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鸟儿的幸福
2011-12-29高璨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1年10期
初夏的每个清晨,即使下雨的时候,都可以听见麻雀快乐的鸣唱,唱歌的麻雀们是成群结队的。或许在树多的地方还可以看见其他鸟类,但在树少的地方,我只看见了麻雀。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快乐,从电线的这一端飞到那一端;从这户人家的空调上飞到那户人家的空调上。不需要绿树成荫,只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就可以欢歌!——成群结队的。
早晨听到这样愉悦的呜叫,心情也明媚起来。这些麻雀是怎样期待黎明的?在黎明到来之后才会调动最大的欢悦歌唱,他们那些最大的欢悦又来自哪里?
什么地方看不见麻雀,我走在路上,如果路旁有小吃店,就会有麻雀与我一起蹦瓞在这条路上。菜市场其实也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面包店门口是最美味的地方。
他们是那样专注于寻觅食物,放松了警惕(我也庆幸在这样的路上并没有许多对麻雀们不利的因素),以至于我的经过,即使近在他们脚边,他们都不会躲闪。虽然我明白自己的脚步和动作有多么小心翼翼,但他们安然的姿态还是让我感到温馨。
我不喜欢人就像某种野兽或具有破坏性的车辆,开到哪里四周的动物和鸟儿都会躲闪。逃避人类成了一些动物的本性,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路过不会惊扰他们。
麻雀是向往自由的乌儿,他们不适合笼养,也没有观赏性乌儿美丽的羽毛。但比起那些笼中的鸟儿,他们对自由的渴望更有力量,虽然这种力量会使他们选择死亡,天性是不可选择的。我一直都认为,那些会飞的乌儿离天空越远,就离最初的自己越远,一些鸟类待在笼子里,悠闲的时候就唱几句,有充足的食物和水,现在的养鸟人对它们也不薄,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如果忘记追求自由的翅膀就可以很幸福。
我却一直都不希望这种幸福成为那些乌儿的天性,这总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他们如果可以欣然接受来自人类的这种“爱怜”,就不会反抗,不会生活得痛苦。但这是愧对本性的,也不是生命原本要完成的价值,在天空翱翔的感觉,预留着空白。
麻雀不易被驯服,他们很顽强、很倔犟,所以他们的幸福感也很牢靠。
在人类的寓言与思想中,麻雀的卑微不言而喻,他们没有伟大的理想,也不会长距离飞行,他们不聪明,甚至一点也不美丽,被当做一种低级的形式,一直需要某种转变……
这是人类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模式,麻雀们当然不屑于也不可能与之产生共鸣。与动物们谈什么理想?所有的理想不都是他们的本性吗,天性又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麻雀们可以如此自由且和谐地生活在人类这“不自由”的城市里,只需要可以落脚的地方。充盈的幸福感还有无边无际的自由,他们还奢求什么,贪欲只是人类的名词。
在人类的城市中动物们还可以打造出什么境界,就算蚂蚁可以筑建伟大的地下宫殿,那鸟儿们又可以创造出什么功绩?人们为什么不认可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动物们。
因为太狭隘的思维模式,人类的骄傲使他们大多只能够感觉到显而易见的幸福。这对于麻雀们并没有什么损失,他们依旧可以快乐地飞翔在低空中或在路上蹦跳,时而忙碌,时而悠闲,与太阳同起同睡,如果人类非要拿动物们和自己的世界相提并论,我是否可以问一句:有多少人能达到麻雀这样的自在呢?
而令我感到庆幸的是,他们每天清晨将最本真、最无忧无虑的歌唱给可以懂的人,比如说,我。我是怎样欣喜地接受了另一份属于鸟儿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