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口吃”由“心”而生

2011-12-29李樱

中华家教 2011年4期

  9岁的男孩兵兵(化名)由于口吃到心理医院求诊。在寻找原因时,周医生通过对兵兵父母的询问,了解到兵兵平时性格内向,夫妻两个人关系紧张,经常吵架,严重时还大打出手。每当这时,兵兵就吓得躲起来。时间长了,兵兵就不喜欢和其他人说话,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变得少言寡语了。夫妻二人谁也没有关心孩子的变化,久而久之,才发现孩子说话不利索,开始“结巴”了。了解情况后,周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口吃”病。
  周医生对兵兵父母介绍,形成口吃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先天性,口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比例非常小;二是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学习恐惧等引发的负面情绪都会导致口吃。而兵兵的情况就是与家庭不和有关。周医生说,儿童原本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比较差,语言行为又处在学习、模仿、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如果此时遭受心理创伤,就容易造成心理发育障碍,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口吃多发生于孩子身上的原因,这个原因在口吃者中占大多数;三是由于后天性的疾病,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声带损伤等造成口吃;四是模仿和暗示,身边如果有口吃者,就容易受到暗示并模仿,口吃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有56 9%的患儿模仿口吃行为,模仿口吃行为可能是形成口吃的诱因之一。
  周医生说,治疗口吃有很多方法,重中之重是要认真分析孩子口吃的原因,搞清楚孩子口吃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并设法消除。比如,如果孩子口吃与其内向、怯懦的性格有关,就要从优化孩子的性格入手;同时要注意当孩子表现出言语不清时,不要显得太在意,更不要挖苦、讽刺。如果孩子口吃是通过模仿习得,就要告诉他们口吃是不能学的,但不可训斥;可以更多地表扬孩子流利的言语表达能力,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喜欢良好的言语表达习惯。还要仔细观察、分析孩子的情况,看看孩子究竟在什么情形下讲话流利些,在什么情形下讲话不够流利。尽量避免在容易口吃的情境中要求孩子说话。如果孩子由于紧张、害怕而一时语塞,应该想办法缓和—下气氛,等孩子较为平静以后,再让他(她)讲话。分析了孩子口吃的原因之后,就要开始干预治疗,早期干预治疗能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首先,要消除不良的刺激,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无忧无虑,快乐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和消除说话时的紧张。说错了不训斥,引导孩子讲话时放慢速度,多鼓励,增强自信;其次在讲话前要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不要太在意自己是否口吃;再次,坚持平时的语言训练,通过家庭对话、课堂提问等形式帮助口吃儿童面对他人。然后在公共场所训练讲话,多肯定、鼓励和帮助他们。配合行为强化的方法,有进步就奖励,使口吃儿童增强自信。《国王的演讲》中也有不少很好的方法,比如发音法,治疗师将单词分组而后让国王连起来说,帮助他遏制当众讲话时的恐惧心理;还有腹式呼吸法,以及有意到公众场合大声讲话的突破法。但是如果口吃情况严重,必须尽早到正规的心理机构接受治疗,森田疗法等都是很有效的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