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分配制度不公的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
2011-12-29李博文
中外企业家 2011年4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祖国的日益昌盛,使得每个中国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且愈益严重,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就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与寻找,对社会产生的恶劣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建立和完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提供参考。
一、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社会不良影响
(一)征地引发民众不满
最近因为农村征地发生了几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为了阻止政府部门强拆、强占土地而自焚,有人为了报复强行征地把市长的车子掀翻。现在政府要把农民唯一的土地征走他们将以什么为生?有人说去做农民工,但是有现实例子为证,很多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他们没有住房,没有户口,没有福利保障。有些领导认为征地是扩大城市化的需要,其实卖地是一些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为了追求高财政收入,将土地收走后以高价卖给房地产开发商,而房地产开发商将房价定得很高,再将房子卖给消费者,最终承担这一切的仍然是广大的普通群众。
(二)蚁族的时代来临
在这儿不得不又提及一个跟大学生切身相关的话题——“蚁族”。他们是大学生,拥有着高等学历,却在大城市从事着卑微且薪酬很低的工作,大城市里的房价很高,买不起房子他们就只能租廉价公寓房子,而扎堆聚集直接导致一个新的名词出现——“蚁族”。当被问及是否仇视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时,绝大多数的蚁族表示,不嫉妒、不仇视,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最终会摆脱现在的困难境地。但是反过来看一下,这些蚁族超过90%都来自农民和普通工人家庭。高官的孩子会有成为蚁族的可能性吗?还是因为不公平。
(三)国有企业的高福利
国有企业是人民赋予它使用公共财产的权利,但是某些国有企业却将人民赋予的权利所产生的利润用于自己企业内部分配。一般国有企业内部福利十分丰厚,应该将这些国有企业所取得的利润中的一部分上缴国家,而这个上缴的比例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如果过低就会发生前面所说的国有企业将国家人民赋予的权利据为私有,内部分配。但如果过高就会扼杀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会直接导致效益的低下,对国家而言是种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利润应该将其中的30%~50%上缴国库,用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在能够满足国有企业自己员工的同时也能适当地让人民享受到这些高利润、高垄断企业所创造的收益。
(四)灰色收入成为致富高招
其实中国人民并不仇富,对于那些靠自己辛辛苦苦,一点一滴积攒起来而发家致富的人,大多数人都会以钦佩尊敬的目光看待他们,因为他们所有的成果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辛苦得来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仇富事件发生呢?这是因为某些人利用自己所处的职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也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究根结底,这些人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他们应该是人民的仆人,而他们错把自己当做人民的主人。
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这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大,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由于工农业的收入产出不同,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偏低,加之我国农业的负担太重,投入严重不足,生产水平低下,造成我国农民的收入一直很低,同时三农问题又加重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而分析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是:
1.内需拉动型黄金增长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三要素(劳动力、土地、资金)留在农村,就地转化为工业,农村收入增加快于城市,乡以下消费占总消费的80%以上——内需拉动型黄金增长。
2.农村三要素流出农村
20世纪90年代,三要素流出农村,1992年开始民工潮,从4 000万到1.2亿;从1996到2005年,农村失去土地2亿亩,而这些土地资本化收益转到城市;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执行只存不贷或少贷的政策,导致农村资金奇缺,高利贷盛行。这种劳动力、土地和资金三要素远离农村,是三农问题恶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3.农村公共品投入严重不足
1994年分税制改革,大幅度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地方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而农业税收入是农村财政的主要收入,由于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完善,地方财政出现缺口,导致农村公共品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和预算外收入以及非预算收入——“乱收费”迅速增长,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杜绝了乱收费,降低了农业税标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农村公共品投入不足,而农村公共品投入的严重不足也是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城乡收入之间的不公平(吴敬琏,2010)。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是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稍快,城乡居民收入出现差距并且在继续扩大(见下图)。
(二)贫富差距具有代代相传的属性
代代相传,穷者亦穷,富者继富。富人家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和高质量的生活,或者有家里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穷人家的孩子甚至会由于生活所迫放弃学业去打工,这将导致贫富之间的差距在代代之间差距拉得更大。
(三)城市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
各城市、各地区之间,由于资源的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的起点不同,国家的政策扶植力度不同,从而增大了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地区间的贫富不均。
(四)二次分配力度不够,税收制度处于低水平
由于我国税收制度不健全,税收标准的不规范,税收惩处制度存在可以寻找的漏洞,税收法规的不完善,导致逃税漏税的现象发生,使得税收这种调整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得不到彻底的发挥和利用。
三、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严厉打击寻租行为
在保障法制完善的同时,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同时赋予一切人民拥有监督、参与管理的权利,对于上访的群众要做好保密和保护的工作,避免一些人遭到被举报人的打击报复。严厉打击一切滥用职权获取灰色收入的行为。管理部门的人员以及公务员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廉洁自律,全心全意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办实事。真正让整个社会吹起廉政的清风,保证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这些不是几句话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
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针对特定人群有特定的意义,但是其本质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对于城市中的困难人群,应该给予适当的社会补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组织指导他们参加一些技能培训,进而增强生存能力,同时也应该避免他们过度依赖社会补助。对于农村中的人群,应当根据当年农作物收成价格等各方面的情况增减补助。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在给予生活补助的同时指导技能培训,避免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国家也应该增加宏观调控功能,努力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努力完善税收制度
针对特定人群该免除的税费就应该免除,杜绝乱收现象。而对于高收入人群应提高征收比例,用于对社会低收入困难人群的收入转移支付,缩小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同时要完善税收制度,避免一切偷税、漏税行为。
(四)提高国有垄断企业巨额利润上缴比例
在前面已经说过,国有垄断企业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创造的巨额利润供企业内部人员分享,所以才造成了国有垄断企业内部高福利、高收入,人们争先恐后想进入其中的扭曲的社会现象。对此,国家应该提高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上缴比例,用于社会二次分配,但是这个比例应该适当,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能够满足国有企业自己员工的同时也能适当地让全体人民享受到这些高利润、高垄断企业所创造的收益。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