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库的民间实验
2011-12-29余芳倩
中国周刊 2011年8期
“有国家委托创办的中华骨髓库,阳光骨髓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作为一个民间团体,你们竟然敢建骨髓库,你们合法吗?”
多年来,这样的责问一直伴随阳光骨髓库的左右。
7月中旬,在北京西三环一个简陋的办公楼里,站在“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牌子前,阳光骨髓库创始人、新阳光慈善基金理事长刘正琛对这些问题报以释然的微笑。因为他身后这个官方认证的“牌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民间骨髓库,拿到官方的认证,这个民间社团费时七年。
虽然从拥有的捐献样本而言,阳光骨髓库2500例的数字和中华骨髓库的百万份数量相差太远,但刘正琛说:“我们现在有5例成功案例。移植成功的比例,阳光骨髓库比较高。”
“从经济角度而言,任何领域,垄断的必然后果是服务质量的降低和收费的提高。”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特别的骨髓库
7月18日,刘正琛接待了一个美国的慈善基金访问团。头一天中午,他就为晚上的安排发愁。“要不要安排一起吃个晚饭?如果安排,附近可以安静谈话的餐厅,怎么着人均餐费都得超过50元了。”思来想去,他决定不请,“请不起。”
平时,他们的餐费标准是不超过50元一人次。“必须要有特定的主题,平时的工作餐费,肯定是报销不了的。”
郭美美事件引得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质疑浪潮,让刘正琛对慈善的敬畏之心更甚。在新阳光慈善基金内部,推行的是香港的廉政公署那一套预防腐败的规章制度。
“比如,我们有规定不能收任何患者赠送的礼物,不论是价值20元还是2000元。”而对普通白血病患者收费,对于阳光骨髓库而言,更不可能。刘正琛给《中国周刊》记者详细讲解了每个环节患者的花费情况。“从配对成功到移植手术成功,患者需要承担2万元左右,包括:造血干细胞采集费一万元、捐献者误工和营养费5000元,保险2000元,七天的住宿和餐费2000元左右。据行业惯例,患者不能和捐赠者见面,所以这2万元由基金会用‘代收款’的方式全额转交给医院和捐赠者,我们分文不取。这和红十字会下属的中华骨髓库一样。”
“那你们的区别在哪?”
ee6fa4dd98a9f09fa48678c079de7e2080a360ae62ea62cf4232349b96ffae3b “骨髓库不保存实体,只保存数据。我们的捐赠者在检测前,有两个星期的考虑期,且要求直系家属签字。最后有大约70%的捐赠者会退出。因而我们不会浪费检测经费。”“每年我们的财务报表都要进行外部审计。说句简单的道理,我们是民间的慈善公益组织,声誉是我们的命门,只要出了一点小问题,我们都会活不下去。”刘正琛说。
的确,没有人比刘正琛更能体会阳光骨髓库今天能在阳光下行善,这一刻有多不容易。
白血病患者
2001年12月2日,这天起床后,23岁的大学生刘正琛眼底出血。住院当天,医生告诉他,白血病。
从17岁起,刘正琛就在北大学习,念到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博连读专业毕业,出国或者在国内过中产阶级的生活,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白血病就像只拦路虎,刘正琛的人生从此被逼到了另一条轨道。对于他而言,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生路,新药和骨髓移植。心急如焚的家人和他满怀希望去骨髓库查询信息。
“太令人沮丧了”,查询后他得知,中国内地唯一的骨髓库中华骨髓库没有合适他的骨髓。而且,他崩溃地发现,多年来,这里2万余份数据中,竟然只有极个别骨髓成功配对移植。
而彼时,比大陆晚起步一年的台湾骨髓库,已经有20多万名骨髓患者的资料,完成400多例骨髓移植。
在研究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跟爸爸妈妈说了几乎是天方夜谭的故事,要发起建立一个民间骨髓库,救自己也救别人。父母竟然马上投了赞成票。
就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的刘正琛爸爸,当年正在武汉挂职当副检察长。接到儿子住院的电话,他交接了所有的工作,飞回儿子身边。马上掏出5万元,作为儿子阳光骨髓计划的费用。
而又像所有困境中的家庭一样,他们没足够的钱。刘正琛的治疗方案,每年的药费相当于一辆全新的帕萨特。想了想,当了大半辈子公务员的刘爸爸决定提前退休下海,“要赚钱给我买药。”
此时,不断有人质疑刘正琛。“就连红十字会这么大的机构,花了九年都没有做好的事情,你一个患者,怎么可能做得了?”
