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2011-12-29马达王怀坚
人民音乐 2011年1期
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近年进行了“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2005年3月,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现更名为“广州歌舞剧院”)、广州市艺术学校(以下简称“两团一校”)划归广州大学。“两团一校”划归广州大学,是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院团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尚无先例,所以在理论及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院团结合”的办学新模式,是文化体制与专业文艺院团改革中所进行的一种大胆尝试,是一种新举措,新构想。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也是其办学的一个特色和亮点。通过“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套办学的新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构建全新的立体化结构的产、学、研互补系统。集创作、表]、教学、科研、交流、培训、艺术实践等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人才。产学研互补的“院团结合”模式,将为音乐舞蹈人才教育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对于解决当前音乐舞蹈人才的就业难题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其办学模式的成功与推广在全国将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高校音乐舞蹈教育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子。
一、“两团一校”的基本情况
“两团一校”具有丰厚优质的音乐舞蹈教育资源。广州芭蕾舞团成立于1994年,在著名芭蕾舞艺术家张丹丹团长领导下,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广州芭蕾舞团已拥有15部大型舞剧,50多部中型剧目及其它小型剧目;]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广州芭蕾舞团坚持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芭蕾舞专家来团授课、编排,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国内著名芭蕾舞团。此外,国际交流频繁,至今已出访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曾被《光明日报》誉为“来自羊城的一束鲜花”。该团创作队伍实力雄厚,建团以来,创作]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音乐舞蹈作品,20世纪80年代的创作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使人记忆犹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星海·黄河》、《广州往事》、《永远的广州》、《月光光》、《星》等一大批具有岭南音乐舞蹈文化特点的剧目备受人们的关注。
广州市艺术学校成立于1973年,是广州市唯一一所公立的综合类艺术学校,在校学生一千多人。学校办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学校坚持专业与文化并重的教学理念,立足培养德艺双馨的知识型艺术人才。教学成果突出,共获国际级奖项195项、国家级奖项278项、省级奖项244项、市级奖项118项,为高一级艺术院校、各文艺团体输送了一大批艺术人才。2006年2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院团结合”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005年以来,在“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两团人员到学院任教。我们充分利用两团表]人才中的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先后聘请了多位高水平]职人员担任学院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大充实了学院的专业教学力量。为了使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学院在广州大学人事处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聘任了15位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院任教,并为他们颁发了正式的聘任书。这些聘任教师都是国内著名艺术专业院校毕业,他们拥有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舞台实践经验及其教学经验,对舞台艺术实践的表现性和感受性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在他们的教学中,除了技能性的教学外,他们会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进而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教学上,以自己以往活生生的舞台]出实践作为案例,让学生从中体验、分析、研究舞台艺术实践活动的规律,结合课程理论,进一步领悟、理解艺术表]理论中所提出的原则、概念、定义,这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力、艺术理解力和艺术感受力的提高。
2.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学院和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的共同努力下,已将两团建设为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为在校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院学生在两团的观摩、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而且对音乐、舞蹈表]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在面对观众的舞台表]中,]员只能是充满感情的表],才能感动观众;认识到舞台表]艺术在排练全过程中各个流程的协作关系,了解了舞台表]各流程的操作以及舞美的设计等;还感受、学习到]员们在排练、]出时认真负责、不畏辛苦的敬业精神。这些在平时学校的课堂上是很难学得到的。此外,广州市艺术学校艺术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也是我院一个很好的教育实习、见习的基地。
3.院团资源互补。院团资源互补是一种双赢的合作策略,它是使院团合作持久的一个重要保证。院团资源互补主要体现在:专业优秀的]员在退役后可以进入学院的教师队伍;专业优秀的学院学生毕业后可以竞聘两团]员;艺术学校的中专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我院本科专业学习;两团]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到我院深造。即两团中一些业务水平高、又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职称人员,在通过考核后成为我院在编教师,两团中现已有三人转岗到我院任教。广州市艺术学校也有数名中专舞蹈专业学生通过考试进入我院舞蹈本科专业学习。目前,我院正积极准备艺术硕士点的申报工作,若该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将有一批两团的青年]员前来报考,学院可以为提升两团]员的学历提供学习条件和帮助。
