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理论思想渊源探析
2011-12-29庄斌李桂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7期
【摘要】“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战后美国遏制理论的延伸,是美国干涉越南事务的指导性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是艾森豪威尔在阐述印度支那在美国遏制战略中的战略重要性时提出来的。但是,追根溯源,“多米诺骨牌理论”则是战后美国政府领导人反共主义思想、地缘政治观和二战教训错误反思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 “多米诺骨牌”理论 反共主义 地缘政治 慕尼黑综合症
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回答一个记者有关东南亚重要性的问题时说:“按照你或许称之为‘倒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你就会产生更概括的想法。你竖起一排‘多米诺骨牌’后,推倒第一块,最后一块的结局将非常迅速的倒塌,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假如崩溃一旦开始,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①此后,艾森豪威尔的这一说教被广为传播,并冠名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理论被美国四届政府所信奉,直到越战失败。作为二战后美国遏制理论的一种延伸和美国卷入越南的理论导引,多米诺骨牌理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思想渊源。
反共主义深深地根植于美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美国强烈的使命感、自身社会制度优越感、对温和政治的宠爱、害怕激烈社会革命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反共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提供了土壤。美国人认为自己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试验,他们的共和体制、自由观念都是对人类有普遍意义的。而共产主义主张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必定会给社会带来动荡,破坏社会秩序,毁坏自由、民主,而实行公有制更是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颠覆,这一切都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美国人的红色恐怖可以追溯到巴黎公社时期,但是作为一种思潮真正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则始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美国领导精英们认为布尔什维克的行为有悖于他们一贯的评判标准,并由此对苏维埃政权产生了强烈的敌视情绪。他们认为苏维埃政权“否定政治、否定宗教、否定财产权、提倡泛爱和无神论,促进阶级斗争,不仅包括国内的阶级斗争,而且包括国外的阶级斗争,所有这一切都与他们的政治温和倾向和对革命的看法背道而驰。”②因此威尔逊政府参加了对俄国革命的干涉。干涉失败后,美国也多年未承认苏联。
大危机期间,固然有美国人对苏联的成就有很高的评价,但多数人依然对共产主义怀有恐惧。当时的一首小调反映了这一恐惧心理。“上帝保佑美国,犹太人拥有它,天主教徒管理它,黑人喜爱它,清教徒建立它,但是,共产党人将摧毁它。”③二战爆发后,虽然出于共同抗击法西斯的需要,美国与苏联建立了盟友关系,但在美国统治精英们看来,“共产主义专政的原则和理论就像纳粹主义专政的原则和理论一样,是不能接受的,是异己的”,只是为了打败纳粹不得不与之走在一起。
二战胜利以后,杜鲁门政府出于与苏联争霸的考虑,利用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把战后美国与苏联的斗争看成是两种制度——自由和专制的斗争,挑动人们的反共主义情绪。正是如此,美国国内的反共行为也不断掀起高潮。先有希斯事件,再有麦卡锡主义的泛滥。在反共主义意识浓烈的背景下,具有强烈反共言词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导下美国人根本不理会越南战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正如富布赖特所言,“从我们的反共分光镜中透析,我们所看到的胡志明不是一个越南的民族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个为攻击共产主义阴谋效力的急先锋,是‘以亚洲共产主义把世界分割’的突击力量。”④麦克纳马拉也承认,“五十年代期间,显而易见,越南共产主义者的运动与缅甸、印尼、马来亚和菲律宾的游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并没有将这些活动视为民族运动——就像以后他们表现的主流那样——而是将他们视为共产党人为在亚洲建立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统一行动。”⑤
地缘政治学的影响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一是马汉的“海权论”。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二是麦金德的“陆权说”。麦金德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麦金德的名言是“谁统治东欧,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⑥三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说。斯皮克曼认为心脏地带周围的外缘地区拥有大量的人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所以他认为主宰世界的关键地区不在心脏地带,而在边缘地带。
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部,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亚洲大陆与大洋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东南亚地区的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等更是亚非欧三洲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东南亚还是锡、钨、橡胶等战略资源重要产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得东南亚具有了极高的战略价值。无论是从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陆权论,还是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说来看,为了阻止苏联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进一步“扩张”,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东南亚自然就成了美国遏制战略上重要的一环。这可以从艾森豪威尔的讲话中看的出来。他在阐述“多米诺骨牌”理论时说:“在世界所需要的原料产品方面,印度支那具有特殊的地理价值。世界上所使用的来自这一特定地区的两种产品是锡和钨,他们是至关重要的。当然,那里还有橡胶园等等。鉴于该地区地理位置的意义重大,它的丢失将改变日本、福摩萨(指我国台湾)、菲律宾及以南的所谓环岛防御带,并继续威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领域,它夺走了日本必须拥有的贸易区,转而,日本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可去——为了生存,转向共产主义地区。”⑦
“慕尼黑综合症”的影响
二战的惨剧足以让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深思。在战后的美国政府领导人对二战进行反思之时,他们就认为“民主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向侵略者妥协让步,否则只能使得他们更加得寸进尺。“希特勒埋伏在慕尼黑的鬼魂,以及东京策划攻击珍珠港的影子,一直缠绕在冷战勇士的头脑里,提醒人们姑息与无备的危险。向这些侵略者的野心让步,只能鼓励他们犯下更大的罪行。”⑧可以说,战后初期的美国领导人都不同程度上患上了这种可以被称为“慕尼黑综合症”的病。
冷战爆发后,苏联代替法西斯德意日本成了美国精英们眼中最为邪恶的“侵略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同样把中国看作一个具有侵略扩张意识的国家,而“多米诺骨牌理论”重点就是指向中国的。在美国领导层看来,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将会利用一切机会扩张自身,压挤美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生存空间,从而威胁西方的国家安全。为此必须对其每一项“违规”活动坚决反对,甚至不惜武力推回。如若不然,失一地将会导致很多地方的丢失,这是谁也无法承担的起的责任。杜鲁门时期的国防部长福雷斯特尔认为“俄国人像日本人一样,基本上是东方的,……我们应该去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同情是值得怀疑的。我们曾经在希特勒身上试过。(我们)绝对不能再有绥靖。”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提出者艾森豪威尔在提到印度支那的威胁时也是把它看作可以与日本、意大利和希特勒的威胁相比较的威胁。肯尼迪认为,“30年代给了我们一个明显的教训:如果侵略行为不受到抑制或应对,最终将导致战争。”⑩
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来,美国精英们是如何受“慕尼黑综合症”的影响了。美国精英们错误地把对二战反思应用到了对苏冷战上,并提出了大量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理论的说辞,这样“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出笼也就顺理成章了。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源泉就在于战后美国的反共主义、地缘政治观和对二战经验教训错误运用上。这里,我们决不能仅仅把美国领导精英们的反共主义看作是一种寻求支持的手段,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样,我们也不能人为地忽视历史记忆给美国政府的领导阶层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所带来影响。总而言之,正是三者相互的作用才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的诞生。(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注释
①⑦⑨⑩Jeffrey P Kimball. To Reason Why: The Debate about the Causes of U.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