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沃森与幼年IBM的“科技神”文化

2011-12-29罗长海

人力资源 2011年7期

  IBM的名字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那是科技新品让美国人耳目一新、啧啧称奇的时代。《(老)沃森传》的作者说: “当时的企业家们都觉得自己是神,他们中很多人还认为自己是带领大家走进新时代的革命家。”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老沃森特别重视科技创新。他着力为幼年IBM所打造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科技创新色彩,我们不妨称之为“科技神”文化。
  
  以发明和专利推动销售
  
  老沃森擅长销售,但他并不认为“销售技巧第一”。他确信:能说会道、敢于承诺、劣质产品也能卖出去的所谓“才能”,不仅不能提倡,而且是一种犯罪。他认为:更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更高的销售额,发明和专利能够推动销售!
  老沃森的这种认识,得益于他结识了一位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两人都在全美收银机公司(NCR)工作,一个是销售经理,一个是科研人员,但结成深交却缘自一项技术创新。老沃森知道手动收银机难以满足用户需求,极力推动研发电动收银机。电动收银机是体现科技进步趋势的机器,速度快,效率高,许多人都尝试开发,但因为没有找到一种体形小巧且马力强劲的马达,无法做到按动按钮就可弹出收银机抽屉。凯特林针对这一问题搞出一项发明,并给老沃森做了示范,老沃森说:“太好了,可是在潮湿的环境里,发动机还能工作吗?”因为收银机需要在水产市场以及其他一些长期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凯特林有点为难,但他果断地提来了一桶水,把发明的机器浸到水里,第二天清早,他把机器从水里拎了出来,结果发现它依然能够运行。二人从此结为好友,在凯特林离开NCR独立创业后,二人仍保持着亲密关系。
  凯特林最伟大的发明是“汽车引擎电子点火装置”。在此发明出现以前,汽车是用手摇曲柄来发动的,不仅费力,而且如果发动机意外起动,对摇曲柄的人非常危险。凯特林的发明完全消除了这种危险,使汽车发动易如反掌。凯特林将这一发明成功的喜悦让老沃森第一个分享。当听说老沃森将乘火车到达代顿市时,凯特林就开着轿车在车站等候,待老沃森一到就请他上车,没转动摇杆就直接坐到司机座位上,他一按按钮汽车就启动了,这令老沃森感到十分惊异……就这样,凯特林向老沃森展示了技术发明的重大作用,使“发明和专利推动销售”成为老沃森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事实。而老沃森则从与凯特林的友好关系中,学到了如何与工程师们并肩工作和相互理解。
  
  向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倾斜
  
  老沃森打造科技神文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分出更多的管理时间,投入更多的工程人员,调拨更多的资金设备,向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倾斜,以保证公司的产品总是处在科技领先的地位。怎样评判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呢?老沃森用以下三条标准来衡量:
  第一条标准:产品问世的时间,是新产品还是传统产品,能不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拿IBM当时的三种产品——计量秤、考勤钟、制表机来衡量。“计量秤”给人的感觉是“似曾相识”,而不是耳目一新。 “考勤钟”不仅没有产生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际上还使某些员工产生了自己被监督的怨恨。 “制表机”则是“从来没有出现”的,它确实使人耳目一新!所以三种产品中制表机的科技含量最高。
  第二条标准:产品使用的结果,会不会使用户感到“神”?
  计量秤的使用结果,是能够知道有关物质的重量;考勤钟使用的结果,是可以知道一个职工进厂和出厂的时间;这些都不会使人感到“神”。但制表机使用的结果,却可以使人感到“神”。早在1910年老沃森去看望一位在别的公司也担任销售经理的老朋友时,发现他通过使用制表机,对其下属销售员的业绩动态了如指掌,老沃森当场就感叹地说“大开眼界”,感到了“神”。随后老沃森就买进制表机,并在下属干部面前显示自己对基层推销员的情况了如指掌,令下属对他钦佩!
  第三条标准:潜在市场和利润空间大不大,会不会使公司未来的前景无限光明?
  老沃森认为:计量秤部门已经是赚不到钱的行业,应该退出。考勤钟部门管理有方,利润丰厚,但是其发展前景似乎有限。“今后许多年,制表仪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有终点”。
  如此衡量,老沃森为IBM确定了向制表机倾斜的政策,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深刻理解高科技产品的本质
  
  “制表机”,当时人们也称之为“制表仪”、“打卡机”、“会计机”等,所有这些名称都只是反映了这种机器的某个具体用途,并没有反映它的本质。那么,制表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CTR公司的创始人弗林特(Charles Ranlett Flint),则对这个问题第一位作了回答。在他看来,“其他的机器能使体力劳动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双手的生产力;可是制表仪能使脑力劳动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了大脑的生产力。世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东西。 ‘它们实际上就像能够思考的机器’。”这一回答尽管大方向正确,但未免太笼统。而老沃森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认为“制表机”的本质是“数据处理机”。尽管老沃森没上过大学,没受过多少科技教育,而且在IBM上市时已经有50岁了,但他没有被低学历和年龄所束缚,而是努力与时俱进,深入思考,最终将制表机的本质界定为“数据处理”。
  一个组织或一个人,可能不使用表格或卡片,可能不涉及会计事务,但却不可能不接触信息,以及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而这正是数据处理。因此,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人,都是数据处理机的潜在用户,因而数据处理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老沃森把制表机定为IBM的研发目标,就是把“数据处理机械化”定为IBM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IBM后来发展成为计算机巨人的光明前途。
  
  向研发团队下达高目标的创新任务
  
  在认识到“制表机本质上是数据处理机”之后,老沃森的脑子里就经常冒出关于数据处理的新想法,然后就像扔手雷一样,扔给他所器重的工程开发团队。所谓“扔手雷”,是一种比喻性说法,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高调宣传制表机的科技本质,强调它是数据处理机,其领域遍及人类一切领域,人类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制表机的市场就有多大。这种宣传就像在节日之夜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炸得科技人员心花怒放;跳跃闪烁的光芒,照得全体员工脑醒眼亮。
  二是搭建科技创新的高水平竞赛平台,不断向科技人员下达目标更高的创新任务,以致研发人员就像看到手雷突然滚向自己脚下,不得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高高跳起,登上那高耸入云的竞争平台。以上两层含义结合起来,就是要通过“深入理解”和“频繁参赛”,来激发全体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
  我们且看老沃森扔出的“手雷”的具体内容吧:
  “手雷”之一,是要求把制表机开发成适用于火车票管理信息系统。
  “手雷”之二,是要求把制表机开发成适用于银行信息管理系统。
  老沃森所扔出的这两个“手雷”确实是面向未来、非常超前、难以办到的。对第一个“手雷”,五年后工程师们还没有搞出来;对第二个“手雷”,也是在十多年后才开发出来。有人认为,老沃森扔出这种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手雷”是一种错误!但老沃森坚持说:“我还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虽然没有任何人同意这一点。”
  老沃森在IBM幼年时期扔出的“手雷”,其实是给公司确立了高远的科技创新目标,这种目标虽然在两三年内没有实现,但他作为总裁并不放弃,更不因此就埋怨、责备、辞退科技人员,而是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继续钻研下去,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由此培育出了优质的科技创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