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助推县域教育发展
2011-12-29贾莺鹏杨开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自2010年开始,山西平遥县率先在全市实施了“班班通”工程。随着“班班通”的逐渐普及,全县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好地提升,成为平遥推进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型发展谋求跨越
2010年初,全县出台了《平遥县“班班通”工程实施方案》,大面积铺开了学校的“班班通”建设。2011年初,《平遥县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对“班班通”工程做出两年普及的部署。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工程补助经费。同时,将“班班通”工程纳入各乡镇学区年终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全县“班班通”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创造了新辉煌。
2010年城区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目前全县建成“班班通”学校115所,学校比率达到65%,配置多媒体设备1229套,总投资1158万元。
三类建设夯实基础
全县“班班通”坚持分类建设、注重实用的原则,着力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益。“班班通”设备采用三种类型:A型(投影机加电子白板、计算机、视频展台),B型(投影机加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台),C型(计算机加电视机、视频展台)。学校根据实际自行选配,并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与新设备加以整合,优化班级设备配置,充实电脑机房,搭建服务器,完善校园网,实现了每间教室设备、资源、网络的“三通”。目前,三类设备的数量分别占到2%、70%和28%,全县信息化硬件设施基础夯实,资源配置合理。
强化应用提升效益
2011年初,县及时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班班通”工程应用工作的意见》,确定全年为“‘班班通’工程应用年”,提出了“人人用,科科用,天天用”的目标,强化了教师培训、教研指导、技术支持等工作,特别是对“班班通”应用实行了县专项考评,对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课开设和学科教学等开展了月月督查,推门听课、逐班检查、过程考核等推动手段有效促进了全员使用。
全县通过举行教学观摩、区域教研、整合课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班班通了,真好!”这是大多数教师的真实感受。开通了“班班通”,教学与管理中的不少问题确实迎刃而解。校园网站为师生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建立起个人资源库,课件、教案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教师足不出班就能够及时共享,大大方便了教学。实验小学阴洁老师还建立起班级博客,利用博客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辛村学校左立忠老师给学生上“江山多娇”主题课,充分利用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结合课文的文字介绍,将学生对风景名胜的了解“立”起来。
全县不断加强资源建设,使资源有效应用于“班班通”。2011年自制资源245G,录制教学片123课时,上传到县资源中心服务于广大师生。同时,以项目培训和信息活动带动“班班通”深入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1000多名农村教师受益。有96名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参加教育信息化高级培训。自下而上的课程整合能手评选活动,使一大批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得到锤炼。
“十二五”开局良好,全县将继续加强“班班通”工程建设,计划再用一年的时间,实现“班班通”工程全覆盖,让所有师生都能够共享“班班通”带来的好处。
(作者单位:山西平遥县电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