秦儒家一贯重视乐教。在《乐记》与《乐论》中,乐教与礼教地位同等重要。“乐者,通伦理者也。”我国西周有了完善的礼乐制度,有了负责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管理和艺术培养的国家机构春官。春秋时期,以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为首,不少儒者开始兴办私学,儒者们按周代形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设课,并且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使受乐教的对象扩至下层民众。①
   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文明催生音乐教育。柏拉图主张音乐教育应该陶冶人的心灵,用理想的乐调表现勇敢精神。②亚里斯多德提出“按年龄分阶段;文雅教育”。③此时音乐、绘画和文学、体育均成为希腊教育中的正式课程。懂得和接受过音乐教育、精通音乐成为贵族有教养的显现。私人音乐教育开始发展,出现职业音乐教师。从专业到业余的音乐人、从贵族到奴隶,各种不同的人都需要学习音乐,音乐教育有广泛的需求。职业艺人也随之产生。艺术家活跃于富裕的贵族家庭和宫廷。
   以此为线索分析,人类最早的音乐教育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对象。有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的雏形,接着产生以市场为导向的私人职业音乐教育。如果从教学内容分类,最早出现的是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此后是舞、表演和礼仪等类别。
   循孔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我国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围绕他“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培养目的,更为重视音乐教育,并且提出对后世深有影响的有关人素质培养的美育理论:“《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智)”。④翻阅开明强盛的汉代文化,可见朝廷设立了收集、改编、分类民间音乐的重要音乐教育机构“乐府”。表现中原文化的清商乐,表现中原文化与西域北狄文化交流的七部乐、九部乐的早期雏形,表现儒道清雅风格的“玄乐”等,是当时音乐教育的成就和内容。从此音乐表现形式也逐步出现鼓吹乐、汉代百戏、隋唐歌舞大曲以及即兴演奏等。而对此的教育学习,大多在教坊或师徒传艺中进行。此处要提及的是到了北宋,王安石拟就新的科举考试办法和内容,其中没有了《礼》《乐》。⑤自此,自孔子以来得到统治阶级重视的中国音乐教育,就成为了陶冶人本性的副科教育。
   古罗马后期至中世纪(4—13世纪),西方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同公元前7世纪中国的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如出一辙。西方文明中一直沿用柏拉图等人的教育思想,音乐同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一同被列入所谓“七艺”的高级学术,并被赋予了教化人、使人弃恶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从而肯定了音乐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音乐教育按照教育体系划分,有属于宗教教育的教会音乐学习,学习宗教歌曲、诵经、唱赞美诗等;属于世俗教育的宫廷学校的音乐学习,教授七艺;骑士教育的音乐学习,学习音乐、骑马等七技;中世纪大学(非现代意义的大学)的音乐学习,在大学的前五至七年学习中,开有“七艺”课程,此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继续选学医、神、法、艺等专科。⑥
   在此历史阶段,中西方已经产生专业音乐教育,它属于艺术教育中的一类。音乐教育之中有以歌唱为主、音乐作品收集创作为主、器乐表演为主的不同培养类别。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根据培养目的逐步明细。以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为目的的师范音乐教育已在蕴育之中。期间中国民间出现了多种音乐教育培养种类,它可以视为最早的各种音乐专业设置雏形。在早期音乐教育发展中,中西方最大的区别是,中国音乐教育开始向民间下移,内容和形式比较活泼;西方音乐教育开始走向规范的学校教育,且始终是“人”的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内容和形式则受禁锢比较单一。
   13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维多利诺、拉伯雷、蒙田、托马斯、莫尔等,为摆脱教会和经院哲学对教育的垄断,提出新的教育理论与主张。传统的“七艺”内容开始走向分化并得到扩充,器乐、声乐、歌剧、交响乐等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不断呈现。西方音乐教育虽然晚于中国产生,发展速度却明显快于中国。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培养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民族主义等音乐艺术流派。不同艺术流派的演变带来音乐艺术思想的进化。新的艺术思想带来音乐艺术传播理念、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和培养类型的创新和发展。因为艺术自身元素交叉,艺术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交叉,出现新的十分重要的研究型的音乐创作培养类型。
   专业音乐艺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而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空前重视,使人文音乐艺术教育开始成为普通高等艺术教育中一个新的培养类型,使整个音乐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16世纪中叶之后,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诞生。在艺术学院之初以美术专业为主。美术学院中有音乐教育部分,当时有音乐、吟诵两个班级。教师针对不同的专业涉及的声乐、钢琴、小提琴、朗诵和舞台美术进行教学。它是西方艺术教育进入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标志。专业艺术教育开始正式设置美术与音乐两个大类。音乐教育也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专业设置。⑦
   1684年,法国开办了欧洲最早的师范学校——教师讲习所,18世纪上半叶,真正的师范院校出现。法、德为培养中小学音乐艺术教师而创设师范院校,其中艺术课程是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此前已有师范音乐艺术教育,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承担着不同程度的教育工作。)
   在西方近代教育发展中,按照夸美纽斯普及教育的思想,音乐教育有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分。根据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音乐教育开始有专业体系,在体系中构成科目门类。⑧
   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历经长期曲折发展。清代颜元提出“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九字安天下,他有大量的有关礼乐的教育论述。他晚年为漳南书院提出“教育计划”,在计划中将学习分设六斋,第一斋为“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⑨此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主张“废科举、建学校、育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大大促进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蔡元培将“人”的培养教育提上议事日程,提出包括美育在内的五育教育思想,强调美育对人民道德情操的改造作用。1918年蔡元培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美术学院——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28年,蔡元培创建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最高美术教育机构。1902年8月中国第一所艺术院校——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成立,1927年,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在上海成立,两所学校的成立带有标志性和开创性:前者为我国专业艺术院校设置、专门艺术人才培养、美学教育奠基开先河,后者开创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新局面。
