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2011-12-29姜新旺

中外企业家 2011年4期

   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引导自主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科技政策是各国科技政策相关主体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的张明龙教授的专著《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以国家为区域单元,采用规范分析与特色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与跨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取国内外有关学术成果,依据先国际后国内的顺序,深入探索超级大国、主要工业国和新兴工业国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的措施及成效,进而着重研究我国如何运用科技信用管理,怎样通过建设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注重理论观点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对策建议的前瞻性和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是国内自主创新研究的一大突破与创新。
  
  一、研究视角的突破性与创新性
  
  对自主创新的研究,始于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最早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中。真正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涉及到的实质性的自主创新研究源自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对技术创新道路的选择。在对自主创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国外学者在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策略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日益重视对自主创新问题的研究,探索如何促进自主创新活动的论著不断增多。有的学者认识到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密切,提出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园区;有的学者对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了探索,提出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摆脱环境制约因素、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措施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有的学者研究了政策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提出通过完善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尽管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论著很多,泛泛议论运用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活动发展的文章也不少,但是却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着力研究如何通过完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该书以国家为区域单元,采用规范分析与特色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与跨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取国内外有关学术成果,深入研究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
  
  二、研究内容的前沿性与丰富性
  
  《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密切跟踪世界前沿创新成果,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科技信息,为遴选研究开发项目和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书第一部分探讨了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区域政策支持体系的国际经验。作者认为超级大国美国主要通过政策法规、专利制度和财政预算,鼓励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主要工业国的日本政府注重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大,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强;德国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英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专门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和政策。同时英国通过颁布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和《英国10年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计划》等,不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法国重视运用法规和计划促进创新活动;意大利从建立创新政策支撑机制入手,在充分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促进靠后的创新指标迅速前移,力求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加拿大1996年就制定了第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2006年围绕人才、研究和资本三个方面,提出11条一揽子建议;俄罗斯通过系统制定国家创新政策来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同时把建立完整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政策的根本目标。新兴工业国也有其特点:瑞典通过制定《研究政策法案》等,健全创新政策及其管理体系,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韩国先是鼓励技术的引进和仿制,继而转向鼓励消化吸收后的改进提高和技术再创新,最后及时调整科技发展政策和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比重,全面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新加坡运用政策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借助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园,为科技创新构筑一个牢固的堡垒,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水平,鼓励和促进它们的创新活动;以色列通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宏观管理机制,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发机构,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计划体系,构建全方位促进研发活动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颁布教育法规,夯实育人基础,大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校体系,促使国家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该书还总结梳理了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已有成效,主要表现在:推进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三、研究体系的系统性与有机性
  
  政府、市场与法律是引导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三驾马车,三者各有长短。政府的引导作用,对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可是,政府的引导作用,脱离不了市场的基础性调节。同时,在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的同时,以法律的形式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对区域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将政府、市场与法律有机结合,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如何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
  《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在分析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做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政府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先进经验,构造我国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美日欧及新兴发达国家的实践说明,政府在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适宜的政策,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政府鼓励自主创新,更要加强产品的市场化引导,强调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因为只有市场认可,创新才有持续的动力。要以市场为纽带,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企业间的合作,合理配置资源,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创新。《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选择台州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典型调研,发现台州运用区域政策促进创新活动的基本经验是:政府的引导政策与民间的创新努力形成合力,创建了一个卓有成效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该体系以市场调节为主,促进了民间创新活动,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日益纷繁复杂,社会公共需求大量增加,政府职能也相应地急剧扩展,行政权力日益膨胀。而同时立法由于其自身滞后性的局限,比起行政手段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因而通过具体的规范对行政的控制也表现出相对的无力。有较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影响很大,政策的调整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避免政府失灵,避免因为政府换届和政策的断续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就非常重要,这就必须强调法律法规在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对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作了重点表述,凸显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对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该书强调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最重要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受到科技界、企业界的重视,也成为发达国家用作国际竞争的工具,使国家间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演变成技术垄断性的竞争,知识产权成为当代科技竞争的焦点。
  
  
  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作为从事创造知识活动的每一种研究工作,为保证其产生的知识的准确性,都必须保证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的研究团队在扎实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辅之以充分的交流研究。
  扎实的文献研究。《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的主要成果。课题组在承担了课题研究任务后,马上就文献收集召开分工会议。有的着重搜集文献资料和典型案例,并将相关内容整理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有的主要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代表性观点,比较中外研究方法的异同,从中提炼出可资借鉴的内容;有的负责收集区域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形成综述性参考材料,提出对策性建议。
  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先后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西安、兰州、昆明、太原,以及浙江省各地的有关科研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进行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调查。同时走访了十多个较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还在台州考察了吉利汽车、钱江摩托车、海正制药、华海制药、仙琚制药、星星冷柜、苏泊尔炊具、飞跃缝纫机、中捷缝纫机、宝石缝纫机、杰克缝纫机、伟星管业、银轮机械、双环齿轮、三门变压器等科技创新业绩显著的企业。
  充分的交流研究。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参加成果交流会或学术研讨会、征询专家意见。还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布法罗大学,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丹麦奥本罗国际商学院等国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坚持与国外学术界保持联系。
  总之,课题组注重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细加考辨,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选出典型材料,高度概括,精心提炼,形成该书的核心内容和思维脉络,为该书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策的前瞻性和措施的可操作性
  
  《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强调对策建议的前瞻性和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该书尽力借鉴世界各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国内建设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的已有成效。同时通过系统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诸多政策,通过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政策在功能、效益、时差、交替和主辅等方面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对策建议,形成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一书对我国推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策体系建设提出了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建议措施:进一步加强科技信用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加强科研信用制度的政策体系建议、加强科技信用管理的政策体系建设、优化科技信用环境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运用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促进基础研究;运用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攻克前沿技术;运用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突破重大关键技术;运用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进一步健全商标保护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专利保护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著作权保护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建设。作者认为,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我国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并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充实相关法规,调整相关政策。今后,要继续运用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发明创造的应用开发。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