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社会热点命题分析及创新习题设计
2011-12-29陈计兵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2期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热点大多以“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立意,试题大多围绕热点主题考查与之相关的地理原理。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热点问题,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对常见命题规律的总结上来。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对社会热点的命题方向做以总结并设题练习。
一、宇宙探索
【命题分析】
高考常以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一些新突破作为背景材料命题,侧重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等。试题多以日照图为切入点,突出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其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高考重点关注的知识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已成为这几年的高频考点。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8~11题主要考查晨昏线上某地地方时与昼夜长短及季节的对应关系、全国卷Ⅱ第6~8题主要考查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9~11题主要考查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计算、日出日落方位及极昼极夜时间的推断。因此,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点,而且要与日照图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复习,熟练掌握“图转文”、“文转图”、“图转图”的方法。
【创新习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千米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图1为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距离月面100千米时传回的一张月面图,图中分布有大小不同的月坑和玄武岩。
材料二 为跟踪嫦娥二号卫星和保证卫星顺利运行,我国派遣三艘远望号测量船布局在太平洋海域图示位置(如图2所示)对卫星进行跟踪监测。
根据材料,完成1~6题。
1.当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是 ()
A.10月1日5时59分57秒B.10月1日6时59分57秒
C.10月2日6时59分57秒D.10月2日7时59分57秒
2.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α=2°5′、β=23°26′,其中与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升空时的昼夜状况大致相符的是 ()
3.月坑所在之处称为“海”,它给人的感觉呈现 色。月球表面分布着数目众多的月坑,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保护。月球表面有大量的玄武岩分布,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月球上曾有大规模的 活动。
4.苏轼在《水调歌头》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实月球白昼温度极高,可达127℃,而夜间可降至零下183℃,日变化达300℃之多。月球的昼夜温差远远大于地球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无大气层B.日月距离C.自转周期D.下垫面性质
5.图2我国三艘远望号卫星测量船所在地中,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所在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所在地,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所在地。
6.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世界十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是…()
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③高原地形,地质结构稳定,有利于发射场总体布局 ④多晴朗天气,雾天少,“发射窗口”好 ⑤区域内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参考答案:1.A 2.B 3.暗(黑) 大气(层) 火山 4.B 5.远望六号 远望三号 远望六号 6.C
二、重大自然灾害
【命题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因此对于灾害类热点的考查几乎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如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1~3题考查了沙尘暴,2010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和全国Ⅱ第36题均考查了2010年春季的新疆洪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灾害的种类、灾害的成因分析、灾害的地域分布特征、灾情分析、灾害的关联性、灾害的防御对策等。此外,从知识联系的角度看,复习时还应该重视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主干知识,如复习地质灾害应联系板块构造理论、复习气象灾害应联系常见天气系统等。
【创新习题】
(一)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最大降雨量达90多毫米,引发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等四条山谷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给位于白龙江边的舟曲县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舟曲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降水量400毫米~800毫米,白龙江穿城而过。图3为灾后舟曲县航空影像图,图4为三眼峪沟泥石流分布区域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5题。
1.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国家救灾部门迅速掌握泥石流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2.图4中Ⅰ至Ⅳ代表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泥石流形成区 Ⅱ-泥石流堆积区 Ⅲ-泥石流流通区 Ⅳ-堰塞湖
B.Ⅰ-泥石流堆积区 Ⅱ-泥石流形成区 Ⅲ-泥石流流通区 Ⅳ-堰塞湖
C.Ⅰ-泥石流形成区 Ⅱ-泥石流流通区 Ⅲ-泥石流堆积区 Ⅳ-堰塞湖
D.Ⅰ-堰塞湖 Ⅱ-泥石流流通区 Ⅲ-泥石流形成区 Ⅳ-泥石流堆积区
3.图4中Ⅲ区常见的地貌形态与下图中地貌名称相同的是 ()
4.有专家认为,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简要分析造成这次泥石流灾害的“人祸”因素。
5.假如你是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请你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参考答案:1.C 2.C 3.A 4.舟曲地处河流峡谷地带,人水争地,河道变窄;交通、水电站建设等的不合理开挖;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预警机制尚不健全;泥石流防护设施标准落后等。 5.利用GPS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进行导航;用RS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用GIS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
(二)2010年9月19日,第11号台风“凡亚比”从台湾东部沿海登陆,给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省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图5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凡亚比”中心到达M地时的近地面天气形势图,预计台风中心经过24小时到达N地。图6为N地气象部门绘制的台风经过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6题。
1.台风“凡亚比”生成于下图中的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图6中,T1的值最有可能是 ()
A.8:00B.0:00C.12:00D.16:00
3.当时间为图6中的T2时,N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B.阴雨绵绵C.狂风暴雨D.海风习习
4.当台风中心沿图5中的路径经过N地前后,N地的风向变化是 ()
A.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B.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
C.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5.关于影响“凡亚比”运动路径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亚比”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②低纬度地区以偏东风为主 ③低纬度海区的洋流自东向西流 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⑤受陆地轮廓的阻挡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6.台风“凡亚比”造成图5中P地山区房屋、桥梁毁坏,人员伤亡。以下关于这次灾害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 B.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
C.台风→风暴潮→巨浪吞噬 D.台风→狂风暴雨→风暴潮
参考答案:1.B 2.A 3.C 4.D 5.D 6.A
三、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
【命题分析】
我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涉及这方面问题的高考试题较多,如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2题涉及了沿海滩涂资源的利用改造、第6~8题涉及了城市热岛效应,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9题考查了中外能源合作等。关于这一热点问题的复习重点是:掌握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要求等。
【创新习题】
材料一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1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经过近两周紧张的磋商,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两个决议,获得一个“平衡结果”。但决议内容仍存在局限性,而且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态度消极,这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仍面临诸多挑战。图8为坎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十一五”期间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媒体称:“中国持工业节能减排靓丽成绩单”(如图9所示)出席坎昆气候大会。
材料三 2009年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统计表(单位:吨/人)
1.坎昆气候大会召开期间,坎昆 ()
A.炎热少雨B.昼长夜短C.西风吹拂D.草木茂盛
2.“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率先取得的巨大成绩,说明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在坎昆气候会议期间,我国政府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坚持的“要求发达国家积极行动起来”的立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公平性原则 ②阶段性原则 ③持续性原则 ④共同性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应采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有 ()
①限制重工业的发展,放慢工业发展步伐 ②拉闸限电,减少工业用电量 ③加快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⑤发展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4.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1.A 2.B 3.B 4.美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大,该国虽人口总数少,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原因:美国工农业发达,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印度: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小,该国虽人口多,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美国小。原因:印度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近几年该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增,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加剧态势。
四、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
【命题分析】
围绕“发展”这一主题,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3~5题考查了冀东(如天津)滨海新区雏形生态工业园的产业链;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9~11题以南水北调为背景考查了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2010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第37题考查了我国桑蚕养殖业的空间转移、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以粮食安全为背景考查了古代的南粮北运。对该热点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的知识有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等,其中正确的区域空间定位是区域分析和评价的前提。
【创新习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加快新疆的发展,会议正式批准将新疆喀什市设立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并决定由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图10为我国开放城市示意图。
材料二 喀什矿产资源富集,有金、铜等30多种矿产,其中石膏储量居全国前列,石油、天然气和玉石储量丰富;现有耕地约4 000平方千米,后备耕地资源充足。当地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粮棉瓜果生长。
1.喀什气候类型为______;深圳气候类型为______ ,其特点是______。
2.我国的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喀什和深圳两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3.喀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接壤);丰富的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农业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深圳:海运便利;经济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