刘正琛却自信他的优势:知识背景是数学、金融、管理,而且,他还有团队工作的经验。
不久,刘正琛在北大BBS发了一封帖子,开始了他事业的第一步:“我希望在这几年里做成这样一个民间的、廉洁的、高效的骨髓(或者造血干细胞)数据库。”
一批有同情心、责任感、使命感的人为此感召,成为阳光的第一批捐献人。阳光骨髓库前100个捐献者几乎全来自北大。
官方管家
随着捐献者越来越多,刘正琛意识到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组织来做,而不能只是依靠家庭和朋友。2002年6月,在北大的许可下,他创办了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白血病患者,筹建民间骨髓库的新闻已经上了很多报纸的版面。随着媒体的宣传,来阳光捐款和报名的人数都在增加。
募集来的钱,此刻就成了大问题。作为一个学生社团没有权利向社会公募。懂法律的朋友们给了刘正琛专业意见:找个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
恰好,中国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从报纸上看到刘正琛的报道,主动联系他,请他帮助安排一个白血病相关的演讲。
活动结束后,没费多少周折,对方就答应替阳光管钱了。阳光骨髓库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建立了“阳光计划专项基金”,由儿基会代替阳光志愿者协会保管和接受资金。
似乎,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只有刘正琛知道,平静的河道下,湍急的水流如何险象环生。“2002年底,协会对我不满,认为做得不够好。2002年,为阳光骨髓筹款的义演表面上风光,实际很辛苦,赞助商差点拿不来钱。我还因为生病,有一个月在广州,群龙无首。内部也没有协调的机制。他们认为,对协会好的办法,就是把我架空。”
创始人面临着被踢出局的危险。来做主持人吧,有电视台对他抛出绣球。
“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很多朋友这么劝他。
“想要跳楼”
刘正琛反省过自己性格的弱点。曾经差点成了光杆司令的他,“个性很着急,刚开始也没有管理经验。后来想通了,自己做一件事情都很难,凭什么要求别人短时间就做出成绩来呢?”
更大的困难在于,阳光骨髓库办下去要有经费,这些对于中华骨髓库而言,是靠彩票基金和政府拨款。但民间的骨髓库哪里筹钱?刘正琛第一次体会到当“CEO”的痛苦。有一次,眼看着本来就不多的专职员工工资发不出来了,刘正琛急得四处找钱。
义演是阳光骨髓每年声势最大的宣传和筹款活动。刘正琛的故事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来帮忙。
北大的老师也给他很多帮助。张维迎不讳言喜欢这个认真、出色的学生。他让刘正琛来到他的企业家EMBA班“讲故事”。直到2010年,企业家的资助一直是阳光骨髓库最重要的筹资来源。
内部的管理、缺钱这些困难都算是暂时的,努力都能解决。真正的风险来自于阳光骨髓库的身份问题,仅依靠一个学生社团的身份筹资、做骨髓库,社会议论像一阵阵狂风,很有可能摧毁刚钻出头的阳光骨髓库。
刘正琛不止一次感觉“快坚持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困难时段,两例骨髓配对成功的例子给他们打了强心针。2004年,一个江苏的白血病患者杨小敏偶然找到了阳光骨髓库的网站。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她把自己的资料输入在线配型的窗口中,电脑竟然显示成功。就在晓敏成功移植手术的一个月后,2005年3月,阳光接待了一位叫做陈伟的白血病患者。他竟然也在阳光骨髓库找到了配对的骨髓。
发源于北大的阳光骨髓库,声誉前所未有。然而压力也如黑云压城,让刘正琛“如履薄冰”。
2005年的一天,有朋友告诉他,有人找到卫生部,请求取缔阳光骨髓库。卫生部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婉拒。刘正琛听到,吓出了一身冷汗。
同年,北京青年报举办的“北京好人”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刘正琛收到了出席颁奖晚会邀请函。接着,一个报社的老师电话告诉他,他被评选上了,但作为评委之一的有关机构不希望他出席。
也就在同一个阶段,一些合作伙伴打来电话,因为收到了相关机构发的传真,说阳光骨髓库非法,他们不再合作了。
更夸张的是,有人不断给北大校方打电话,“举报阳光志愿者协会不合法。”2007年冬天,一个人在北大讲堂前高呼打倒北大、打倒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口号,最终被110带走。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他的主治医院北医三院接到电话,要求调看刘正琛的病历,“他是不是真的患了白血病?”