   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培养类型根据培养目的不同,从最初开始就可以分为以谋生为手段的专业音乐教育和提升人素养的普通音乐教育培养类型。在历史发展中,随着教育分类的专业化,音乐教师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师范音乐教育类型。根据社会分工不同,音乐成为职业,又有了职业音乐教育类型。随着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发展,知识体系的开枝散叶,音乐教育逐步细分:文化传播培养类型、知识发展培养类型、音乐艺术研究培养类型。根据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音乐教育又细分为声乐、舞蹈、器乐、创作等多样化的专业培养类。在各种培养类型逐渐走向专业细化的同时,各类艺术元素之间又相互交融,孕育产生新的音乐艺术培养类型。
  
  二、培养级别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西周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并有“国学”与“乡学”两种。当时规定,太子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大学规模较大,“习乐德、乐语、乐舞者居之”。乡学是地方学校,为乡野子弟而设,成绩优异者有可能升入国之大学,但是这种学校基本不存在音乐教育。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最初实行的是分阶段教育,施行教育的年龄分段在7—18岁之间进行,唱歌是7岁在家庭教育中进行的教育。雅典时期,有了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儿童在音乐学校里学习音乐、唱歌、朗诵诗文等。12岁进入体操学校,增加了舞蹈学习。16岁进了国家主办的教育场所体育馆学习三艺:音乐、舞蹈、文艺。在古罗马的共和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形成,并且比较完善。初级学校是从最早的家庭教育蜕变,收7—12岁学生;中等教育是私立的文法学院,收13-16岁学生;高等教育是修辞学校,收16—18岁学生,音乐为主要教学科目。⑩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音乐教育最早并没有具体级别之称,最初均以课程科目形式,进入学校教学。在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小不习而大习;而西方则是将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的教育过程。
   我国汉代建立的“衡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11}教学尺牍、辞赋、小说及书法、绘画一类的艺术科目。在汉代,设有严格的具有级别的官学制度,官学包括中央地方共7个级别。除了衡都门学,音乐教育最多作为官学中的课程学习,私人办学中,基本没有音乐教育。
   与此同时,西方开始广设的教会学校却有严格的培养体系。在柏拉图教育思想主张下,位置显赫的音乐教育虽然没有明确的小学、中学、大学之划分,但是有对僧人、老百姓文化素质提升的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包括儿童、青年年龄学段。
   11世纪西方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出现后,艺术人文学科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存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时西方音乐教育有跨越式发展。音乐教育在有专业分类教育基础上,出现进一步的分级。由最开始在古罗马共和国的高级教育中存在,进一步明晰为“从儿童教育开始,音乐教育便作为智育与美育的重要部分,用来提升人的审美情趣。”{12}前文提到的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是高等音乐教育诞生的标志。受欧洲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的影响,19世纪国家专业音乐院校纷纷建立,逐渐形成西方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如:1810年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成立,1835年法国梅兹音乐学院成立,186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成立。
   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受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清政府于1904年1月13日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中国开启新型的艺术教育。我国一些高等师范学校专门设立培养音乐师资机构,例如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开设了初高两级“音乐练习班”;浙江两级师范设立“音乐图画手工专修科”;1915年,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乐科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也设立音乐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艺术教育体系:(1)为培养新时代的专业音乐人才,迅速开始组建专业的音乐院校。据统计,从1949年开始至1989年,我国新组建的高等艺术院校达到100余所。(2)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加强中小学艺术专业师资培养,我国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尤其是各地师范大学中设立了音乐院系。(3)从20世纪50年代起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而且规范。20世纪90年代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有了较系统的发展,国家参照欧美的一些综合大学增设艺术课程的经验,积极将艺术教育普及到一般大学教育中。现代高等教育级别的专业音乐院校纷纷建立,而且逐渐形成规范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如完善的学时制度、学分制度、学历学位制度。有了普及的初等教育、大众化的中等教育。音乐教育也有了初等、中等级别。而且有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音乐教育。
   笔者以为,最早的音乐教育只是课程科目教学有类无级,随后走向有级无序。当教育有了明显的分级后,产生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音乐教育,而且有了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体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提升人的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基础教育。而不同级别的高等音乐教育,则建立了相应的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等级别。不同级别的高等艺术教育,孕育着更加完善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级别。
  三、结 语
   应社会发展和需要逐步产生的多元培养类型、日见明显的层级性培养特征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史记。笔者探微史上丰富的音乐教育体系及内涵,简单梳理音乐教育培养类型和培养级别发展走向,深感音乐教育的发展走向和国计民生、整个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当我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新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音乐教育类型和级别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又成为研究的焦点。笔者认真审视在继续发展中的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以及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发现它们都与历史上各种音乐教育类型和级别发展相容相交,研究音乐教育发展的过去式和现在式,有助于开创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①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③?眼美?演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滕守尧主编《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④《春秋繁露·玉杯》。
  ⑤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中外教育简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63页。
  ⑥同⑤,第99—100、103页。
  ⑦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⑧李明德《西方教育史·人文主义教育之演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221页。
  ⑨《习斋记余·未坠集序》。
  {11}同⑤,第278—279、297—302页。
  ⑩同②,第79页。
  {1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69、114页。
  
  李晶 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