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2011-12-29黄志坚吴健辉

中外企业家 2011年4期


  通过对国内学者运用经济学模型和统计调查等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述,总结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其内涵从企业要依照所有者或股东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即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旧理念上来看,是指旧理念发展“企业公民说”、“社会契约理论”、“相关利益人说”、“慈善投资理论”等一系列新理念。新理念要求企业的行为既要合乎法人道德——对股东负责,还要对雇员、社区、政府负责,要尽到一个法人公民的社会责任等。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全球协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个方面(杨玲丽,2007)。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其绩效与承担社会责任究竟有什么相互关系呢?下面通过综述国内学者的实证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视角
  崔秀梅(2009)从资源价值论和合法性理论的视角,以我国深市和沪市2008年的34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质量不高;(2)资产规模、媒体曝光度与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显著正相关,规模大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很重视媒体对企业的评价;(3)上市公司并没有将顾客满意纳入企业的战略考虑因素中。
  沈洪涛(2007)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选取了1999年到2004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1)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2)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3)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4)在不同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水平不同,上交所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水平在总体上要高于深交所的。
  
  二、公司治理的视角
  王建琼(2009)以深、沪两市制造业2005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公司治理和企业经济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还不显著,在公司治理的变量中,是否国有控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影响;在企业经济绩效的变量中,资产规模和每股收益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独立董事比例正相关,与资产规模负相关,与是否两权分离、净资产收益率无明显相关性;国有控股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较差;每股收益与政府所得贡献率正相关,而与供应商所得贡献率负相关。总体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还是个新兴概念,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对企业社会贡献信息反应不灵敏,这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我国进行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强。
  
  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宋建波(2009)选取63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针对专家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应用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四个层级的评价体系。研究结论表明:投资者、员工和客户是企业的首要利益相关者。而目前对政府和环境的责任较弱,企业应重视并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实现相关者利益的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总体水平不高且差异较大;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和披露,不但能够让上市公司清楚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而且也能了解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同时政府和公众也可以依此进行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多方力量共同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魏农建(2009)基于上海牛乳行业的实证,从消费者的感知和评价着手,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满意影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五个结构变量,强调了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三个维度,经过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在上海牛乳行业,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顾客的责任三个维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评价,但是重要性各不相同;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满意及顾客忠诚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通过影响企业声誉和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有显著的间接影响且十分可观,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满意之间的联系搭建了新的通道。
  李惠(2009)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基于利益相关者需要履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SCSR)的框架,剖析了员工、消费者、投资者、社区、供应商以及环境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与SCSR的关系、调节因素以及SCSR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市公司在管理SCSR时应当遵循均衡性、透明性、稳定性及反应性原则;指出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加可能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去考虑开展SCSR活动,而向组织购买者销售产品的上市公司则更加可能将员工、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列在首要位置;生产非耐用性的体验型商品的上市公司可能首先考虑根据员工的需要来开展SCSR活动,而生产耐用的体验型商品或提供体验型、信任型服务的上市公司则会优先考虑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开展SCSR活动。
  姚海鑫(2007)以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即企业可以通过传递信号履行社会责任,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四、公司绩效研究的视角
  杨自业(2009)在综合比较各种社会绩效计量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