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预警机制构建

2011-12-29王自华罗葆青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3期

  【摘要】学习困难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经济和精神压力;同时,这类学生数量日渐攀升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进程。认真分析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困难 预警机制
  
  所谓学习困难大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不能够按学校教学大纲规定完成学业,课程考试不及格且学分达不到一定数量,并因此而影响毕业,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其正常发展的大学生。①大学生学习困难不是由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及其他方面的生理、智力缺陷所造成的,可以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当前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与学习困难学生座谈以及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访问等途径和方法,分析得出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学生自身原因。一是轻视大学学习。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不错,能考上大学更能证明自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中学负担那么重,自己都挺过来了,读大学应该也没问题,而且平常听到的都是大学多么难考,没听说大学怎么难读,因此升入大学后不重视学习,导致很多功课不能及时掌握。二是学习适应能力差。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一些学生在家长多年密切监督和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考上了大学,他们习惯有固定教材,习惯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方法,升入大学后不能根据大学老师的授课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如一些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不能边听、边记、边思考,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是专业选择盲目。在高中阶段的分科以至高考志愿的填报,除少数学生能够出于个人志向进行主动选择外,大多数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参谋和要求下进行的被动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专业学习与个人志向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存在着严重的排斥心理,终日无精打采、消沉冷漠。在这种心态的困扰下,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由于进入大学后第一年接触不到专业课程,又不能及时了解所学专业或者专业前景,对所学专业会感觉到茫然,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引起学习困难。四是学习信心不足。虽然各学校的《学则》都明确了留级试读或跟班试读的规定,但经过多次考试的失败,部分留、降级学生学习信心大挫,再加上留降级会使家庭增加不小的经济负担,生活在矛盾的漩涡中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由“怕学”到“厌学”情绪,以致该考过的课程没能考过,该重修的课程未能及时报名错过重修,使宝贵的再学机会白白丧失。
  学校原因。一是教学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课程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些教师的教学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忽视师生间的探讨和情感交流,不能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需求,导致了大学生学习上“需”与“求”之间的矛盾,一旦大学生对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二是管理方面。目前高校一般是每个年级设一位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只能是粗线条管理,不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状况及变化,等到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已经困难成堆。另外在宿舍管理上,由于很多宿舍是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混合宿舍,因其所学课程不同,作息时间的差异会使一些学生跟不上自己班级的学习进度。三是课余文化生活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剧增,学生活动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枯燥无味,不能适时缓解学习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业余时间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沉浸在游戏和聊天之中不能自拔。
  家庭原因。一是家长观念问题。多数家长认为学生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有些家长更是不闻不问。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忙于打工挣钱,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致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抱着“反正家里有钱,用不着拼命学习”优越心理,轻视学习。三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的影响。一些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部分来自不和谐家庭的学生,在性格的形成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就是父母和家庭都很正常,但是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管理。这会使得这部分学生因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丧失学习的动力。
  社会原因。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进入大学的“门槛”逐年降低,这给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部分学生高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上大学后学习能力不够,学习就容易掉队。二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成绩没什么用的错误观念,如在就业过程中“有背景、后台硬”的大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能找到好工作,这种社会不良风气使部分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觉得社会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而且,一般学校外面都会网吧林立,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的学生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实现自己,结果是投入其中不能自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上,把学习抛到脑后,迟到、逃课、不交作业,很难跟上所在班级的学习进度。三是生源地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导致了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首先,高考录取分数线各地都有很大的差异,河北省和山东省等地分数相对于北京、天津及偏远山区的录取分数线要高得多;其次一些地区浓重的方言口音会使学生在听课和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最后,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欠缺,学生没有实验基础,没有计算机基础,导致在大学学习习惯课程受到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困难预警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学习困难预警机制。随着学习困难学生的逐渐增加,高校有必要设立一种机制以快速、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生成学习困难的警示信息,根据警示程度,给予学生相应有效的预警和帮助,把以前的事后补救变成事前的积极预防和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本”。大学生学习困难预警机制就是高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提醒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学校的相关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教务员、任课教师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使学困生尽快战胜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预警和干预机制。
  大学生学习困难预警机制的实施。一是预警信息的搜集。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都包含在内,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间关系亲疏度等。信息的收集主要在新生入学时和每学期考试成绩出来后完成,它是顺利实施预警的前提。二是学习困难预警标准的制定。根据学生入学时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制定三级预警标准。对入学时来自偏远地区、家庭贫困、家庭结构特殊、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以及后继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动力不强、经常逃课、学习成绩出现一门不及格、上网成瘾、感情受挫等问题的学生,列入学习困难一级预警;对一学期出现两门功课不及格、或逃课达20学时以上、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个人遭受重大挫折的学生,列入学习困难二级预警;对跟班试读或降级试读的学生列入学习困难三级预警。三是预警的执行。对于不同级别预警的学生,由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措施。一级预警主要由最先了解学生情况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列出预警对象,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经济方面、学习方面、心理方面的辅导,目的是帮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调整,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二级预警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实施,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或者不及格科目等问题进行指导,请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对遭受挫折和打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以免影响今后的学习,导致留降级。三级预警由各学院教学管理者、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帮助三级预警的学生,不是谈一次话,解决一个小问题就行的,必须拿出耐心和信息来,建议采用“一对一”的帮助方法。
  通过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警示学生注意,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学校和学生家长予以协助和适当干预,有效地激发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凸显了高校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本文系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JDSZ3016)
  
  注释
  ①薛松等:“高校学习困难生成因分析及帮扶策略思考”,《青少年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