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教育职责异化为“施舍”

2011-12-29袁会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重庆市某中学举行高中毕业典礼,900多名学生单膝或双膝跪地,向老师行跪拜礼,感谢老师3年来的教育之恩。对此,校方回应说,学生们行跪拜礼不是学校组织的,但学校倡导这种感恩方式,因为学校注重灌输“感恩”理念,学生每天都要做“感恩操”。
  笔者以为,现代教育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关系,也更加呵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如今,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已经涌现出大批80后教师,他们青春、活泼、富有朝气,同时还带着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在一些学校,学生们会给自己的80后老师起绰号,称他们为大哥哥、大姐姐。毕业时,这些“哥哥姐姐”老师甚至会向即将毕业的“弟弟妹妹”学生鞠躬,惹得学生们哭红眼睛。难道说,这样的离别体现不出学生对教师的爱与感恩?或许,教育就应该用这样的身体力行传递现代社会观念,而不是对陈旧的形式心存眷恋。“跪”的背后必有“贵”,下跪本身已经反映了师恩的高高在上,学生必须作出“贵贱有序”的认同,必须匍匐在崇高师恩的脚下,但理想的师生关系无疑是“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跪下去的感恩教育让师道“矮”了半截,也折射出校园感恩文化的空洞无物和教育理念的落后狭隘,缺乏实质性的教育感染力。学生动不动就要下跪,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社会宽容了“下跪谢师”,其对感恩教育也没有任何作用,一个让学生尊敬的教师绝不是被“跪”出来的。
  教师是一种职业,干好本职工作是教师的本分,让全体教师高高地站在台上,下面跪倒一片学生,这样的感恩教育只会起到反作用。正常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平常、和谐的情感之上的。学生集体下跪,暴露出师者是在利用教育者的强势地位,胁迫受教育者的肢体,驯服、麻木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教育不是奴化是什么?学生们齐刷刷地跪下了,这一跪,是对青少年自尊、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等基本文明价值的鄙弃和作践行为。学生集体下跪,不仅无助于感恩,而且偏离了教育的价值轨道。教育者的根本使命,是哺育出自尊自信、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让青少年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而绝不是对权威俯首称臣、感恩涕零的人。中学生本应处于个性张扬、青春勃发的花样年华,“集体下跪”式的感恩,却让这些十几岁的满脸迷惘的孩子表现出奴才式的卑微,这是怎样的悲哀?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并非学生给教师下跪就能实现的。
  900多个孩子“被自发”地下跪,不得不让人深思。别让教师的教育职责异化为“施舍”,我们的教育应多给孩子一些“站起来”的理念,少一些“跪下去”的思维。让孩子从小就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深刻认知各种普适价值,成为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