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伤好人心等

2011-12-29

人力资源 2011年12期

  控制自己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年轻时他辛苦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出版报纸。一次,他跟管理员因误会发生了冲突。管理员为发泄对富兰克林的不满,把他排版工作用的房间蜡烛全收起来,这种情形一连发生了几次。直到有一天,富兰克林在排稿子时再也找不到蜡烛了。富兰克林怒不可遏,立即奔向地下室,看见管理员一边往锅炉里添煤,一边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富林克林当即对他破口大骂,直到想不出什么骂人话了,才放慢了速度。此时管理员直起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一种淡定、柔和的声调说:“呀!你今天有点激动,不是吗?”这句话如短剑般一下子刺进了富兰克林的心,一向注重个人修养的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他被打败了,尽管站在面前的是属下,而且是一位不识多少字的文盲。他转过身,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工作室,一个人冷静地反省,确认自己刚才不理智是错误的。他意识到必须去道歉,内心才能平静。
  富兰克林来到地下室,管理员仍以那种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次想要干什么?”“我回来是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富兰克林说。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面墙、你和我之外,没人听见你刚才说的话,我不会说,我想你也不会说,不如我們把这件事忘了吧。”富兰克林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仿佛是在用心和他握手。后来富兰克林说道:“这件事教育了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
  [启示]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修养完全靠自己的自觉自律,而不是靠外界或他人的强制约束;作为管理者,若自身端正,做出表率,属下自然会跟从行动,若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属下端正,属下也不会服从。上述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孔子这种“修己安人”的思想仍是值得铭记在心的教导。
  从生活细节中捕捉灵感
  一位屡经挫折的年轻画家,孤独地住在废弃的车库里,深夜常常听到一只只小老鼠吱吱的叫声。不久,小老鼠竟爬上他的画板嬉戏。后来,画家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有关动物的卡通片。一开始,他的工作进度很缓慢,常为画什么而苦思冥想。在一个深夜,他回忆起那只在画板上跳舞的老鼠,于是灵感出现了。随后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一个价值连城的庞大文化产业也由此诞生。他就是美国极负盛名的米老鼠之父——沃特•迪士尼。
  [启示]现实中的一切产品,都是要满足人們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这一意义上说,创新灵感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可以发现,关键在于要有一颗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心。而重视观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则是激发灵感火花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如世界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所说:细节就是上帝。
  受恩数十午,千里还本利
  2008年的一天,澳洲人芬顿在整理旧资料时,发现了英国人韦布的家庭地址。他猛然回想起39年前的事:当时他在欧洲旅游,因旅费用尽,在比利时奥斯田港向韦布借了5英镑。欠债如此之久,芬顿感到惭愧,他决定亲手奉还当年的这份恩情。他以每拖欠一年增加5英镑计算,合计该还其200英镑。他借到伦敦旅行之便,专程找到了韦布在英国雪菲耳的家,可惜韦布外出,无奈之下,芬顿留下钱与一张谢卡怅然离去。
  72岁的韦布返家发现了钱和谢卡,既意外又感动。谢卡上写着:“致韦布:一个好人。芬顿敬上,一个迟来的还钱者。”韦布对记者说:在世风日下的今日,言而无信者比比皆是,令人对人性失去信心。有人会记得恩情,还不远千里偿还,令他感动不已。
  [启示]好借好还、知恩图报,这是人类之美德,君子之风范,也是积德聚福之路。相反,有恩不报,赖账不还,甚至对公家利益能占就占,捡便宜还卖乖,则是背离了公理良心,体现着人性的堕落。它也反映着一些人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的愚昧。殊不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欠债还债乃公理,拖延越久利越高。负债不还,纵使逃过了当事人和法律,也逃不出内心的良知和冥冥中的因果链。正如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如时下社会上流行的一句电影台词所说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英伤好人心
  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鲁尼兹开车出外办事。途中他看到有个老人独自在雪地里蹒跚前行,他于心不忍,便驶近老人请他上车,老人点头致谢,随即上车。鲁尼兹小心翼翼地继续驾车前行。猛然间,一辆轿车迎面驶来,鲁尼兹紧急刹车,不料车竟如醉汉般地滑向路边,撞向一棵大树,他顿时失去了知觉。醒来时,鲁尼兹已经躺在医院里,幸好只断了两根肋骨。他急忙打听老人情况,护士说老人做了开颅手术,仍昏迷不醒。老人的亲属来了,感谢他的帮助,但老人的律师却告诉鲁尼兹,按法律他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70%的巨额医疗费用。对此鲁尼兹感到很懊丧。
  老人昏迷20多天后苏醒过来。在听了律师表态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震撼了在场所有人:“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整个小城被感动了,大家纷纷为老人捐款,但老人却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行善而遭遇尴尬的人。老人叫卢森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尊敬人物评选活动中,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人們的评价是:当善意被扭曲时,是他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們可以毫无戒备地去爱。
  [启示]对他人的善意帮助报以感恩,这是对好人好事的支持,即便对方有无心之失亦应包容,这有助于人心向善;反之,受恩不报,被救不谢,甚至反诬恩人,则会令好人寒心,好事难做,遇难无助,人祸连连。对此态度,实是关系社会风气好转的关键!当如《弟子规》所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哲学家与船夫对话
  一位哲学家乘船出海。海上风景甚是迷人,但时间长了他又觉得单调无趣,便与船夫聊了起来。聊了一会儿,哲学家觉得船夫知识太少,什么都不懂,于是问道:“你懂哲学吗?”船夫说:“我不懂。”哲学家用很惋惜的口吻说道:“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随即,哲学家又问道:“那你懂数学吗?”船夫说:“也不懂。”哲学家遗憾地说道:“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船夫不再说话了。二人保持沉默,船夫划着他的船,哲学家思考着他的问题。不久,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小船在海浪中剧烈地颠簸着。突然来了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同时掉到了水里。哲学家在水中拼命挣扎,船夫问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惊慌地喊道:“不会啊!”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100%g的生命。”
  [启示]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来说,知识和才能同样重要,不能只重知识不重能力,那样等于纸上谈兵,地上行船,也不能只重能力不重知识,那样等于只停留在经验阶段,难以上升到由表及里、把握事物规律的理论高度。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手脑并用、知行统一,才能成为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给高管扣5美元薪水
  有一次,石油大王保罗•盖茨听到某家下属公司的汇报情况,知道该公司营运状况很差,亏损严重,但很有发展潜力。经过详细了解,盖茨找到了症结所在——该公司三位高管关于成本与利润的责任意识极差。对此,盖蒂略施小计。他在发薪之前交待会计部门对那三位高管的薪水各扣5美元,若他們有异议,叫其直接找老板。不出所料,发薪后1小时内,三人不约而同地跑来找盖茨理论。盖茨严肃地对他們说:“我已经调查过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上年度有好几笔不必要的开支,造成公司好几万美元的损失,但我没有看见你們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如今,你們每人的薪水只不过少75美元,却急不可待地要求补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三位高管听完盖茨这番严厉的教训后,很有感悟。有两位很快研究出加强企业管理的措施,另一位没有改进表现,不久便被辞退。
  [启示]管理上有一个二八法则,即少数管理者较之大多数员工在管理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出现问题时应负主要责任。因此,企业在管理上应重点抓好少数管理干部的工作,严加要求,规范考核;对那些在管理职位上只图多拿薪水,做事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意识的管理干部,应予以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