4.以课题组形式推进“院团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实施该项工作,我院组织了《“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拟在理论研究、实践探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专题研究,以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将该项工作纳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目前项目的立项、开发已得到了学校领导、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领导也将此项目纳入学院近期的中心工作,并在时间、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课题组积极开展国内外院团结合办学新模式现状的比较研究,进行具有鲜明本校特色的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设计,推进实践性凸显的音乐舞蹈专业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和“两团一校”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
三、“院团结合”课题研究的
理论依据及特色
该研究项目以霍普金斯理念为理论依据建立艺术教育“产学研”互补系统。霍普金斯理念是对洪堡思想的发展。洪堡思想源于1810年由威廉·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洪堡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首次将科研作为大学拓展的功能。这一思想对欧洲、美国、日本的高等教育均产生了重大影响。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该校模仿威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模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强调教学科研并重,大学的教育和科研必须服务于社会,产学研合作互动,使高等院校职能从教学、科研扩展到社会服务,这就是著名的霍普金斯理念。①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具有开放式办学的特点,它变单一的办学主体(院校)为多个办学主体(“两团一校”)?熏“两团一校”不仅提供实践基地,也提供师资力量,它不仅是协助,而且是直接参与到学院的专业教育中来。在这过程中,学院和“两团一校”同时成为培养高素质音乐舞蹈人才的载体和平台,它既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这种人才培养的机制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既具有深厚的基础专业知识又具有艺术实践能力,是学校和专业文艺团体共同培养音乐舞蹈人才的一种教育新模式。
2.通过“院团结合”的办学模式,学院可从艺校选拔优秀的艺术生源,学院培养的人才可以不断补充两团,“两团一校”的实践又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在新形势、新体制、新环境下,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实现更加有效的合作,共创双赢。
3.形成以院团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办学新格局,开拓一条“整合资源,为我所用,互惠互赢,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整个教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定位难以匹配,只有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教学形成良性运转的新机制。
当前艺术院校专业布局的综合化、生源条件的差异化、毕业去向的多样化挑战着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单一化,迫切要求艺术院校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高等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②而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新型的艺术人才,正是“院团结合”课题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该研究项目的实施有以下几点特色:
1.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突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研究探索“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办学模式的创新。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放在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建立起一套有利于院团双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实现专业人才、设施等方面的共通共融,实现各层次人才培养的顺利桥接,构建全新的、立体化结构的产学研互补系统,协作办学、协作科研、协作实践,着力打造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音乐舞蹈人才。
3.教学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在研究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意专业课的技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合理进行,从而更能形成以技术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的专业技能训练。
4.艺术实践的创新。进一步研究如何将“两团一校”建设成为学生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基地,为在校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提供更好的条件,与常规不同的是:在学生到“两团”进行观摩、学习、实践的同时,还可以参加选拔,竞聘两团的签约]员,让他们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结 语
几年的实践表明,本项目的研究与建设有利于我院音乐舞蹈专业教育与两团艺术生产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我院音乐舞蹈专业教育与两团艺术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我院音乐舞蹈专业教育的学科发展,有利于提高我院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及“两团一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我院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与两团艺术生产的鲜明特色,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多元推进,有利于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
该项目的实践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由于学院教师编制的限制,“两团”优秀]员转岗到学院任专业教师只有极少数的岗位指标,此外]员职称无法直接与高校教师职称接轨,这样对转岗]员的工资和职称待遇都产生影响;]员到学院任兼职专业教师还存在时间冲突问题,即艺术团体经常有排练和]出任务,这样与学校有序的课程教学时间产生矛盾,由此经常影响了学院的正常教学秩序;由于高考文化分数的限制,广州艺术学校许多专业优秀的中专学生无法进入我院音乐舞蹈本科专业学习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我院正设法解决,如根据“两团”的排练和]出时间调整上课时间,有的课程改成不定期系列讲座形式。相信随着教育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①谢仁业《从产学研合作到科教经互动——教育、科技、经济互动理论初探》,《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2期,第14—17页。
②董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http?押//blog.sina.com.cn/s/blog_50elb70c01008itr.html.
马 达 博士生导师,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
王怀坚 国家二级作曲,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