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出“陷阱

2011-12-29王建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8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地理高考试题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在做题时常常会一不小心就陷入题目设置的“温柔陷阱”而导致错解。笔者就地理题中常见的“温柔陷阱”的呈现方式及对策予以总结,以期激活同学们的思维,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一、图中“陷阱”——看图索理
  例.图1为M地及其附近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海拨(单位:米)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M地某时的状况,则控制该地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气旋,晴朗 B.反气旋,晴朗
  C.反气旋,多云D.气旋,阴雨
  2.若该图示意为M地某月的月平均状况,此时期 ()
  A.丹麦哥本哈根易发生雪灾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C.日本油轮从波斯湾返航顺风顺水 D.当地正值亚麻收获季节
  解析:第1题,好多同学都会选B。依据剖面图的原理,可以作出沿图中NMP的剖面(如图2)。从表面上看,等压面在中心M处是向上凸出的,气压高,可从图中所标的数值可看出M处已达5 900米,显然应是“高空”的等压面状况,而高空和近地面气压是相反的。因此,实质上控制这个地区的应是低气压而非高气压,应为气旋而不是反气旋,其控制下的天气多为阴雨,本题选D。依据该低气压所处的地区,可判定此时期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上的海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所以第2题应选C。
  二、材料“陷阱”——见“材”眼开
  例.读某极地俯视图(图3),abc是晨昏线,该日由a地到b地白昼逐渐变长。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一架旅游包机正从x地起飞,6小时后在y地降落。飞机落地时该地正值()
  A.子夜B.日出C.正午D.日落
  2.此时,另一架飞机由a地飞往c地,有四条路线供选择:aoc、abc、axc和ayc。下列对这四条线路路程长短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oc最短B.abc最短C.ayc最长D.一样长
  解析:本组题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和地方时的计算。由题意可知,此时图中b地纬度到极点之间是极昼,b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x地飞机经过6小时后在y地降落,该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晨昏线平分极地投影图中外圆,则外圆应为赤道,赤道上6时正好日出,因此第1题选B。若没有认清外面的大圆是赤道,或不知道bxy这条经线上的时间则会误入“陷阱”而造成误选。第2小题考查考生对地球上圆弧长度的认识。a、c两点是赤道上将赤道平分的两点,经过a、c两点之间无数的大圆其长度都是大致相等的,因此本题选D。
  三、题干“陷阱”——遇题多思
  例.图4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根据图中河流的走向、铁路线的走向和省界可判断出图中的东西向河流为长江、M为巫山、P为三峡水利枢纽。P地处三峡地段,水能资源丰富。同学们容易受题干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的影响而导致误选。实质上,Q是我国的重庆市,它是由于处在河流交汇处而兴起的城市,因此本题选B。
  四、表格“陷阱”——数多勿烦
  表格题中所列项目多、数据多,常令同学们陷入数据陷阱而无所适从。在判读的时候应该抓住关键点,即通过阅读地理数据信息,确定和提取关键性的、具有指示性和特征性的数据——如极大值或极小值,再分析数据与选项间的匹配关系,确定答案。这样可化繁为简,从而快速得出结论。
  例.下表是我国部分省市四种作物资料统计表。分析图表回答1~2题。
  1.下列与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新疆、四川、湖北 B.浙江、山东、广西、西藏
  C.内蒙古、贵州、云南、河北 D.河南、新疆、广西、上海
  2.下列关于四地农业发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地粮食作物主要为春小麦
  B.②地发展棉花作物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接近消费市场
  C.③地糖料作物主要为甘蔗
  D.④地城市化水平高、农业用地少、农业不发达
  解析:表格题多表现在项目多、数据多,让人一看心就烦。其实,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把所提供的数据逐一分析。本组题中只要抓住表格中的“极值”并认真分析数值变化,利用极值匹配比较法即可得出答案。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①地多项居第一,④地各项都较靠后。①地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大,在全国占重要位置,而内蒙古气候干旱,不易发展粮食作物;黑龙江气候较冷不易发展棉花作物,由此判断①地不可能是黑龙江和内蒙古。②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第一,糖料作物所占比重也很大,而山东既不适宜发展甜菜种植,也不宜发展甘蔗种植,故②地不可能是山东。因此第1题选D。根据以上分析,③地为广西,地处亚热带,甘蔗是其重要农产品。④地为上海,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较发达,多为城郊型农业。因此第2题选C。
  五、选项“陷阱”——依“理”选答
  例.读图5,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据此完成1~3题。
  1.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当角θ和ω相差12°时,则F点的纬度为 ( )
  A.12°NB.78°NC.72.5°ND.84°N
  2.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和ω之差小于12°时,F点的纬度范围是 ( )
  A.3°N~3°S B.6°N~6°S C.3°N~17.5°N D.6°S~17.5°S
  3.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 )
  A.6时或18时 B.7时或19时 C.8时或20时 D.12时或20时
  解析:本组题条件看起来很隐蔽,选项也很相似,让同学们感到无法下手。其实,仔细分析可发现试题并不是很难。第1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由于Q1、Q2是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并且两条太阳光线相对,故F地在极圈内,同时角θ和ω相差12°,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和0时太阳高度相差也是12°,也就是说F地到极点的度数为12°/2=6°,即该地纬度为84°N。故答案为D。解答本题需要弄清极圈内极昼时太阳高度的变化。第2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