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圣湖:最美丽的“世界名片”
2011-12-29林天宏
中国周刊 2011年8期
•一•
除了转山者,很少有人能见到冈仁波齐真正的样子。
这座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 6656 米的雪山,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型金字塔。终年积雪的峰顶,时常被白云围绕,传说中,只有真正善良与虔诚的信徒,才能见到它的真容。
这是人们公认的神山,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传说中,那是神的居住地。
多少年来,来此转山的世界各地信徒成千上万。这趟朝圣之途,是神圣而光荣、遥远而艰辛的。在只能徒步行走的年月,人们为了到冈仁波齐朝圣,有的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启程,或穿越无人区,或翻越喜马拉雅山。
许多信徒们认为,只要朝拜过冈仁波齐,其他的山就不用朝拜了。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者,可洗尽一生罪孽;转上十三圈者,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而转上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
普兰县巴嘎乡的岗萨村,海拔 4700 米,是离神山最近的村庄,藏民称其为“塔尔钦”。它是所有转山信徒和游客的必经之地。眼下,这个颇为繁荣的村子,村子里散布着数十排整齐划一、砖木结构的藏式民房,随处可见酒店与宾馆的招牌,星罗棋布的小商店,各种肤色的行人游客络绎不绝。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感受到一种活力。
转神山,一般要徒步走 3 天,全程 52 公里山路,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与休息服务设施。如今,作为旅游与转山中转地的岗萨村,已经是整个普兰县村民平均收入最高的村子。由塔尔钦牧民组织的神山牦牛运输队,也是阿里地区脱贫致富的典型。
7 月中旬的一天,岗萨村的村支书尼玛益西多吉刚刚送走一支牦牛队。为了这支 51 人的印度转山香客团队,整个岗萨村出动了 35 匹马, 20 名背夫,还有 4 头牦牛。这些服务都是明码标价的,背夫 120 元 / 天,一头牦牛是 150 元 / 天,一匹马是 100 元 / 天。这趟下来,这支牦牛队能赚到 34950 元。
这只是尼玛益西多吉接待的无数个转山团队中的一支。仅在今年上半年,牦牛队共提供劳动力 1527 人次、牦牛和马匹3055头次,总收入110 万元,参与的村民人均收入 1351 元。
塔尔钦村二组 46 岁的村民古如,祖祖辈辈住在神山脚下,是靠旅游业发家致富的代表人物。四年前花 17 万元盖起来的那栋石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至今还算得上村里最好的。
古如是村里最早投身于旅游业的村民, 十多年前就给香客赶牦牛、背行李。古如家有 15 头牦牛, 165 只羊,一匹马,都交给亲戚喂养。楼下的房屋出租给外地客商,每年能收房租费 1 万多元。 2004 年,他又买了一辆东风车往返于狮泉河至拉萨间跑运输,妻子负责上山赶牦牛。如今,这个普通藏族村民平均每月的收入四五千元。
“这在以前,是没法想象的。”古如说,“没搞旅游之前,我们连蔬菜都吃不上。”
•二•
在 20 公里外的圣湖玛旁雍错,有着另一个叫雄巴的小村子,它的村民们也正干着同样的事儿。
在蓝天白云之下,冈仁波齐峰会倒映在玛旁雍错湖中。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盛产多种侯鸟和鱼,它还是我国目前实测透明度最大的湖,湖心透明度有 14 米,被称为“万水之源”。
玛旁雍错,又称玛法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玉湖”。据说起因是 11 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错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另一部佛教经典中,又将这儿称为“世界江河之母”。
而在古老的印度经典和宗教颂辞中,与神山一样,这个湖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歌颂着,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圣湖。这里一年四季都吸引着国内外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和旅游者,他们不远万里,有的花上几年时间一步一磕头地来朝拜。来此地,必先用圣水沐浴身心,再一心一意地转湖。
湖的周长 84 公里,面积达 412 平方公里,最深处达 81.8 米,徒步绕湖一圈需要四天,磕长头的信徒得花近一个月。
除了朝圣者,玛旁雍错也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特别是许多外国游客,喜欢在湖畔搭帐篷露营,欣赏圣湖壮丽的日出日落。
雄巴村村民久美, 2007 年开了一家久美旅馆。目前有 25 张床位,是村里床位较多的一户,在久美的旅馆里,游客们能吃到她亲手烹饪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羊肉汤,还享受到温暖的炉火和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在旅游旺季,一天的收入就有上千元。
长期以来,雄巴村村民以种植青稞为主要收入来源,过着简单而闭塞的生活。但现在,整个雄巴村的家庭旅馆,床位已达到 90 张,不少人还开起了藏式茶馆、商店。预计今年,整个村子依靠提供旅游服务可增加收入 3 万元左右。
在这些高海拔的村庄里,许多像久美这样尝到甜头的村民们,都在竭尽所能地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以前,神山圣湖只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如今,还成为了村民们通向美好生活的“摇钱树”。
“我们要让更多的农牧民吃上‘旅游饭’、吃好‘旅游饭’。”巴嘎乡党委书记达瓦次仁说,“我们要将神山圣湖打造成一张最美丽的‘世界名片’。”
(本刊见习记者聂若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