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

2011-12-29曾双喜

人力资源 2011年1期

  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三国写的是心计;水浒讲的是义气:红楼看的是感情;西游谈的是理想。也许是大道趋近,殊途同归,虽名目有别,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作品在它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智慧,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模式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四部作品重点描写了六个组织的兴衰存亡史。曹魏集团有点像垄断型国企。曹操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垄断国家资源,依靠行政力量大规模兼并各类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曹魏集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曹操作为领导人也以身作则,因此迅速发展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企业。另外,曹操每次作重大决策前都会主动征求下属的建议,赤壁之战前接连打胜仗,就是因为听取了郭嘉的建议;而赤壁之战时由于没有采纳程昱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大败而归。
  蜀汉集团像股份制企业,刘、关、张等人是创始股东,大股东刘备担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则为首席执行官。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使诸葛亮能够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华,蜀汉集团也迅速从弱小走向强盛。然而刘备虽把经营权下放给诸葛亮,但有时却又无端地收回,如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告,意气用兵,发动彝陵之战,结果导致损失惨重,险些把整个基业都赔了进去。
  孙吴集团像典型的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族企业由于将企业的利益与整个家族的利益捆梆起来,因此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任人唯亲。但孙权却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弊端,大胆实行分权制度,吸收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非家族成员为集团效力,江东基业因此得以传承七代,为三国之最。
  梁山集团采取的是合伙制,实行平均主义,按人头分红,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这种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以致宋江上任后通过实行产权改革,不动声色地把集体财产变为了他自己的私有财产。然后以此为资本,积极准备与大宋集团的并购。结果遭到了以林>中、武松等为首的中高层管理干部的极力反对,梁山集团失去以往的凝聚力,最终还是没有避免被收购的结局。
  唐僧师徒采取的是项目管理的模式,唐僧相当于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和沙僧则是普通成员,另外还有项目董事如来和项目总监观音。他们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能力。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
  至于《红楼梦》中的贾府则是典型的个体户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