刘正琛坦言,那几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要跳楼的心都有。”
北大的领导对刘正琛说,你们还是先低调吧。“我很理解,”刘正琛说,“北大已经非常包容、保护我们了,换任何一个学校,阳光骨髓库都做不起来。”
“韬光养晦、低调成长”,成为过去几年阳光骨髓库的生长策略。“我们当时确实是在一个灰色地带游走,很害怕生存不下去。2007年之后没做过大型活动,怕刺激别人。”他说。
找到“婆家”
到了2006年,刘正琛从北大毕业,阳光骨髓的身份问题就更不能拖了。不论从骨髓库的发展还是从北大的角度,双方都希望骨髓库能独立出来。
其实从2003年到2007年,阳光骨髓库并不是没有机会“转正”。一共有三次机会,应当说,这一路,阳光骨髓库的发展得到了不少“贵人”相助。
但每次答应下来的事,还没有落实,那个领导就换了工作岗位。“换一个领导,事情就难办了。”刘正琛特别开心过三次,也特别失落过三次。
到2007年,阳光骨髓库已经做了五年,尽管过程曲折,但在白血病领域方面已经小有名气。2008年奥运会,刘正琛当选了火炬手,跟着整个中国国家团队去希腊迎接圣火。
2008年4月1日,在从希腊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人们沉浸在顺利取回圣火的喜悦之中。晚饭后,很多人拿着邮票去找同行的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签名。这正是刘正琛等待的机会。他过去了,递上了早已准备的资料,跟刘淇谈起了阳光骨髓库。
在刘淇秘书的引荐下,刘正琛和北京市社会工委联系上了。后者找给他们的,是他们最不希望的“婆婆”——北京市红十字会。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吓死了”,刘正琛说。他赶紧给刚成立的社会工委写了一个发展建议。半年后,2008年10月,在北京市社会工委的介绍下,北京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终于“收编”了他们,作为他们的注册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则落到北京市民政局的另外一个处,救灾救济处。
他高兴极了,但是想象中喜极而泣的画面并没有出现。他还有一丝隐忧,“生怕最后关头张扬出去,横生枝节。”
2009年4月21号,手握基金会的法人资格登记证,刘正琛看了又看。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可以给捐赠者开收据,可以给员工办社保了。他们过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惶恐一扫而光。除了骨髓库项目,新阳光公益基金还有针对白血病患者的资助项目,扩大了当初的服务范围。
刘正琛还记得,十年前有人问,一个没有政府背景、没有资金的病人做骨髓库数据库,是不是疯了?
很显然,他们坚持下来了。当前,在中国内地的民间公益基金中,只有壹基金可以在深圳这一个城市公募。而北京还没有一家民间公益基金被允许公募。
这,便是阳光骨髓库要挑战的下一个“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