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公务员思想变化特点研究

2011-12-29徐静英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6期

  【摘要】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思想变化呈现出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工作作风惰化、工作热情下降以及精神压力大且排解不畅等方面。针对引发公务员思想变化的原因,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其敬业精神的培养,多渠道缓解公务员压力。同时,要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公务员 思想变化 特点 建议
  
  公务员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角色,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重要桥梁。其思想、行为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政策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政部门的评价。因此,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公务员的思想变化,寻找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河北省十几个单位的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初步掌握当前公务员思想变化的特点及规律。
  公务员的基本思想特征
  政治思想严谨但工作作风有些惰化,创新意识增强但服务态度差异较大。党政机关的工作环境培养了公务员严谨的思想作风,在重大事件面前、在社会敏感时期他们表现出了与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调查数据显示,79.1%的公务员非常关注和较关注党的方针政策信息,很少关注和不关注的仅占20.9%。但也有33.02%的公务员认为自身晋升无望,力求工作不出大的错误,得过且过,因循守矩,贪图享乐的思想也较为严重,其在工作作风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做事畏难情绪严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86%的公务员认为中央大力倡导创新,并通过改革为公务员创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种种环境和条件。但现实中仍有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愿意守摊子,保位子,怕碰钉子,怕担责任。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差距很大,充分显露了领导干部改革的劲头和决心的大小。公务员总体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突出的问题是对上对下的态度差异明显,官僚作风依然较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依然存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岗位工作单调、枯燥、重复,缺少创造性和挑战性,是造成公务员个人成就感缺失,工作热情下降,责任意识降低的主要原因。
  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但排解不畅,交往需求强烈但又恐惧交往。调查中,64%的公务员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怨言较多。56.28%职位低、新进的公务员对按照职位高低和工作年限来衡量工资待遇,有强烈的不公平感,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80.27%的公务员认为其所得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努力和社会地位不成正比。59%的公务员最痛恨那些职务晋升中存在的潜规则,如裙带之风,帮派主义。78.39%的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和“感觉太累”,0.95%的人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公务员的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主要有不必要会议过多(61%)、工作应酬必须喝酒(58%)、升迁的希望很小(50%)、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47%)、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43%)、担心下属完不成任务(37%)、被迫执行领导不切实际的决定(34%)、不得不说假话(31%),等等。从缓解压力的途径上看,56%的公务员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24%的公务员选择运动作为缓解压力和烦恼的方式。单一的缓解压力和疏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为公务员压力的累积埋下了隐患。89.26%的公务员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抱负,不满足于应付工作和“混日子”,希望在岗位上顺利发展,并且做出优异成绩体现自身的价值。公务员感觉在工作上自己的最大优势是工作能力(79.5%)、独立性(44.5%)、性格(42.6%);自己的最大劣势则是社会关系(67.1%)、工作经验(48.6%)、人际关系(37.8%)。在与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28.19%的公务员担心自己因为无法婉拒亲情而做出违背工作职责甚至违背法律的事情。还有37.88%的公务员周末加班,生活不规律,严重影响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弱化了亲情交流。而另一方面,79.01%的人认为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4.11%的人认为同事在相处过程中不说真话,关系不融洽,同事间缺乏信任与尊重,人员交流流于表面,内心得不到情感的交流,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保健意识增强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公务员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48.98%的公务员认为做官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好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做官能更多地实现个人意志,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支配权。当昔日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同学发了财,和自己各方面相当如年龄相近、学历相当、工作年限相同的人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时,87.63%的公务员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导致情绪低落、郁闷、工作积极性下降、职业倦怠现象,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公务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对公务员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四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症(54.22%)、脂肪肝(30.29%)、高血压(11.22%)、糖尿病(5.09%),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最高。49.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甚至工作热情丧失,应付了事。从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途径看,39.3%的被调查者选择“运动”作为“排解烦恼”的方式,35.8%的被调查者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帮助来自“家人”(60.9%)、“朋友”(28.4%),真正寻求领导和同事帮助的很少。
  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和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家战略发生调整,各个省市的发展开始转型,各级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这些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生活追求。
  组织环境因素方面。对公务员的管理上,权限过于集中,统得过死,在机制上没有区分具体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相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导致权力异化和腐败的发生;晋升制度尤其是选拔和提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依然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与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相脱节,考核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不强;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内心期望相差较大,导致公务员失衡心理较重。
  个体因素方面。“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公务员的影响依然很深,绝大多数公务员将晋升作为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为谋求晋升,公务员承受着单位体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压力较大,调节不畅。也有一些公务员抱着守摊子、保位子的想法得过且过,不敢创新,怕担风险,怕丢乌纱帽。
  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建议
  根据机关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公务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大力纠正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等浮夸作风。加大作风建设的有效监督,努力提升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努力在各项改革措施上创新,让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服务领域的创新更容易受益于民。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把公共服务的底牌亮出来,交给群众,公开透明,要把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加强敬业精神培养,多渠道缓解公务员压力。通过作风建设,培养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尽责尽力,甘当“镙丝钉”的奉献精神和凡人意识,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尤其是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公务员对本职岗位的胜任能力。根据公务员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多渠道多角度关心公务员的成长与成才。努力改善组织内部的不合理现象,明晰工作角色,扩大工作自主权,增强工作成就感,有效缓解公务员的多重压力。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强化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公务员职业保障体系,从社会分配公平的角度稳定公务员队伍。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新一代公务员对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和增强公务员身心健康,同时要坚持公务员年休假制度的落实,确保公务员都能每年休假,修养身心。(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011A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