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属于全社会等
2011-12-29
人力资源 2011年7期
资源属于全社会
我们几个中国员工到达德国汉堡市后,当地的同事专程来接风洗尘,多点了几个莱。餐馆客人不多,旁边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给她们分掉,然后很快被吃光。我们点的菜也很快上来了,桌子被碟碗堆满,狼吞虎咽之后,这一餐就结束了,结果还有1/3没有吃掉。结完账,我们刚出门没走几步,听见后面有人在叫,回头一看,原来是那几位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说着什么。看到我们围过来了,老太太们用英文说我们剩的莱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阿桂用生硬的德语说:“我们花钱吃饭,剩多少,关你们什么事?”此话足够刺激,一位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他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声了,驻地的同事只好交罚款,并一再说:“对不起!”该工作人员随后严肃地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没有理由浪费!”
[启示]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指出:“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奢侈挥霍,极情纵欲,不仅毁坏社会资源,而且会严重腐蚀人的品质,导致贪欲横流,腐败成为常态,因而构成败家亡国的根本。正如毛泽东早在1934年苏区代表大会上所指出的:“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对职场人来说,寡欲戒贪,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始终应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予以大力倡导和认真执行。
付出风情,写出名曲
1814年,维也纳的一个夜晚,一个酷爱音乐的青年走过街头。因贫穷买不起钢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学去练琴。他喜欢作曲,但有时连作曲的纸都买不起。此刻,他正在回家的路上为生计犯愁,忽然看见一家旧货店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手拿一本旧书和一件旧衣在叫卖,他认出那是他教过的唱诗班的歌童。同样的穷苦状况,激起了他的侧隐之心,他感到鼻子发酸,便不由自主地摸索衣兜,搜出了仅有的一枚银币,买下了那本书。他拿书边走边看,竟发现其中有一首大诗人歌德的诗作《野玫瑰》。他朗诵了一遍又一遍,整个身心仿佛被诗的意境所溶化,而内心深处也不知不觉地飘出一段清新、亲切的旋律。他赶紧回家将这个旋律写了下来,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名曲《野玫瑰》,其手稿价值连城。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人们赞颂他的天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名曲的诞生竟直接源自于他那一颗富于同情人的善良之心。
[启示]从他人处获取资源,这是创新灵感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出于同情心帮助他人则构成一个重要途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人类的种种信息原本就是通过人际之间沟通和服务的渠道来传递的,特别是触及人类心灵的创新活动,尤其需要与善意爱心息息相关的信息9hPkQ4MCLsBGdsiKkUkkgg==和灵感。对职场人来说,在与客户沟通和服务时,请多付出一点同情和关怀吧,助人为乐且不求回报,从中你定会获得报偿,其中可能就有你工作所最需要的资源。
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臣叫子罕,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一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给玉匠看过,鉴定它是块宝玉,才敢拿来呈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物,你把美玉当宝物。如果你把美玉送给我,你和我岂不是都丢失了自己的宝物了吗?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有自己的宝物好啊!”那人听后,跪下磕头说: “我一个小老百姓,藏着这么贵重的宝物不安全,献给您也是为了自家的安全啊!”子罕于是在城里找个地方让他住下,介绍玉匠帮他把玉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家乡去了。
[启示]选择宝物的价值标准因人而宜。让人在璧玉和一百两黄金面前做选择,乡下人通常会选择后者,但精明的商人会选择前者,因为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对贤哲来说,让他在道德和璧玉之间做抉择,他则必定会抉择前者,因为愈有智慧的人,其价值取向愈偏重精神价值。子罕正是如此,在他看来, “为官不贪”这一精神之宝才是真正的无价宝,比物质之“宝”更珍贵,它能保护人免受金钱、权势和美色等种种物质诱惑带来的灾祸,确保人的清净、自在和安详。显然,这也应该成为职场人道德追求的一个境界。
你理解的只有三分之一
2011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对记者说:“你所理解的警察,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永远不能说;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办法说。”
[启示]从哲学上说,人们认识客体时一般都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性因素,以及信息来源可靠与否、媒体导向、专家看法、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外界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而对人对事的认识一般都与事实真相有着一定差距。这使得人云亦云或先入为主常常左右我们的思想,使得我们往往是在自私和偏见中与人交往,在自欺欺人中被人所欺,不愿相信世上真有好人好事,对人苛刻,对己从宽。对此,职场人当引以为戒,凡事要与人多沟通,注意将心比心、多从他人角度换位思考,力戒主观上的自我中心、随意和武断,如此必能更深更细地理解他人,切实搞好与客户、同事的人际关系。
默忍不怒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早年创业时积极肯干,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赞誉,并为上级器重而获得越级提拔,最后登上了公司最高领导岗位。也因此,他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嫉恨甚至当众辱骂。一天,一个青年闯入他的办公室,直趋他的写字台,以拳头猛击台面,并大发雷霆地说:“洛克菲勒,我恨你……”随后,那青年肆意谩骂,脏话不断,长达十分钟之久。
办公室里的职员听得清清楚楚,料想老总或许会拾起桌上的什么东西向那人掷去,或是叫保安把他赶出去。但洛克菲勒并没有那么做,他把笔搁下,心态平和,静静地注视着挑衅者,仿佛是在倾听下属做汇报。最后,那青年看到怎么骂也骂不动对方,为对方的镇静和淡定所震慑,心中着实发慌,只好重重地拍了几下桌子,快怏而去。洛克菲勒扶正那张椅子,像没事人似的又开始埋头工作,以后也一直不再提这件事。
[启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心术》中指出:“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默对辱骂,心如止水,看似软弱无能,实则是基于智慧和涵养的一种极有效的自卫手段。如此不仅有助于息事宁人、化解冲突,而且可保持心灵的平静,确保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正如古人所说: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也不必担心名声为人所毁,因为只要做事心正身正、问心无愧,事实的真相是不会因任何人的诬陷、诋毁、误解、冤枉、谣传而被扭曲的,正如诗圣杜甫曾在诗中写道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目行一善,转变伞运
生于古巴,父亲是位成功的庄园主,童年生活过得快乐无忧。上世纪60年代的一场革命,使他家失去了一切,流亡美国,当时他6岁。从15岁起他跟随父亲打工,后被引荐到家乐氏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临走时父亲对他说: “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着。”他牢记教诲,每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他如此助人为乐地干了四年。第五年他接到总部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是:该职员在过去4年中个人推销量占到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40%,应予以重用。在成功打开拉丁美洲市场后,他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2005年11月底,他被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出任下一届商务部部长,他的名字成了“美国梦”的代名词,他就是卡洛斯,古铁雷斯。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记者将其改变命运的秘诀概括为—句话:日行一善。
[启示]对于想要改善命运的人才来说,“日行一善”无疑应成为一个值得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企业来说,也应把“日行一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准则,向员工大力宣介和倡导,这对于提升员工道德素质、扩展和巩固人脉关系、提高业绩水平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