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与高校阅读文化建设
2011-12-29谢卫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6期
【摘要】高校阅读文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又制约着阅读文化建设的和谐精神、创新意识、教育环境和阅读氛围。因此,需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中心、以确保读者阅读需求为基础、以图书馆为载体、以节日文化为契机,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 阅读文化 校园环境 建设措施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高校校园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校校园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观念、阅读需求、阅读行为、阅读心理、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对高校阅读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优良的校园环境,对于高校阅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校园环境的主要内容
阅读与环境密切相关,任何阅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阅读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①依据校园环境内涵的结构,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是指教育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②包括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社团活动场地等。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一切活动的物质保障,如宿舍是宿舍文化所在地,教室、实验室是课堂文化、科研文化的场所,图书馆是阅读的中心。
制度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中介,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日益完善的各项管理措施、规则、制度、条例、方法等的总和,是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则。目前,我国高校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学生学籍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生活秩序和环境秩序、奖惩、思想教育等方面。③用既规范又约束的方式,科学的指导着师生的行为;同时,也以激励的方式,对师生的行为起到鼓励和限制的作用。
人文精神环境。高校人文精神指的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沉淀、选择、凝聚所形成的能够体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个性气质、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并为学校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校园环境的核心。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素质修养、行为取向、人格形成等,有着导向、锻炼、修正、提高等的作用。
校园环境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可以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文精神对阅读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可以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观和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校园环境对阅读文化建设的作用
为阅读文化建设奠定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谐校园环境是阅读文化建设的宏观需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文化建设,也需要环境和谐。我国高校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应该把构建和谐环境放在高校建设的突出位置。和谐环境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上要统一,组织工作上要协调,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上要一致。多元化和全球化是当代高校的时代特点,对于各种思潮,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放在阅读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为阅读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创新环境是阅读文化建设的内涵需求。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体现,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校园环境建设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对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阅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阅读文化建设正处在转型期,传统的阅读观念正在被超越,新的观念尚未形成,各种阅读思潮在读者中产生,读者阅读目标功利化,阅读内容选择大众化,阅读方式娱乐化,阅读载体的多样化等等,都需要用创新的思想研究,用创新的方法构建新的阅读文化,用创新的观念引导读者。在“重理轻文”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念影响下,阅读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创新环境,通过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培育创新型人才。
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教育的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阅读文化建设的基础需求。教育环境这里指的是课堂教育环境,是指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的总和,是高校教育的基本方式,包括教风和学风两大部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方式、学习观念、学习精神、学习心理、学习态度等,是形成优良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也会体现在课余学习和生活之中,影响到高校的阅读观念、阅读行为、阅读习惯、阅读思维等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要大力建设教育环境,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课堂专业教育,另一方面,要有选择地将经典名著引入课堂教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为阅读文化建设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阅读环境指的是高校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是阅读文化建设的直接需求,包括积极上进的阅读态度,健康的阅读内容,良好的阅读行为,较强的阅读能力等。所以,高校要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于时代文化对高校文化的影响,以“读屏时代”、“读图时代”为主要阅读方式“视觉文化”、“网络文化”在高校甚为流行,大学生除了功利性阅读、娱乐化阅读之外,阅读的兴趣在不断降低,阅读量不断下降。所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用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阅读倾向,已经是阅读文化建设的直接需求。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阅读宣传,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阅读辅导,鼓励大学生读书,为阅读文化的建设,建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中心。校园环境建设是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庞大工程,高校各个部门要通力合作,在阅读文化所需环境建设的有关精神指导下,大学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制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各司其责,强化建设措施。后勤部门要根据阅读文化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强校园的基本物质建设和人文景观的建设、维护。教学部门要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图书资料部门要加大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以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文献需求。宣传部门要做好校风宣传,树立大学精神典范。学生工作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其他文体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确保读者阅读需求为基础。阅读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和学习内容,满足阅读需求是高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基础。阅读需求包括知识、思想和审美三大支柱,追求思想、知识、美感、刺激、休闲、信息等六个层次。所以,要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热点和难点,以及阅读需求存在的问题,就要保证了解渠道和满足渠道的畅通,通过调查问卷、座谈、阅读观察和阅读统计、个别了解等,从多个角度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掌握阅读动态,保障合理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满足需求的渠道畅通,需要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入手。一个中心是确保图书馆为信息和文化中心,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及其数字化建设,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二个辅助是各部门文献资料向学生开放,满足读者专业阅读需求;在学生生活区开辟阅览室,满足学生休闲阅读和娱乐阅读。建成一个文献资料的从时间到空间,从物理存在到虚拟的多方位的立体保障渠道和阅读环境。
以图书馆为载体。阅读文化建设应该以图书馆为载体。《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的阅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大学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大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要场所,是信息素养和阅读教育的主导者。所以,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应该以图书馆为载体。
以节日文化为契机。节日文化是高校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蕴涵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在高校环境中,国内外节日文化相互渗透,成为高校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要以节日文化为契机,充分利用和挖掘节日文化的活动特点,推进大学人文精神建设,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品质,积极推进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0BZH004)
注释
①李铁范,王建军:“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第10期。
②李广建:《大学生导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37页。
③宋德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