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焦点论析
2011-12-29周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7期
【摘要】我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矛盾。贫富差距扩大化引发的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焦点问题。分析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措施等问题,对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民内部 利益矛盾 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扩大化引发的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焦点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解决贫富差距扩大化引发的利益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化引发的利益矛盾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具体来看,其引发的利益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8年到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扩大化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51︰1扩大到3.21︰1,从2002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连续3年超过3.0︰1,差距连年扩大。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后果是严重的,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过低,极大挫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过低的收入使农村购买力下降,导致消费增长缓慢,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的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推移的方式,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在金融信贷、财政税收、投资建设等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东部沿海地区抓住机遇高速发展,这就导致东部地区居民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1980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1.19倍和1.21倍,1990年上升到1.38倍和1.27倍,2002年则进一步上升到1.43倍和1.40倍。可见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最高收入的5%人群组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20%,最高收入的10%人群组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32%。2002年与1985年比较,最高收入户人均全年收入与最低收入户的绝对差由1985年的901元扩大到2002年的17680元,扩大了19.6倍。②依据获得收入的差距可以把我国居民划分为三个阶层的利益群体,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和贫困阶层。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大量贫困阶层民众产生强烈利益被剥夺感,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我国贫富差距扩大产生的原因
社会转型导致的利益格局变化。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变化,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不同的地区、群体、个人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国家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政策倾斜不同,各利益主体具备的经济基础、占有的资源和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可见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由利益主体一元化转变为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
生产力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导致不同农户之间收入差别扩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扩大了城市就业渠道,也产生了城市不同阶层的贫富差别。由于社会劳动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技术层次较低的体力劳动者获得的低收入形成对比。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作用,高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也会大大高于企业的一般职工。
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非法致富产生的严重分配不公。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一部分集团和个人通过不正当竞争和非法方式致富,导致了较大的贫富差距。具体来说,一部分垄断行业利用垄断地位和不平等的价格,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将这部分财富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职工收入,从而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一部分人利用体制漏洞和法律不完善,采用制假售假、欺诈走私、偷税漏税等非法方式致富,扩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贫富差距扩大还受到政策法规不完善的影响。在处理城乡关系的政策方面,我国城乡分治的体制没有太大的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工业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农产品的价格,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还不足,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在处理地区发展问题上的政策方面,受经济状况的制约,政府采取了倾斜发展政策,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开放城市和非开放城市之间、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导致了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贫富差距扩大化引发的利益矛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激化了社会矛盾的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来说,第一,贫富差距扩大化会导致内需不足,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三个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我国GDP增长中的贡献率有一半是消费提供的,贫富差距扩大化将会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因为占人口少数的高收入阶层拥有大量存款和财富,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已得到满足,没有太大的消费欲望,不会对消费产生太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低收入阶层收入过低,同时又要为医疗、保险、教育支付部分费用,用于生活消费的资金是十分有Qx0/K0YnFRFxSn89SoPvJw==限的。这样就形成了大量应该消费的人群没有能力消费,少数有经济实力消费的人不愿意消费的局面。
第二,贫富差距扩大化会导致挥霍浪费和腐败现象,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不合理的贫富差距,特别是一部分人通过投机、钻国家政策空子,甚至违法犯罪的方式实现暴富,拥有巨额财富以后生活方式堕落、腐朽,大量购买奢侈品,与为数众多的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强烈反差,这就使人们对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怀疑。
第三,贫富差距扩大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相矛盾,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占人口少数的富有阶层通过各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展示自己的富有,另一方面大量贫困阶层群众为基本生活水平辛勤劳动,贫富差距扩大导致贫困阶层的心理失衡,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危及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防止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对策措施
防止贫富差距扩大,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要防止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可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要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共同富裕目标,通过健全税收制度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利用各渠道促进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低收入群体的数量,使我国社会形成高收入者合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分配格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应积极开展宏观调控,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对于西部地区应推动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地区应通过转移性支付、优惠贷款等方式加快其工业化进程,对于东北地区应实现产业和技术的更新。各区域依靠比较优势进行生产时,要积极开展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通过市场和政府两个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土地没有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农户手中,抑制了农民收入提高。要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应该放开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自由流转。③从政府来看,需要在财政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政法学院;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08年青年基金项目“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SB047)
注释
①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4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18题》,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年,第95页。
③胡乃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关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