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显智慧
2011-12-29时同楼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1年8期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或幽默性很强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漫画的视角对政治观念、社会问题、人文现象等做哲理的思考,可以把握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漫画是历史学习的好帮手,通过漫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中考历史漫画类试题活泼、亲切,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具有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的特点,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在2011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漫画类选择题大量出现。漫画类选择题中的漫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来自教材,一般来说,这类漫画在中考试题中使用极少,难度不大;二是来自教材之外,一般来说,这类漫画在中考试题中使用较多。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这两类漫画类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一、来自教材的漫画类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中的漫画直接来自教材,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1:(2011年天津卷)右面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国是 ()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日本
C.苏联和美国
D.德国和法国
分析:本题利用课本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漫画,考查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
二、来自教材之外的漫画类选择题
来自教材之外的漫画入题,给考生以新鲜感、亲切感,增添考生答题的乐趣,可以生动活泼地考查历史知识。这样设题,既减少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又为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2:(2011年乐山卷)右图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你认为该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两极格局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例3:(2011年重庆卷)右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941年B.1942年
C.1943年D.1944年
分析:上述两例实际考查了历史时间,但命题者没有采用常规的考查方式,而是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要正确答题,我们要先读漫画,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利用有效信息分析历史事件,得出正确答案。这样设题,生动活泼,给考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重学习过程的理念。
例4:(2011年聊城卷)某同学利用下页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例5:(2011年淮安卷)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右侧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析:上述两例从认知的角度看,可以叫做“完全历史类漫画题”,也就是说历史知识已经充分融入漫画之中,读懂漫画的过程就是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这类试题难度较大,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解题方法
在解答漫画类选择题时,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注意漫画标题,看清漫画主体、背景及其中体现的关系。第二,揣摩细节以及文字信息。第三,不可添枝加叶,不可主观想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