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物探企业季节工管理难题
2011-12-29宋海滨
人力资源 2011年1期
华北物探公司是一家物探企业,作为石油行业的“先头部队”,主要提供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同时参与外部探区市场竞争,承揽地震勘探采集项目。近年来,随着多道大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司临时季节性用工(以下简称季节工)总量逐步加大,并已成为项目运作的主要人力资源,随之在管理上也不断面临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季节工需求总量激增,招聘和管理难度加大。比如在冀中探区,全日制职工与季节工的比例大多为1:8,部分项目达到1:10,上千人的团队仅靠队领导和班组长已无法有效管理。而由于“用工荒”,越来越难以保证季节工的招聘质量。
季节工流动性大,对企业忠诚度低。由于项目的短期用工特点,薪资待遇成为季节工选择工作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难以建立稳定的、归属感强的季节工队伍。
培训难度大、回报低。由于季节工人数众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不强,所以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加之其流动性大,无法对他们进行长期的系统化培训。
安全生产意识差,安全生产的行为习惯养成难。季节工已成为项目安全隐患中由人引发的不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其安全意识的增强与习惯的养成,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靠短期的突击培训难以实现。
基于此,公司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通过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倡导亲情文化,使得季节工管理工作日渐成效,并且逐步掌握了市场用工主动权,季节工总量得到有效保障。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1 完善制度,搭建规范化管理平台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季节工是项目运作的主体力量。为此,公司以稳定季节工队伍为目标,建立了季节工管理骨干、技能季节工、普通季节工三支队伍,畅通了季节工三级发展的职业通道。比如依据级别制定相应的薪酬待遇、晋升岗位等,使季节工看到在企业的成长前景,增强了归属感。
针对项目运作模式的改变与优化,先后制定了《季节性用工管理办法》和《季节性用工培训J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规范了季节工招聘、培训、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标准及要求。
2 齐抓共管,形成层级管理网络
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实现上下联动、共同履责、齐抓共管,有效地提高了季节工的管理水平(如图1)。
3 强化执行,推进现场规范管理
各地震队从强化过程控制入手,狠抓制度、流程、规范和职责的落实,实行队领导承包班组和跟班作业制度,明确每名在册职工和季节工骨干在现场管理中的责任与权限,加强现场管理与岗位指导,帮助季节工及时校正执行误差,确保季节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做事”。
同时,为规范项目运作期间地震队的季节工管理,人力资源组织部每月进行季节工管理督导检查,对地震队落实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