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纹身师刘元睿

2011-12-29刘绪贻口述易文璐整理

书屋 2011年12期

  老夫今年九十九,三个儿子都没有生男丁,因此,我只有四个孙女,她们当中老大、老二、老四读书的成绩中间偏上,都按部就班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四还获得了硕士学位。现在,老大和她的丈夫都是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老二是外企的白领,老四是《武汉晚报》的记者。她们所走的道路,都是一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子女所走的常道,都获得了像样的工作和不错的生活条件。唯有第三个孙女刘元睿所走的道路很不相同,曾使我相当地牵肠挂肚、迷惑重重,却又往往给我带来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刘元睿出生于1982年,进了近两年幼儿园,从1989年进小学起,如她所说,她生来就不爱也不会学习一般的文化课程,学习成绩很不好。她也曾尝试过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学习每一门文化课,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看着密密麻麻写满字的课本就是提不起兴趣。上课总是走神,使劲用巴掌拍醒自己,可听着听着还是会睡着。对付考试时,即使能弄到一份试卷先做一次,到考试时,她仍然答不出。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她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一般文化课程的学习,只好放弃。但是作为爷爷,我深深为她的前途担心,觉得她将来走进社会后难以独立谋生、堂堂正正地做人。
  刘元睿的父亲刘西说,她刚满三岁时,就能够画出具象的东西。她曾经画了一个人头,有眼睛、有鼻子、有嘴,还有几根头发。让他十分惊奇。据我日记,她五岁时画的枇杷和金鱼,曾让我刮目相看。刘西发现她绘画天赋后,就专门为她做了些本子让她画画。刘西是搞少儿美术教育的,知道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宝贵,就努力引导、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从不用技术与技巧限制她。从那以后,她就到处涂鸦,而且养成喜欢拿着笔和本子就画着玩的习惯,画了好多本充满故事情节的图画,到小学时,她还试着创造连环漫画。这种培养,使她的创作能力大大提高,所以从六岁开始,只要是命题比赛她就能获奖。特别是考湖北省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时,她的素描和色彩成绩一般,但两个钟头的创作考试,她半个钟头就考完了,而且得到了高分。
  刘元睿真正比较正规进行绘画练习,是小学毕业后开始的。然而进步很快,成绩很优秀,经常参加比赛获奖。尽管,刘西因为担心耽误她的文化课学习,而多次阻止她参加比赛,但她还是得过许多奖。除获奖以外,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起,一直到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她经常有作品在《小学生天地》、《校园内外》、《红树林》、《少年世界》、《淘气包》等杂志发表,后来,她还成为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经常撰稿人。《小学生天地》当时主编很欣赏这位该刊年龄最小作者的作品,刊发特勤。
  由于获奖、发表作品有如家常便饭,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且逐渐感到没有味道,她用四个字总结那个时候的自己——“年少轻狂”,我评论她过于自信时,她说她是“艺高人胆大”。
  大学毕业后,刘元睿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她是一个不喜欢大家都喜欢的东西的人,一个不愿意走大家都走的那条路的人。因此,她从来没有想到进政府部门。她试过杂志社和广告公司,但那些机构每天按时上下班的生活也让她感到十分枯燥;中规中矩的图画设计使她感到自己的艺术天分正一点一滴地被消耗殆尽。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条有些人认为有兴趣、有前途的人生道路,决定自己创业。
  经过市场调查,她发现武汉市在创意家居饰品方面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缺,于是萌生了建立一个创意生活企业的想法,主要经营一些富有创意的家居装饰品。可是由于自己设计产品的制作成本太高、产品的数量有限,商店中出售的货物,只有一部分是由她自己设计的。创业之初,尽管困难重重,她还是取得不错成绩。不仅营业有盈余,还因其系新生事物,获得一些报纸、杂志报道。然而,毕竟当时武汉市民中理解、欣赏、爱好创意生活的人并不多,她的产品市场有限,经营状况达不到她的预期效果。她于是停止了这种创意经营,转而在万达商场同时开了一家服饰店和一家帽子店;帽子店的商品,都是她以“老武汉风情”为主题设计制作的。湖南卫视著名娱乐节目主持人汪涵有一期讲谈地方文化的节目,就是戴着她设计的帽子做的。
  服饰店经营后期,由于铺面租金不断上涨,盈利困难,元睿认为这是她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大瓶颈。她天赋异禀,从小就感到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甚至看不起自己父母,认为他们庸庸碌碌一生,无任何成就可言;她讨厌别人说她善画不是由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是因为父亲是个美术老师,一直拒绝承认父亲的遗传和帮助。直到这时,由于她的事业遭受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她才初步感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女超人,接受了父母的帮助(她的父母通过社会关系限制了铺面租金过度的、不合理的上涨,使她的服饰店仍有一定盈利,得以继续经营),而且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增强了亲情。
