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金砖国家会议和博鳌亚洲论坛
2011-12-29冯玉孝柴士爱李英杰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8期
【背景材料】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会晤并发表讲话。金砖国家领导人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就当前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发表了《三亚宣言》,正式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在中国海南博鳌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对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中国在“包容性发展”上的实践。
【创新习题】
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下图中的甲国、乙国为“金砖国家”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高原地区主导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的季节变化都较大
B.气温的季节变化都较小
C.气候的成因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D.气候的成因都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2. 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甲国的丙城。丙城所在的甲国东南部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B.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气流
C.处于山地的迎风坡,湿润的气流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
D.甲国东部的洋流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3. 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今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三亚举行第三次会晤都是我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两次活动体现的共同外交原则为 ()
A.睦邻友好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一边倒”
4. 20世纪40年代末,印度和中国都摆脱了殖民压迫,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两国为发展民族经济采取的相同经济政策是 ()
A.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B.发展外向型经济
C.公私合营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期间,在各国元首的见证下,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这有利于 ()
①稳步扩大本币结算,便利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 ②积极开发资本市场间的合作 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打破西方经济霸权的垄断,减少美元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金砖国家领导人围绕“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就当前国际形势、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发表了《三亚宣言》。可见 ()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④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包容性发展”被选定为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主题。作为定语的“包容性”后面修饰的主体,由“增长”变为“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社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从亚洲地区现实看,“发展”比“经济增长”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则更为紧迫和重要。依据材料回答7~9题。
7.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要在我国实现包容性发展,应该做到 ()
①个人公平发展 ②地区平衡发展 ③与新兴市场国家协调发展④部门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亚洲人民历来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具有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亚洲精神”的内涵所体现的哲理有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内因的作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④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三亚举行会晤。会晤的议题涉及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问题、金砖国家合作等内容。
材料一 奥兰治河,又称橘河。发源于莱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中的马洛蒂山,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注入大西洋。河流全长1 860千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90立方米/秒,是非洲第五大河。奥兰治河的流量很不稳定,冬季下游常干枯见底。
材料二 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水系简图
(1)简述奥兰治河的河流特征。
(2)分析冬季时奥兰治河下游常干枯见底的原因。
材料三 慕尼黑阴谋还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感,给日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投下了一道浓重的阴影。慕尼黑会议把苏联拒之门外,使苏联感到被出卖和孤立,此后苏联开始改变它一直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转向了“首先谋求自保”的政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告: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经济及军事力量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这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空前扩大,包括欧、亚、美、非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在内,具有全世界范围的性质。
材料四 冷战有它自己的规则:……在经济上,少数发达国家集中培育各自的民族工业,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出口促进增长,共产主义国家发展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西方国家的经济是管制下的贸易。……全球化实际上也有它自己的一套经济规则——就是对你的经济全方位开放、放松管制、私有化,以便开展竞争吸引外资。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75年,在冷战处于高潮之时,世界上只有8%的国家有自由免税区,外国投资总额还不到230亿美元。到1997年,有自由免税区的国家上升到28%,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6 440亿美元。全球化有其自己独特的技术:计算机化、小型化、数字化、卫星通讯、光导和因特网,这些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经济一体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反法西斯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国际合作的认识。
材料五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2011年4月14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会晤并发表讲话。他表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拥有和平安宁、共享繁荣的21世纪,各方应大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胡锦涛表示,金砖国家合作不仅有利于五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金砖国家应坚持团结互信、开放透明、共谋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合作加强互信。金砖国家应坚定维护彼此的共同利益,深化务实合作,在经贸、卫生等领域积极挖掘合作潜力。
材料六 2011年4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设定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区域内以及全球经济共享发展的愿景。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从战略实施覆盖的范围出发,包容性发展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概念,不仅包括一国经济的协调和共享发展,更包括全球不同地域个体享有平等经济参与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5)结合材料五,从政治生活角度分别说明金砖国家合作的依据和政治意义。
(6)结合材料六,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实现对外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D 7.D 8.C 9.B
10.(1)河流流量较大;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为汛期,冬季水量较小,无结冰期;上游地区水能较丰富;河流发源于东部的高原,自东向西流入大西洋;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较多,下游支流较少。
(2)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为上游的大气降水,上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时受信风控制,处于干季,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小;下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干燥,降水较少;下游地区支流较少,河水补给少;下游地区多沙地,河水容易下渗;河流流经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上游地区人口、城镇密集,用水量较大。
(3)变化:从相互不信任、谋求自保到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背景:德军对英国发动空袭战和潜艇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卷入二战;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二战。影响: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4)变化:从彼此独自发展到全方位开放、广泛开展经济合作。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的发展。认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可以开展广泛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5)依据: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金砖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有合作的潜力,符合五国的共同利益。政治意义:金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6)①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必须加强在技术层面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扩大从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口和加快形成国际技术联盟,形成新的互利发展模式。②共同携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争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模式。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逐步推进与资源型国家建立资源供应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与资源型国家的互补发展。④将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积极帮助贫困国家加强经济能力建设,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