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口迁徙与城市化”设题

2011-12-29王受吉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2期

  英国·雷文斯坦(E.Ravenstien)在其《人口迁移之规律》中指出:“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过多的人为的行政干预。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走的是一条人为或主观控制城市化进程的曲折道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我国采取了一种“以行政手段干预人口流动”的人为控制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时而我们超高速地发展城市化,时而又力图抑制城市化的发展。例如,“一五”时期和三年“大跃进”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就非常惊人,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0.6%迅速增长到15.39%;1958年到1960年城镇化率更是从16.25%“爆发式”地增长到19.75%。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61—1965年又大量精简城市人口,使城市化率大幅度下降到1965年的17.74%。“文革”时期,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使城市化率进一步地从“文革”初期的17.86%下降到“文革”末期的17.34%。政策的频繁变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许成安、戴枫《城市化本质及路径选择》
  材料三 推拉能够充分发挥效力的前提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回顾我国农村改革,其核心是市场放开。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开始突破传统集体管理体制的束缚,与此同时,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为适应此种状况,1984年中共中央文件提出农村工业可适当集中于集镇,并进行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试点。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从实践上看,也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民工潮出现了骤然激增的现象。但这时候的户籍政策仅仅是允许农民在小的“集镇”定居,并不允许农民在各级城市里正式定居。20世纪90年代以后,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多元化倾向,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户籍改革的基本导向仍然是:放开小城镇户籍,对大中城市特别是北京等特大城市采取严格控制政策。新世纪头两年,各地户籍改革变得异常活跃,已有石家庄等城市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常住户口的准入条件,有的甚至取消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分割。但是,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中,户籍仍然是主要的制度屏障。此外,由于心理上的惯性作用,户籍仍然有巨大的心理限制效应。
   ——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1)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不同地区大规模移民的主要推力。
  (2)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和对迁出地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国城市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户籍制度变化的阶段特征。
  (5)根据图2,结合经济常识,指出造成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拉力。
  (6)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政治常识,分析阻碍中国人口流动和移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①中国、印度: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②欧洲: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等。③非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2)①目的:务工、经商等。②影响: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3)①1961—1965年,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城市化率大幅度下降。②“文革”时期,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城市化率进一步下降。
  (4)①20世纪80年代允许农民在小“集镇”定居,不允许农民在各级城市里正式定居。②20世纪90年代后期,放开小城镇户籍,对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采取严格控制政策。③新世纪头两年,各地户籍改革变得异常活跃;在全国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中,户籍仍然是主要的制度屏障。
  (5)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就业机会多,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户籍政策放宽等。
  (6)过多的人为的行政干预,计划经济体制,人为控制城市化发展,政策的频繁变化,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分割,户籍改革进展缓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