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智深与孟子

2011-12-29鲍鹏山

中国周刊 2011年8期

  《水浒》中的“义”,最值得我们感动的,是对朋友的“情义”;最值得我们唏嘘感叹的,是对君国的“忠义”;最值得我们敬仰和弘扬的,是世间的“正义”。
  鲁智深刺杀贺太守没有成功,自己被捉。贺太守一来自得于自己的聪明,识破了鲁智深的刺杀图谋;一来又乐于看到这个刺客被识破活捉时的狼狈。于是,他马上喝令把刺客推到厅前阶下,要亲自勘问。
  但是贺太守万没想到,他等来的,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个胖和尚不仅没有一点狼狈相,反而把他弄得非常狼狈。当贺太守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和得意,要审问对方时,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胖和尚反而反客为主,勃然大怒,对他没头没脸就是一顿痛骂:
  “你这害民贪色的直娘贼!你便敢拿倒洒家!俺死亦与史进兄弟一处死,倒不烦恼。只是洒家死了,宋公明阿哥须不与你干休!”
  杀我和史进容易,要救你自己的这条小命,难!
  本来贺太守是审判者,对方是等待死刑判决的阶下囚。不知怎么的,形势变成了鲁智深是审判者,贺太守是等待判决的阶下囚了。
  那么,这场由侠盗主持的,对官贼的审判,最后是如何判决的呢?
  身处绝境的鲁智深竟然给对方指出三条生路——敢情他是和尚,慈悲为怀:
  “俺如今说与你:天下无解不得的冤仇。”
  这是佛家果报之说,给出路,宽大为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这冤仇怎么解呢?
  他给了贺太守三条最后通牒,也是给他的生路:
  “第一,你只把史进兄弟还了洒家。”
  对贺太守而言,这是一大难事,史进是刺杀他的刺客,他怎能轻易放还?但是,还有比这更难的——
  “第二,玉娇枝也还了洒家,等洒家自带去交还王义。”
  这当然更是万万做不到。但还有更难的——
  “第三,你却连夜也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量你这等贼头鼠眼,专一欢喜妇人,也做不得民之父母!”
  从情欲到权欲,都要帮他淘汰一空,鲁智深看穿了贺太守是个一钱不值的东西,可是这个一钱不值的东西,偏偏占有了这么多东西,今天他非要把他扒得精光,让他一丝不挂,四大皆空。鲁智深还真是法师!
  如果说讨还史进,乃是出于私情;解救玉娇枝,就是出于公愤;而让贺太守交还太守职位,就是公义,就是天地正道,就是替天行道!
  最后是总结:
  “若依得此三事,便是佛眼相看;若道半个不字,不要懊悔不迭!如今你且先交俺去看看史家兄弟,却回俺话!”
  如果仅看这几句话,这哪像是被人绑缚的阶下囚说的?倒好像是鲁智深把禅仗架在贺太守的脖子上,或者高踞法官席,在对着跪在底下的贺太守训话。——他凭什么和贺太守这样说话?
  凭正义!
  我读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一直隐隐觉得有一种很熟悉的阳刚气派,有一种很熟悉的正大风格,当我读到鲁智深痛骂贺太守,看到他严辞斥责贺太守 “做不得民之父母”,“连夜也把华州太守交还朝廷”时,恍然大悟:这就是孟夫子啊!
  孟子到平陆县调研,对平陆县县长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士兵,一天三次开小差,是否开除他呢?”孔距心回答说:“不等三次我就会开除他。”孟子说:“你自己失职不止三次了吧。灾荒年月,你的百姓老弱抛尸于山沟荒野、青壮年四处逃散的,将近千人吧。”孔距心说:“这不是我一个地方官能解决得了的。”孟子说:“一个人替别人放牧牛羊,如果找不到牧场和饲料,他是把牛羊还给原主呢,还是站在那儿看着它们饿死呢?”孔距心回答说:“我知道我的罪过在哪里了。”——据说,孔距心不久就把官位交还了国君齐宣王。
  孟子回来,对齐宣王说:“王手下的地方官员,我调研了五个人。认识到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一个人。”接下来就把自己和孔距心的谈话给齐王复述了一遍。宣王听完,说:“我也明白我的罪过了。”
  孟子倒还真的警告过齐宣王:不行,就下台。他对齐宣王说:“如果有人出远门,把妻子儿女托付给自己的朋友照顾。等他回来,发现他的妻子儿女在受冻挨饿,怎么办?”齐宣王说:“绝交!”孟子说:“假若为官者不能尽责,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职!”孟子说:“假若国家没有治理好,怎么办呢?”——齐宣王左看看右瞅瞅,说:嘿,那盆花好好看啊!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是宽恕;义是约束。所以,我们看到《论语》中的孔子温良恭俭让,我们看到《孟子》中的孟子剑拔弩张杀气腾腾。这杀气,后来就弥漫出一部血雨腥风的《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