  这时,我第二次意外地发现了我原来不认识的第三个孙女刘元睿。她从出生起,我们就在一间房屋里共同生活了五年。这期间,她头脑里可能活动着一些奇思遐想,但外表却沉默寡言,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得很低调。她的这种不动声色的自我打造,好像用一层黑幕把自己包裹起来,让人们不识她的庐山真面目。现在看来,我当时确实不了解她。5岁时,她随父母搬去了新家,我们见面的时间少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保持低调,就是绘画比赛获得全武汉市、全湖北省甚至全国一等奖,她也从来不张扬,也不通知我,我总是从刘西那儿得到消息的。在我这方面,虽然对她总是牵肠挂肚,但由于我的工作一直非常忙,连家也顾不上,也就没有抽时间去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她谈心交心,因此愈来愈对她不了解。再后来,虽然认识到她的绘画天分和成绩能够使她在社会上站住脚,自谋生活,但又觉得她是一个没有什么理想、抱负、独特见解、自由意志、异常生活旨趣的人,一个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和谋生能量,没有自己规划的人,总之是一个只能依靠亲友、随着社会洪流活得浑浑噩噩的平常人,并不会有所作为。但现在的她并非如此,她不独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和谋生本领,还具有与常人迥然不同的想法,坚决走一条一般青年人不想走甚至没有走过的道路。她不愿意像一般大学毕业生那样依靠父母、随社会大流,而是要自己创业,开风气之先,并且取得了成功。这简直就是我从未意识到、从未想象过、更从未见过的一个新的孙女刘元睿。
  服饰店的危机虽已解除,可以继续经营下去,而且还买了小汽车。但是刘元睿开始思考,如果将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是不是还要靠父亲来帮自己解决呢。她不想过这种依赖的、迁就的生活,不想守着这个发展前途不辉煌的店铺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她希望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打拼一片新天地。于是,在经营服饰店的后期,她已开始着手为纹身业务、或说事业做准备。她说,她不是一个会让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生活脱节的人;在一种事业开始出现危机的时候,她就会开始为其他事业作准备了。她一边购买纹身机器和颜料,阅读有关书籍和材料,自己钻研纹身艺术;一边交结从事纹身工作的朋友,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交流经验。由于是美术科班出身,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加上肯吃苦、肯学,她很快便上手了。2010年3月24日,她发表了微博“快来找我纹身吧,现在免费,以后很贵”。2010年7月5日,“130tattoo”工作室正式开业。不过,纹身工作室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在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接不到活干,只能坐吃山空。但由于她打心底里对纹身的热爱,她咬着牙慢慢坚持下来。画插画的经历带来的浓烈的个人特色,科班出身造就的深厚技艺让她的名声逐渐散播开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A城》杂志、《BOSS精品》杂志、《腾讯大楚网》、武汉电视台一套《都市写真》和五套《逛街》、湖北电视台“微博达人秀”等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争相对其进行采访报道。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工作室的客流量也突飞猛进,甚至有许多外地的客人慕名而来,请她纹身。
  如刘元睿所说,她现在已经是武汉市最好的纹身师了,而且是全武汉市唯一的艺术纹身师。在她看来,纹身有两种,一种是商业纹身,一种是艺术纹身。艺术纹身有别于商业纹身:一方面是两者性质不同,前者是有灵魂的,同音乐、绘画、舞蹈一样,是一种传达人们对生活、对美的感受的艺术形式,因此她经营纹身工作室的重点也并不在盈利,而是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是消费群体不一样,元睿的顾客以大学生、白领居多,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都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为了记录过往、激励自己而纹身,让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刘元睿说:“好的纹身,象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真正有想法的纹身师才能纹出精彩的作品”。
  刘元睿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她觉得自己之所以会取得如今的成就跟她的性格——叛逆、乐观——分不开。她说:“我的叛逆期特别长,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束”。她就是要特立独行、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她的确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她的乐观也帮助她度过了一次次的低潮期。“一定会反弹的!一定会好起来的!”遇到事业坎坷时,她总是这么鼓励自己坚持住。刘元睿还是一个特别喜欢审视自己的人,她说:“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要搞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然就糊糊涂涂过一辈子了。”
  刘元睿未来的目标是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整个武汉的文化氛围。当人们问到她是否会考虑出国去交流经验的时候,她说,“国外有很多厉害的大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要出国交流经验,我的第一选择是美国,不仅因为那儿有先进的技术,更因为我的爷爷曾经在那里生活、学习过,我想去看看他曾经体验过的那些风景。”
  这就是我最近一次意外发现的一个可爱的新的第三个孙女刘元睿。我认为,她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