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2011-12-29徐利霞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2期
一、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一)知识网络构建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学术思想辉煌灿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程朱陆王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形成宋明理学和心学,极大深化了传统儒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滋长,进步思想家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使儒学在嬗变中获得新生。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并长期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不仅推动了古代中国的文明进程,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国古代的文学,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戏剧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中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地主阶级改革派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实现君主立宪制,他们发起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以唤醒国民意识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的探索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江泽民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变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核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二)归纳整合
1.道、儒、法、墨家思想比较。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3.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但受到社会冷落。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家学说,逐渐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秦始皇主张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残酷打击。
(4)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汉武帝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深受统治阶级青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宋明时期,经程朱陆王等人吸收佛道等思想,使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儒学逐渐深入民众内心,并逐渐束缚人民的思想。
(6)明清之际,出现了对儒学的批判与反思,儒学在新的形势下获得发展。
4.资产阶级激进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5.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
(1)思想精髓。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
(2)共同点。都强调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三)难点解析
1.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认识。
(1)积极性:“仁”的思想具有和谐意识,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其政治改良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2)消极性:主张的“仁”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仁爱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主张的“礼”实际是恢复宗法制下的分封制,是保守的。
2.对董仲舒思想的正确认识。
(1)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2)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有神学倾向。
(3)影响: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儒学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导致西汉神学迷信的泛滥;长期束缚人民思想,不利于科技发展。
3.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思想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重视和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3)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4.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综合认识。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其精华有: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的人格追求;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道德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人为本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中庸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本思想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3)消极影响: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建的民族人格的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和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
5.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6.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个阶级和阶层对文化的不同要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如现实感强烈的《诗经》,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楚辞及风格各异的诸子散文;两汉时期,世家大族形成,致使带有浓郁贵族气息的文学形式——赋盛极一时;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的制度,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队伍扩大,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此外,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词因能更充分地抒发感情而被广为传颂;明清时期,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从而使既能深刻表达社会政治理想、又能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7.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
(1)把西方的有关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融合。
(2)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相结合。
(3)政治改革和挽救危亡相结合。
8.对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认识。
(1)特点:与挽救危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紧密联系;敢于面向世界;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对当时阻碍中国进步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2)局限性:没有与工农群众斗争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
9.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认识。
(1)基本特征:科技发展迅速,成就世界瞩目,尖端科技成就非凡。
(2)发展原因: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家辛勤耕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影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0.全面认识“双百”方针。
(1)含义:“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辩论。
(2)基本精神: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
(3)目的:为人民服务。
(4)评价:调动了科学家和艺术家们的积极性,科学和艺术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后来一度没有贯彻下去,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5)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11.“文革”后教育发展的启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世界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
(一)知识网络构建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精神发源于古代希腊,在那里,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类自身,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在漫长的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制。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人文主义在西方重新崛起。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宗教改革对宗教神学的否定,启蒙运动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美好蓝图的描绘,极大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2.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思想启蒙推动了科技发展。文艺复兴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伽利略的实验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构成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轨迹。达尔文的进化论则是近代生物学兴起的标志。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人力时代”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
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变迁。19世纪以来,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注重内心感受的浪漫主义、揭露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和展示内心困惑的现代主义构成世界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脉络。一些反映民族特色的文艺增添了世界文艺宝库的内涵。同时,影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文艺的发展,也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归纳整合
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同: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
(2)异: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道德对人的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
2.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同:都重视研究人和人类社会,重视人的道德建设。
(2)异: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政治主张也有极大的差异。孔子主张实行等级制的奴隶制度;苏格拉底主张实行民主的奴隶制度,反对过激民主政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1)实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不过前者主要反封建神学,后者主要反封建君主专制。
(2)兴起背景: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不过前者出现于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后者兴起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核心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王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4)历史地位: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过文艺复兴对人们的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及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和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5.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1)同:①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导致两大直接对立阶级的形成;第二次导致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三次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结构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受到多国政府的重视。
(2)异: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生产经验的积累,发明成果绝大部分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两次的主导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几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开始于英国,之后慢慢传播到其他国家;后两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④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革命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
6.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比较。
7.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三)难点解析
1.智者学派思想的主要特点。
(1)专业性。智者学派多是知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专业教师。
(2)狡辩性。智者常用各式各样的狡辩语言和方法阐释其观点。
(3)进步性。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2.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1)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2)批判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3)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
(4)提出和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国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5)重视科学实践,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6)在文学艺术上主张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欣赏新的文学艺术和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3.启蒙思想的主要特征。
(1)从批判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领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3)从批判方式看,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
(4)从历史作用看,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做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4.达尔文进化论的重大影响。
进化论思想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造人类的神话。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它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仁人志士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蒸汽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步形成,促进了近代城市的产生,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使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也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局部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同时也极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核能成为新能源,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引起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6. 20世纪流行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1)多样性。有摇滚、蓝调和爵士乐等。
(2)时代性。一战后爵士乐成为主流;二战后摇滚乐成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更多风格。
(3)音乐的商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4)音乐发展呈现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7.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丰富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增进知识,拓宽视野;引领潮流,带动消费;具有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2)消极影响: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宣传的某些价值取向会误导人们的观念;存在的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有危害性;某些不良的欣赏习惯会危害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