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礼”同行信息技术点亮智慧校园

2011-12-29马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12期

  如何让学校教育工作摒弃不合时宜的成分,焕发新的时代特点?呼家楼学区以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本,积极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地处北京CBD核心地带的呼家楼学区,拥有11所学校,14处校区,共有学生6692名,专任教师55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区教师总数的60%。学区各校生源及家长素质普遍较高,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目前学区各校发展及办学规模并不均衡,其中拥有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只有两所,大多数学校都低于18个教学班。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普遍提高和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缓慢提升,成为了当前学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一次偶然的事件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学生的“谢谢”哪里去了
  ——“三礼”教育重拾德育价值
  一次表彰会上,当校长郑重地双手把奖状递到受奖学生手里时,却发现有的学生连声“谢谢”都没有,一手接过奖状就走了。这一场景引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我们从来不敢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教育,可是到头来,学生怎么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我们抓了这么多年的德育工作,社会却对学生的表现、行为习惯、礼仪规范不满意。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却暴露了我们德育工作的不到位。一是德育工作脱离社会需要、学生生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二是当前德育工作目标大而空,德育内容成人化,德育方法形式化;三是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严重脱节。
  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从最基础的坐、立、行、走练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礼、知礼、懂礼。
  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种朴实的想法,呼家楼学区开始了“三礼”教育实验。
  “三礼”教育是针对小学教育的特点提出的,也是针对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交往中的问题提出来的。它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习惯养成人手,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让学生从小在点滴小事上开始学习做人,克服传统德育目标过大、过空的弱点。
  “三礼”教育是一个需要广大教师、家长、全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的庞大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三礼”教育从教材的编写到教育实践都注重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共性问题的解决和个性问题的研究,具有科学性;“三礼”教育要求教师、家长做学生的表率,具有示范性;“三礼”教育的特点重训练、重体验、重参与,由单一的教师说教转变为学生演、练、说、辩、评,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具有实践性;“三礼”教育从教材的编写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都较好地体现了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体现了继承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根据“三礼”教育的特点,呼家楼学区结合自己的实际,以“重训练、重实践、重体验”为策略,确定了“抓好课堂训练,落实社区(家庭)实践,接受社会检验”的工作思路。这三个阶段较完整地体现了“三礼”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工作如何脱下“陈旧”的外衣
  ——用信息技术滋润学校教育
  2011年9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用他们阳光般的微笑拉开了新学期开学典礼的序幕。这一天,孩子们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三礼”教育网站。整场开学典礼都以“三礼”教育网站为载体进行。孩子们用他们生动的汇报表演和亲身讲述,向教师、同伴和家长们展示了丰富精彩的假期生活。其中,“小小地质勘探队”将孩子们拉进了地质科考的世界,“捧着《实践手册》过假期”将孩子们领进了多彩的实践基地,而与韩国釜山龙文小学和台湾东门国小的友好交流与互访活动,更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与人情。当然,这些丰富活动的开展只是学生们五彩假期生活的一个缩影,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文学社团的图书拍卖、财经社团的社会调研、体育社团的趣味竞赛以及“三礼”社团的文明践行等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记忆,成为他们一生中健康成长的基石。
  这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巧妙地将呼家楼学区近年来一直倡导的“三礼”教育理念用新的教育载体予以呈现,充分彰显了时代的特点,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如何让学校教育工作摒弃不合时宜的成分,焕发新的时代特点?呼家楼学区以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本,积极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信息化的景观处处可见……
  电子互动书的出现,不仅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史,也让浓浓的电子书香浸润学区的每所校园,熏陶并激励着在这里成长的每一个孩子。学区注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很多学校不仅建立了电子图书、期刊的数据库,便于学生网上借阅与检索,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电子阅览室,让孩子们享受电子阅览的快速与便捷。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集网络、电脑和电视于一体的多媒体互动系统,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幕布式投影系统。孩子们不仅可以清晰、直观地欣赏画面,而且可以进行互动式操作,极大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了提供一个在班与班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的空间,学区部分学校的教室门口墙上都设置了电子互动平台,平日里班级生活的点滴瞬间以及发生的教育教学故事,常常跃然于平台上。休息的间歇,孩子们常常用小手翻动着电子页,充分感受着校园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还有很多学校设置了信息采集平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中国及世界地理、历史的检索和采集——小小的平台,成为了孩子们了解祖国、走向世界的一扇开启的小门。
  伴随班级文化的形成,各个学校都在网络上建立了班级博客,上面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教师们的点滴心语,分享着家长们的育人心得。家校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学区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教师们经常用平台发布信息,保证每位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经常化、便捷化。2005年,学区成立了学区网站。网站的开通为各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充分展示和沟通的平台。
  伴随“三礼”教育在呼家楼学区扎根十年之际,本学期学区全面开通了“三礼”教育网站,网站不仅以“学生乐园”、“家庭社会”两大板块搭建了知礼、学礼的桥梁,更是为学生在“用礼和行礼”、“做事和做人”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展示平台。
  在关注学生发展,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学区也在努力拓宽教师发展空间,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育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学区有将近一半的学校实现了iPad移动终端的普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任何时间和空间实现移动终端与媒体播放器的转换与切换,还可以在学校无线网络的支持下进行网络连接,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多彩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年年初开始,学区中很多学校都在“让信息技术滋润我们的学校教育”倡导下,开设了教育微博。教师们在微博中对教育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对教育热点话题的讨论,有对教育方法的探讨,有对班级管理的推荐,有对学校管理的建议,等等。教师们在这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化途径中不断提升着自身的专业素养,享受着高品质的教育生活。
  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时代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完善学区的信息化校园系统,学区计划建立数据分析系统,以完成各种数据的采集和各专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同时还能针对教师和学生实现不同对象的会诊,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定向跟踪。另外,我们还计划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
  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机遇,我们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学