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灭亡
2011-12-29虞曾丽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1年7期
话题作文是考场作文的主打项目之一,从所给的话题来看,其中有单向型的,也有关系型的。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成人与成才”等。
关系型议论文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以往单向型的话题作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关系型的议论文呢?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生的脚板像不断上窜的身体一样“疯长”,到哪里去给他找一双合脚的鞋呢?他的父母几乎转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总是失望而归,这个小巨人饱尝“穿小鞋”的滋味。后来父母花了很大的代价请人从国外带回来一双名牌球鞋,小巨人如获至宝,倍加珍惜。时间长了,这双鞋被穿得又破又烂,他也一直舍不得丢弃,因为他尝到了“穿一双合脚的鞋行路”的甜味。
请以“穿鞋与行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立文意,自拟文题。
[导写]
首先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从话题材料看,其中包含着一组对比——饱尝“穿小鞋”的滋味和尝到了“穿一双合脚的鞋行路”的甜味,也就是说,“鞋子”是否合脚,对“行路”顺畅与否影响很大。由此我们知道:鞋子是行路的工具,有了舒适的鞋子,路才会走得更加平稳顺利。最后可以总结,穿鞋是行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穿鞋和行路的关系是条件关系。由此可以这样立意:穿一双“合脚鞋”能使我们更快迈向目的地。
再例如,“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个命题就是条件关系,可以这样立意:只有人文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常见的关系类型还有以下:
对立统一关系,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白满,更不能自负”。
并列共存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成人与成才”,“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而我们在审题写作的时候却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只顾一方,忽略他方。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我们在审题写作的时候往往只注意了“鞋”的大小而忽视了它与“行路”的关系。
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空洞无物。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穿鞋”与“行路”中,当然要突出“穿鞋”一方,重点写穿什么样的鞋,突出合脚鞋的重要性,点明合脚鞋对行路的影响就行。
然后是深化立意。
这是篇有着深刻寓意的材料,光停留在表面的鞋和路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还要拓展联想,将这种关系推广到生活更宽更深的层面。
我们可以从条件联想到结果:人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途径、岗位、处世策略、成长环境以及其他各种条件,他的发展才能顺利,事业才能取得成功;一个单位企业或者国家有了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才可能走出独特成功的道路。
也可以反过来想:要想走好路就一定要穿好鞋。可以针对社会上鞋不合脚的情况来呼吁,例如:从教育的角度,可以谈学生渴望因材施教,需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择业的角度,可以谈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职业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
编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