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决策执行力构成要素与提升途径

2011-12-29孙冰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3期

  【摘要】决策执行力是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研究与分析决策执行力,是高校寻求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提升高校决策执行力,必须提高科学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监控机制和沟通机制,优化基层学术组织,塑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
  【关键词】决策执行力 领导行为 管理机制 文化建设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执行力”建设被真正纳入政府能力建设范畴。学校是各项教育政策和任务的具体落实者,高等院校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须重视执行力建设。
  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决策执行力”的概念,决策执行力是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研究与分析决策执行力,是高校寻求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因此对高校决策执行力的研究既是对执行理论的丰富,又顺应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潮流。
  
  高校决策执行力构成要素
  
  所谓高校决策执行力,就是学校的每位成员在共同愿景的牵引下,在创建良好执行条件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战略决策,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能力。高校决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涉及领导体系的内部结构、教职工的组织形态、学校的运转机制等方方面面,具体说来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管理者对决策制定和实施的领导行为。成功的决策至关重要的方面是管理者对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领导情况。领导行为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与上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决策的关注度等等。以下是管理者的几项基本能力,它们是决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一是执行前的参考和决策能力。管理者参考各方意见,基层员工主动融入学校管理。双方多沟通、交流,才有好决策,执行才有好结果。二是执行中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在执行过程中,从高、中、低三个层面上讲,任何一级都有重要的责任,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执行者,都应尽好执行的义务。执行不只是下属的任务,不要简单地把执行力弱的矛头指向中层、基层和一线人员。三是执行后的评估和反思能力。比如,执行后的成效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等等。
  执行团队的竞争能力。经典的管理理论认为,成功地实施和执行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企业是否拥有有能力的人才、足够水平的运营能力以及有效率的组织结构。①因此,打造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执行团队也是实施决策的重要一环。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应更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全心全意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真正提升教育的实效。要建设良好的执行团队,首先要采取积极措施、培育优秀的执行主体,一方面要正确选人用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②学习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包含着思维方式的改变,通过不断学习能够使任务被执行得更好、更快,使每个层次的学习和变革都完成创新和突破,也有利于整合个人资源,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有效增强组织执行力。
  支持决策实施的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决策是否能落到实处,还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依据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明确责任,赋予权限,合理分配利益,增强教职员工的公平感和满意度,引导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竭尽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达成决策目标而奋斗。一方面要在对学校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科学制定决策,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强调对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从学校到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要求;从校长到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内容和考核要求,并确保把制度落到实处,并从机制运行上不断完善制度设计。
  组织文化建设。此外,高校决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中不应忽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缓慢诞生并铭刻在人们内心的东西,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对于高校来讲尤其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学校决策目标的重要条件。高校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使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融合在一起、执行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把决策更好地贯彻下去,按照预定的目标前进。
  
  如何提升高校决策执行力
  
  提高科学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决策者要认清外部形势,查找自身问题,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民主集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广开言路,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问题、事实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其次,应善于把决策目标分解细化,使决策目标指向清楚,执行方案简洁,并清晰地传达给执行者,使其明确使命,从而提高执行质量和执行力。最后,在决策制定中要注重细节。领导者应学会站在执行者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并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捕捉优点、寻找不足,运用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确保决策措施到位,细节完美。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是评价员工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是对员工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由于传统考核中的“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方法过于笼统、粗糙,致使高校普遍存在考核“走过场”的现象,极大地损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也容易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激励措施失效,最终导致决策执行力低下。因此,应运用科学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实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评价实际的工作绩效,提供反馈。首先,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就意味着上下级在决策执行时对职责和标准达成共识;其次,反馈过程可以使管理者及执行者有机会通过制定计划来克服评价中揭示出来的低效率的行为,并强化已有的正确行为;最后,考核结果可以为管理者做出晋升或奖励以及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提供正确的依据。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高校由于其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人们更多追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赋予责任、权力和给予奖励、晋升等方式所造成的员工的公平感对员工激励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参与管理,让员工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作为一种内在激励方式,这可以使员工的自尊水平、工作满意度、与管理层的合作等都得到改善。第二,培训激励。如今,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对学习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培训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但是,培训作为激励手段,要给那些真正需要培训的人,而不能成为逃避工作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领导干部免费旅游的机会。第三,晋升激励。职务晋升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一直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改变用人上的“任人唯亲”,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广泛听取民意,采用平等、择优的原则选拔干部,才能真正发挥晋升的长效激励作用。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良好的沟通机制。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是提升决策执行力的保障。高校监控机制的建立,要在分析执行主体特征的基础上,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既不能对执行过程管得过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又不能完全不加控制,给学校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应给予监控部门必要的组织协调、通报情况和处理问题的权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使决策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沟通贯穿于决策执行的全过程,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建立校领导接待日、教授联席会等制度,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可以有效解决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促进执行力的提升。
  优化基层学术组织。要充分发挥学术组织机构在学校民主决策、教学、科研、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中的作用。建立教授会、学术评议会等学术方面的组织机构,并切实发挥其作用。落实教师在学术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保证教师能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③
  塑造良好的执行力文化。要在高等学校培育执行力文化,首先要培养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大力宣讲执行力理念,普及提高执行力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其次要把执行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执行文化建设,形成各种有利于决策执行的理念和氛围,促进员工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政令畅通的执行文化的建设,深化执行人员的目标感、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使每个职工都能理解决策执行力的真谛,最终使学校在强有力的执行力中实现自己的决策目标。(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注释
  ①[美]汤姆森,斯特里克兰:《战略管理》,段盛华、王智慧、于凤霞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年,第238页。
  ②杨振姣:“关于高校提升执行力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10期,第44~45页。
  ③贾俊兰:“建立大学执行力组织探析”,《江苏高教》,2007年第2期,第5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