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三亚引吭高歌 浪漫天涯笑迎宾朋

2011-12-29亚龙湾

中外企业家 2011年4期

  三亚的四月天,绿更翠,花更艳,海更绿,云更白,天更蓝。习习海风穿过椰林,给三亚湾路两侧的三角梅、柳桃、芭蕉树、英雄树……那数不清,看不够的美抖尽精神。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举行,胡锦涛主席主持了此次会晤。应胡锦涛主席邀请,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与会。会晤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本次峰会通过了成果文件《三亚宣言》及行动计划,对金砖国家未来合作作出了规划。
  宣言共32项内容,议题涵盖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经济贸易领域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大宗商品金融市场监管、粮食安全、核能安全利用国际合作等方面,阐明了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
  在宣言的第2项内容中,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首先对南非加入金砖国家表示欢迎,并“期待与南非在这一论坛内加强对话和合作”。
  对于金砖国家,宣言的表述为“致力于和平、安全、发展、合作的宏伟目标和强烈的共同意愿使我们拥有近30亿人口的5个国家从不同的大洲走到一起”,“金砖国家着眼于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提及金砖国家未来合作的原则,宣言指出,金砖国家将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同时重申这种合作是“包容性的、非对抗性的”。
  而关于此次金砖三亚峰会,宣言指出,“我们以‘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为主题,就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这种金砖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广泛共识”,在宣言中有较多的体现。
  首先,在金砖国家积极推动当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宣言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缺陷和不足。金砖国家支持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稳定、可靠、基础广泛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欢迎对包括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的组成问题进行讨论,呼吁更多地关注当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跨境资本大进大出风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革,加强各国政策协调与监管合作等。
  其次,对于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等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所面临的新风险。宣言表示,支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加强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话,稳定供需关系;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国际社会要相应加强对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宣言还指出,金砖国家愿就粮食安全问题开展更紧密合作。
  另外,有关联合国改革、当前西亚北非局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问题,金砖国家在宣言中也表明了其立场。五国在宣言中还对日本遭受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日本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并表示“将继续对日本克服灾害后果切实给予支持”。
  与此同时,与宣言共同发布的还有三项行动计划。一是巩固已开展的合作项目,共14项;二是新合作项目,包括2011年在中国举行卫生部长会议等4项;行动计划三为新建议,如探讨在绿色经济领域合作的可能性等。
  
  金砖国家举行经贸部长会议 传递强烈合作意愿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召开前夕,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13日在三亚举行了金砖国家首次经贸部长会议,讨论如何深化五国经贸合作,向外界传递强烈合作意愿。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印度商工部部长夏尔马、南非贸工部部长戴维斯、巴西外交部副部长卡内罗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福米乔夫参加会议。五国部长就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各国宏观政策、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框架下如何深化五国经贸合作以及五国如何在多边合作中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深入交换了意见。
  五国部长一致认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在持续,但复苏进程很不平衡,风险仍然较多。特别是近期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海啸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虽然五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发达经济体危机应对政策的影响,仍面临包括通胀压力、资产泡沫等经济过热问题的挑战。为此,部长们呼吁,世界各国应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确保世界经济复苏,并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
  部长们还一致同意,通过扩大相互间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加强合作,并承诺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为此,部长们同意建立联络组,在认真分析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现状、科学研判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机制框架和具体措施,以扩大金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这项重要共识标志着,金砖五国深化经贸合作在机制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部长们还重申支持俄罗斯在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认为五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谈判、发展合作等多边合作领域中的沟通与协调,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陈德铭在会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面对金融危机,五国表现出色,成为全球复苏的“起搏器”,其中的关键就是五国在危机中加强了彼此间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共克时艰。他认为,后危机时期,五国仍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更需密切协调,充分发挥在资本、资源、市场、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性,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夏尔马认为,五国需要在农业、粮食安全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协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他指出,五国应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治理机构的改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戴维斯说,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南非非常荣幸参加金砖国家首次经贸部长会议。目前,南非已与其他四国建立了良好而深入的合作关系。2006年至2010年,南非对其他四国的出口增长4倍,进口增长1倍。他表示,希望金砖国家的合作能够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卡内罗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仍比较脆弱,五国不但应加强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的合作,而且在二十国集团和世贸组织框架内的协作也尤为重要。卡内罗还高度评价巴中经贸合作,指出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福米乔夫对其他四国重申支持俄罗斯在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示感谢,希望与四国一起进一步拓宽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领域。
  
  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新兴市场国家合作与世界经济发展”
  4月13日下午,2011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来自金砖国家政界、工商界近500位代表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海南省副省长李国梁、南非贸工部长罗博·戴维斯、俄罗斯经济贸易发展部副部长冯莫切夫分别致辞。
  2011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由中国贸促会主办,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也是金砖五国首次联合举办的工商论坛,主要就金砖国家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展开交流,同时探讨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机遇与渠道。
  厉无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金砖五国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如今各国之间的合作已由财政、农业、金融贸易等领域向工商、环保、能源等领域不断扩展深入,有了更实质性的内涵,金砖国家的合作是南南合作的组成部分,是南北合作的桥梁。在如今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的环境下,必须加强合作,在求同存异中完善均衡性,才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于平在致辞中说,作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金砖国家工商界应把握机遇,加大经济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增强合作实效,创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他希望论坛能够在金砖国家工商界建立对话磋商机制,并成为向金砖国家领导人反映工商界立场和建议的有效平台。
  李国梁介绍了海南省经贸形势及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规划。罗博·戴维斯、冯莫切夫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推动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表示愿意与五国工商界携手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与繁荣。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围绕“新兴市场国家合作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与会代表将就金砖国家崛起与世界经济复苏、能源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消费市场的潜力与商机、经贸合作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等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争取达到广泛共识。
  作为“金砖国家”工商论坛的主办机构,中国贸促会精心设计会议议程,力争为本届盛会增加更多实际价值。论坛闭幕签署了《成立金砖国家工商联络机制谅解备忘录》,牵头搭建金砖国家工商界有效交流与务实合作的平台,并发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共同声明》,向世界宣告金砖国家工商界的共识和诉求。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人口近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3%,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是新兴经济体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从2001—2010年,五国之间贸易年均增长28%。2010年,五国之间的贸易额达2 300亿美元。可以预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砖国家将继续为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和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近年来,金砖国家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分别成为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巴西和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俄罗斯的第六大出口市场。
  
  金砖国家背景介绍:
  金砖国家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将它们的英文起首字母组合起来为BRICS,因其发音类似英文“砖块”一词,故得名“金砖国家”。
   2009年6月16日,金砖国家(此时南非尚未加入)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首次举行会晤并提出举行工商论坛的建议。2010年4月14日,巴西主办了首届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为配合中国政府今年4月14日在海南三亚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活动,受外交部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负责主办2011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工商论坛作为第三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配套活动,与领导人会晤背靠背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中国:国际舆论认为,在金砖国家中,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中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内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美国高盛研究报告称,只需保持当前发展态势,中国经济规模将先后在2016年超过日本,在2041年超过美国。
  
  巴西:巴西是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拉美地区的1/3强。巴西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2008年增长5.1%,国内生产总值达1.23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 485美元,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大国之一。
  
  俄罗斯: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解体,12月25日,俄罗斯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由于最近几年油价居高不下,俄外汇和黄金储备已跃升到世界第三。其外交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印度:印度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奇迹的象征,自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6%左右。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在保持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合作,吸收资金和技术。有报告称,到2020年,印度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