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中新生的能力水平差异
2011-12-29陆晓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即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信息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其的培养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发现,高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非常显著。有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在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上属于零起点水平;有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具备基本的知识,能掌握一些办公软件的简单操作技能;有的学生由于家里接触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较多,对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操作非常熟练;有的学生对作品制作和程序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软件的操作非常熟练,甚至不在教师之下……
诚然,高一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有很大关系,并将会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以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而越来越小,但就现阶段来说,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差异已成为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对付高一新生的起点差异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对策。
课堂:尊重差异 利用差异
作为教师,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补差的同时注意培优,变差异为个性化教学资源,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辩证地看,学生间的差异将永远存在且不会消失。完全消除学生间的差异,让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同一水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承认学生差异。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生来就是不同的,才能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从学校的功能和教育的目的来看,教学目标与学生差异也是不矛盾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希望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而不是停在原地等着基础差的学生跟上来。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教学是有效应对学生起点差异的教学策略,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方式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等。通过设置分层的目标、过程、活动、评价等,有效促进全体学生达到相应目标,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并激发和维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2 利用差异,让差异成为资源
差异也是一种资源。既然学生间的差异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可以客观理性地看待差异,并有效地利用差异来调整我们的教学,让差异成为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上机操作时让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生坐在一起,让基础好的学生成为基础差的学生的“小老师”。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由于看到了差距会奋起直追,基础好的学生因为辅导同学得到信心而增加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培优补差。另外,也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在小组群体中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整体学习水平。
课外:延伸课堂发展学生不同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把计算机用于游戏和娱乐的比较多,而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用来学习和搜索资料的较少。这需要教师正视并合理引导,因为学生一旦沉迷于聊天、电影、游戏和小说,更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各种学习平台,比如“好看簿”、Gogle地图、网络公开课等,开阔学生的信息视野,让学生了解除了聊天游戏外,网上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让计算机从消遣工具变成学习工具,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此外,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布置的教学任务也受班级授课制固有缺陷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学生完全适合个体发展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博客、群组、邮件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协作学习、群体讨论、个别辅导的交流平台,以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面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起点,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势必与“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从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大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